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分支动态丨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第三期学术沙龙顺利举行

作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2023年5月30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承办的主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沙龙顺利举办。

本期学术沙龙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永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吕鹏、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严宇、百度高校合作部副总监计湘婷从不同学科角度做生成式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方面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向静林主持了沙龙。

来自多个不同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参与了本期沙龙,并就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展开了热烈交流与讨论,尤其关注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中的价值与伦理问题。最后,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余艳对本期沙龙进行总结,并回顾了往期沙龙主题,以期继续推动跨学科认识AIGC。

人机传播与交流的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做了题目为“人机传播与交流的未来”的报告。彭兰教授首先提到人机传播和人机交互的本质区别,即人机交互层面解决的是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面交互,而人机传播更多涉及到信息、情感以及行为的互动。彭兰教授对为何在人和人之间频繁互动的今天还会产生同机器交流的需求这一问题给出了解释,包括场景性需要、补偿性需要、可控性需要、定向性需要、投射性需要和治疗性需要。彭兰教授还指出人机传播能否实现有效“交流”涉及五个关键要素即对话情景、情感表达与互动、风格个性、经历共享、身体表现与互动。最后,彭兰教授认为人机传播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取决于技术如何提升机器与人的交流能力,也取决于人如何认识自身、如何看待人与机器的关系。人机传播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与机器的差异,认识“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认识机器在哪些方面可以向人靠拢,而在哪些方面人与机器应该始终保持界限。但我们更需要随时警觉一种风险:看似在不断驯化机器的人机传播,最终却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

分支动态丨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第三期学术沙龙顺利举行

积极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文科教育的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永谋做了题目为“积极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文科教育的挑战”。刘永谋教授从面向未来的教育、从传承转向创新和变革以应对冲击三方面阐述了如何积极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文科教育的挑战。刘永谋教授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冲击非常深刻,能从知识流通深入知识生产领域,从学校教育深入学生就业领域,从教研环节深入应试教育的根基。因此,教育视野要面向未来,文科教育要从传承转向创新。这就要提升专业文科生的技能,强调素质教育的超越性和以意义为中心。最后,刘永谋教授提出要通过博学转向慎思、专学转向通学、提升科学素养、熟悉技术工具和专业精品教育等变革来应对冲击。

分支动态丨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第三期学术沙龙顺利举行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新范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吕鹏做了题目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新范式”的报告。吕鹏教授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给哲学社会科学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主要体现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个方面,在哲学社会科学院领域涌现出一种新范式的可能。对学科体系的影响体现在方法、数据和理论上;对学科体系的影响体现在组织制度、人才培养和学术评价上;对话语体系的影响体现在国家、公众和国际上。最后,吕鹏教授针对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给出建议,即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将成为新常态,中国开发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提早布局、及时转型,立足“两个大局”,推进“四个自信”,实现弯道超车。

分支动态丨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第三期学术沙龙顺利举行

通用人工应用的伦理关切和治理逻辑

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严宇做了题目为“通用人工应用的伦理关切与治理逻辑”的报告。严宇研究员首先指出ChatGPT属于通用性AI,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在自动学习语言表达模式、提高客服准确率、降低开发和人力成本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数据充分、信息质量、安全关切、知识产权和隐私保护方面面临挑战。严宇研究员还介绍了人工智能伦理的八个维度,即信息、公平、透明、安全、责任、真实、尊严和自主,其中,安全是所有网民群体的首要关切。最后,严宇研究员提出对面向未来的AI治理体系的建议,社会公众期待从法律约束到行业监管再到社会监督的多主体协同的AI治理框架,而这个过程中安全隐私处于更高的优先等级。

分支动态丨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第三期学术沙龙顺利举行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新文科人才

百度高校合作部副总监计湘婷做了题目为“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新文科人才”的报告。计湘婷副总监通过调研发现AI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从“专业型”向“工程型”、“创新型”转变,倒逼传统文科人才培养标准。计湘婷副总监还指出新文科人才培养机遇与挑战并存AI时代下,从前沿技术到一线落地应用的人才都有较大需求、人工智能学科本身有较强的交叉性、产学研合作和联动空间大。最后,计湘婷副总监表示复合型AI传播人才培养,需要企业与高校紧密协同。

分支动态丨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第三期学术沙龙顺利举行

本期沙龙报告内容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6月2日第2版刊登。

分支动态丨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第三期学术沙龙顺利举行

CAAI第八届全国大数据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注册通知

CAAI 第八届全国大数据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China 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g Data & Social Computing,简称 BDSC2023)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新疆工程学院共同承办,将于2023年7月15-17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

会议主题: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会议时间:2023年7月15-17日

会议地点:新疆乌鲁木齐昆仑宾馆(八楼)

获取会议详情,请登录以下网址

CAAI-BDSC2023会议注册通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IwNjEzNQ==&mid=2649874357&idx=4&sn=c33e9b80ae7c9437384d5e02d019b108&chksm=becb306d89bcb97b0122ab69270201042282a88455472f1e48651c5d575e8a2bbeef3125e6cc&token=411940769&lang=zh_CN#rd)

本文由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