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工智能法》草案审议中,这些行为不能再做,一不小心就违法了

作者:小石科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开始涌现出来,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随着这些产品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和问题,迫使我们需要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和管理。

为了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防范其潜在风险,国家网信办日前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囊括了一系列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规定。首先,该办法明确指出,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尊重社会公德、公序良俗。

《人工智能法》草案审议中,这些行为不能再做,一不小心就违法了

该办法规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应当体现的主流价值观,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并要求在算法和训练数据的选择、模型生成和优化等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歧视情况,尊重知识产权和商业道德,不实施不公平竞争,以及保障隐私权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产品研制过程中,提供者还应当负责对预训练数据和优化训练数据来源的合法性负责,并制定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标注规则,对标注人员进行必要培训和抽样核验标注内容的正确性。同时,提供者还须根据国家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供可影响用户选择的必要信息,包括预训练和优化训练数据的来源、规模、类型、质量等描述,基础算法和技术体系等。

《人工智能法》草案审议中,这些行为不能再做,一不小心就违法了

对于我们日常者来说,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 避免使用AI进行不良或违法行为:

使用AI生成的内容有可能被利用于不良或违法行为,如恶意攻击、诈骗等。使用AI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避免使用AI进行任何违法、不道德的行为。

2. 遵守个人信息保护规定:

使用AI生成的内容中可能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地址等,应当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事先征得用户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此外,在AI技术开发、使用过程中,也应当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滥用。

3. 避免生成虚假、歧视性信息:

AI技术本身并不会判断生成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因此使用AI时需要确保生成的内容不会产生虚假、歧视性内容。在设计和训练模型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出现种族、民族、信仰、国别、地域、性别、年龄、职业等歧视。

4. 遵守知识产权规定:

使用AI生成内容时,应当尊重知识产权、商业道德,不得利用算法、数据、平台等优势实施不公平竞争,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

5. 及时运用投诉接收处理机制:

针对使用AI生成的内容,当收到人工投诉时,及时处置有关更正、删除、屏蔽个人信息等请求,防止生成虚假、侵权、歧视、含有不良信息的内容,并采取措施防止危害持续。

《人工智能法》草案审议中,这些行为不能再做,一不小心就违法了

以上几点是我们在使用AI生成内容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遵守相关规定和道德规范不仅是对自身的保护,也是对其他人的尊重和保护。未来,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规定和措施来保障AI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应用,让人工智能成为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