天天看点

小学生的科创发明申请专利,还被企业相中成果转化!申城39项青少年科创成果亮相上交会

作者:文汇网
小学生的科创发明申请专利,还被企业相中成果转化!申城39项青少年科创成果亮相上交会

图说:小学五年级学生周岂加的科创发明得以转化

一款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科创发明,不仅申请了专利,还与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初步达成了产品转化意向!记者从今天开幕的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现场获悉,39项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以线上线下方式亮相。其中14项成果已经或正在申请专利,还有6项创意成果申请的专利实现了转让和推广意向,走通从青少年科创成果到商业产品的“最后一公里”。

细观一个个小小创意,青少年科技创新指导专家团队颇感欣喜的是,它们大多来源于日常,青少年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人与事,“小而美”的科创成果让他们养成了提出“好问题”的科创素养。

青少年科创“小而美”,

“好点子”聚焦日常生活

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的周岂加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同时,她也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小达人”了。她带着自己的科创作品——防扎手工字钉亮相上交会。工字钉是一种常用办公文具,但它针尖锋利,取用时容易扎伤手。一次,顽皮的男同学把工字钉撒了一地,周岂加和班级的女生们将其一一拾起来时不小心扎伤了手指,也是这件事,这让她下决心去发明一种防扎手的工字钉。周岂加设计的产品钉尖外部有可伸缩的保护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极好的护手作用。

亮相上交会的这些青少年作品,大多聚焦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指导老师说,正是因为青少年学会去关注、关心身边的事,逐渐养成发现“好问题”的思维习惯。

南汇第四中学的凌雨周注意到老人起床时要交替使用拐杖与床护栏,很不方便,就动脑筋设计了“一种可以做床护栏的拐杖”。这款产品既可以作为拐杖用,又可以作为床护栏方便起身卧床,大大便捷了老年人的生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的张彦豪注意到生活中常常遇到盖子拧不开的情况,他发明了一种自锁式三点夹持、适应各种大小瓶盖的拧盖装置,不但能像拧螺母的万用扳手一样轻松拧开各类瓶盖,单向自锁能更好贴合瓶盖防止打滑,还可以吸附在冰箱上,省空间、好收纳。

小学生的科创发明申请专利,还被企业相中成果转化!申城39项青少年科创成果亮相上交会

图说:今年上交会,39项青少年科技成果亮相

从电子机械向智能化转变,

青少年追逐科技前沿

“老师你看,用了我自己发明的产品,我真的变白啦!”来自金山区世外学校初二学生汤能壹开心地介绍着自己的成果——一种便携式紫外线强度监测及智能提醒装置。原来,从小爱美的汤能壹觉得自己皮肤有点黑,如何科学做好防晒,是她特别关注的。夏天外出时,时间一长,涂抹的防晒霜会失效,为此,她查阅了大量资料,设计了一款可以实时监测紫外线量、并结合防晒霜SPF值判断何时该补涂防晒霜的智能装置。汤能壹还设计了手机App,实时提醒爱美人士在实现美白的同时,降低皮肤受损风险。

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黄益成、商艺露、朱涵悦和吴怡诺四位初中生关注到,家中老人有时会忘记服药。为此,他们设计了一款物联网智能药盒,在到达设定的提醒时间时,顶部的储药盒会自动旋转,将当前需要服用的药丸固定到指定位置,方便老人取用和服药。监护人则通过手机App能实时了解老人服药的情况和时间,确保老人用药安全。

今年亮相的青少年科创成果里,“智能”是一个高频词。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创业导师张雨田说,过去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大多集中在电子、机械类领域,这些领域的创新成果也符合青少年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而近年来,越来越多创新成果有智能化趋势。这一方面与当下青少年很早就接触少儿编程等相关知识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青少年能敏感地捕捉到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

小学生的科创发明申请专利,还被企业相中成果转化!申城39项青少年科创成果亮相上交会

图说:秦紫馨在动手制作“方便舔酸奶的环保酸奶杯”

青少年玩科创,

家长“恰如其分”地参与

今年,上海音乐学院附属黄浦比乐中学六年级的秦紫馨已是第二次亮相上交会了。小学四年级时,她发明的免舔盖酸奶吸管不仅获得了专利,还以5000元的价格实现产品转化。彼时,不少小伙伴和产品用户给她提了建议:“舔盖子才是喝酸奶的灵魂啊!”秦紫馨觉得很有趣,收到用户意见的她接着发明了“方便舔酸奶的环保酸奶杯”,并带着第二项专利再度亮相上交会。

对于孩子玩科创,秦紫馨的父亲很支持,“刷题是一种学习方式,而观察生活、用创意让生活变得更好,也是一种学习。”在父亲的鼓励下,秦紫馨利用成果转化得来的5000元成立了“科创少年行”公益活动,通过线上面向贵州黔东南地区的小学生分享科创心得、科创书籍等。这个暑假,秦紫馨还计划跟父母前往贵州,与当地同龄人面对面分享自己的科创故事。

科技创新的热情,不是只在比赛中昙花一现。周岂加对科创的喜爱源于小学二年级时参与学校的一次科技创新比赛,获得特等奖的她感觉自己是“科创天才”,从而信心十足,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投入。她的母亲说,起初还担心孩子做科创花费太多时间,会影响学业成绩,几年观察下来,即便深入参与科创,周岂加的成绩也始终稳定在班级第一名。“为了参与科创,周岂加学会了规划时间,原本她在做数学题时会有些粗心,而今不仅思维更开阔,做题目时也更严谨。”周妈妈说。

张雨田也欣喜发现,眼下,越来越多的家长能“恰如其分”地参与到孩子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比如,周岂加画出了“歪歪扭扭”的工字钉草图,父母帮助她转化为产品图纸,类似的鼓励和支持,是帮助孩子提升科创素养的重要助力。

作者:张鹏

编辑:顾军

图片来源:科艺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