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曾派人在苏联的绝密电缆上,套了一个核动力窃听器,10年时间耗资2亿美元窃听到了大量的机密消息,没想到,窃听项目最终却

作者:大娱楽嘉

美国曾派人在苏联的绝密电缆上,套了一个核动力窃听器,10年时间耗资2亿美元窃听到了大量的机密消息,没想到,窃听项目最终却被叛徒以低价出卖。

1969年,美苏冷战到达了白热化阶段,双方你来我往,不断窃取对方高等级机密,在军备竞赛上也是相互角力,不肯趋于下风。

而就在这紧张的时刻,却出现了一件让双方都惊掉下巴的乌龙事件。

1969年,美国情报机构向军方和政府报告了一条高级密报,苏联在远东地区的鄂霍次克海海底修建了一条军用电缆,用来传递苏联的军事信息。

美国方面听闻大喜过望,如若他们能够控制或者窃听这条电缆,将会掌握苏联方面很大一部分军事机密,这样美国就能在美苏争霸上占据上风。

于是美国迅速开展行动。对于该行动,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寻找到电缆所在地,其次就是在电缆上安装窃听器。这两项任务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有难度。

苏联的军事电缆肯定不像普通民用电缆一样随随便便就能找到,况且是在海域辽阔的鄂霍次克海,在海洋中寻找一根电缆,如若没有精确的定位,那确实是海底捞针。

同时电缆还会随着洋流运动而不断变换位置,这更加剧了寻找电缆的难度。

同时,军用电缆与普通电缆不同,保护措施很高,一般来讲像这种铺设在海底的军用电缆,附近一定会有监测系统,随时防范敌对势力接近电缆。

因此,想要成功窃听电缆,如何接近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针对这两个问题,美国方面很快给出了应对,在上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军备竞赛,军用武器几乎是每隔半年就能更新换代,那个时代也是全球科技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

美国方面凭借雄厚的财力不断研制新型武器,而苏联方面则利用制度优势不落下风。

寻找海底电缆的任务必须交由潜艇完成,而如何降低潜艇产生的噪音是首要问题。

很快,在任务的驱动下,美国很快研制出新型吸音材质,同时研制出新型发动机,再结合改进潜艇的构造,成功将潜艇产生的噪音降低在苏联人可检测的范围以外。

同时,美国人还研制出核动力监听器。这款新研制的核动力窃听器可以连续使用五年不断电。

将核动力用于监听器上,真可以说是大材小用,大炮打蚊子了,但是在当时美苏争霸的背景下,如果大炮打蚊子能起到效果,两边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万事俱备,美国的潜艇下水作业,只差找到电缆的位置了。可是找小小的一条电缆谈何容易,美国潜艇连续工作几个月都一无所获,面对茫茫鄂霍次克海,美国人只能望洋兴叹。

但生活总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在美国人人困马乏的时候,他们突然检测到上方有苏联军舰驶过。

难道是任务暴露了?美国潜艇上的士兵十分紧张,因为他们已经擅自闯入了苏联领海,是侵犯主权的行为,苏联人完全可以开火将他们击沉。

好在是苏联军舰的目标不是他们,而是偶然闯入军事保护区的渔船,苏联军舰将它们驱逐之后就离开了。

这一信息也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苏联人为何对此区域这么敏感,难道这地方另有玄机?

随后他们在附近海域展开细致的搜查,功夫不负有心人,苏联人的海底电缆果然就在这片海域。

美国人如愿开始对电缆进行监听,监听活动大概持续了十年。苏联军队的动向,机密武器的数据以及未来的规划,都被美国人掌握,使得美国人再次占据上风。

但是,美国情报机构千算万算,唯独漏掉了自己内部人员。

美国情报机构有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科员,一生勤勤恳恳却不得重用,没有升职的机会,于是这名科员开始酗酒,经常酒后上岗。

单位虽然对他对工作的态度十分不满,但也没有采取什么惩罚手段。

这名科员经手的一些文件都是能够左右世界格局的文件,但常年酗酒加上工作不顺,让他对这些文件的重要性产生了误判。

他在花光自己的积蓄后,将自己经手的文件以五千美元的低价卖出,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卖出的正是美国监听苏联军用电缆锁获得的文件。

事情败露,美国人百口莫辩,苏联人也是十分愤怒,认为这是侵犯主权的行为,但苏联人在谴责之后也没有继续深究。

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美苏双方对对方的监听监视活动都到达了顶峰,当时盛传的一句话是美国总统的发言稿最先到达的不是美国总统手中,而是克林姆林宫。

苏联人也有自己的考虑,为了他们对美国的监视活动,还不能与美国撕破脸,而这起乌龙事件也草草收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曾派人在苏联的绝密电缆上,套了一个核动力窃听器,10年时间耗资2亿美元窃听到了大量的机密消息,没想到,窃听项目最终却
美国曾派人在苏联的绝密电缆上,套了一个核动力窃听器,10年时间耗资2亿美元窃听到了大量的机密消息,没想到,窃听项目最终却
美国曾派人在苏联的绝密电缆上,套了一个核动力窃听器,10年时间耗资2亿美元窃听到了大量的机密消息,没想到,窃听项目最终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