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一年之久,之前双方你来我往打得一直比较胶着,但是近期的局势突然开始升级。在6月5日时,乌军曾在整个战线向俄军阵地发起了数百次袭击,外界纷纷猜测,这是乌军大反攻之前的一次试探。
有了西方武器装备的支持,乌军的又一次大反攻只是时间问题。最近,美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价值数亿美元的F16战斗机,据悉这些战斗机可以携带核导弹,具有很强的攻击能力。
随着战争的升级和西方援助的增加,俄乌战争正朝着越来越不可控的方向发展,甚至出现了核危机。如果双方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局势可能会继续恶化,甚至演变成一场全面战争。这对俄罗斯、乌克兰以及整个国际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随着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了克林姆林宫,俄罗斯本土也开始慢慢被战争雾霾所笼罩,而作为报复俄罗斯开始动用无人机和炮弹袭击基辅市区。俄乌冲突开始进入了新阶段,一些之前不允许被攻击的目标成为了轰炸对象,危险一步步增加。
遗憾的是,最令外界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赫尔松州俄控区新卡霍夫卡市市长列昂季耶夫6日证实,当地时间凌晨2点,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上部被炸毁。当前洪水倾泻而下,导致下游水位急剧上涨。列昂季耶夫称,新卡霍夫卡市已被洪水淹没,靠近第聂伯河地区的水位升至12米,俄乌双方已经开始各自疏散自己控制区内灾民。
联合国明文规定禁止攻击诸如大坝等民用设施,这一行径可谓是伤天害理。事情发生后,乌克兰方面立马站出来控诉是俄军所为,其目的是阻止乌军的跨河军事行动。而俄罗斯方面立马反驳了乌方言论,并指责乌军此举是想借助破坏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从而切断克里米亚供水。
当前就到底是谁蓄意攻击了卡霍夫卡水电站是众说纷纭。我们不妨从这次攻击造成的影响谁最大,谁最终受益来分析一番。
现在的情况是大坝的一端被炸毁后,洪水开始向下游蔓延,其中港口城市赫尔松市在列。当前,俄乌双方以第聂伯河将赫尔松州划分为俄控区和乌控区两部分。受大坝被毁影响,俄控区有2.2万人遭受洪水威胁,而乌控区则有1.6万人受到威胁。
根据乌克兰内政部消息称,乌方已经第一时间将数百名居民从第聂伯河西岸撤离,并未造成任何平民伤亡。同时,乌克兰能源部也发声称,大坝被毁不会对乌克兰全国能源供应系统造成威胁。
看到这里,大家不知道有点头绪了没?这么大一个水电站被轰炸,导致洪水泛滥,按照乌克兰方面的说法,对自身居然没有多大的影响。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对俄罗斯方面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直接威胁到了克里米亚200万人的水源。如果真是俄罗斯自编自导炸毁大坝,那还真的是不寒而栗。克里米亚早已经公投入俄,俄罗斯已经将其纳入了版图,实在是想不出理由俄罗斯要这样自毁长城。
可能有人会指出,俄军是为了阻止乌军实施跨河作战而炸毁大坝,希望通过洪水来减缓乌军的攻势。
但是已有西方观察员指出,乌军跨河发动反攻本身“极具挑战性”,而乌军从其它地区发动反攻则更符合常理。也就是说俄军根本不用为了这个八字还没一撇的所谓反攻,就大动干戈要炸毁水电站。同时,即便是俄军想用洪水阻止乌军进攻,那么俄军完全可以正常放水让河水上涨,何必用这种最烂的招式,还要搭上克里米亚200万民众的安危来作为赌注?
从客观来讲,乌克兰方面也没有自毁家产的道理。乌克兰一直将拿回克里米亚作为目标,如果是自己实施损毁了大坝,真相总有被公开的一天。即便最后,乌克兰能够拿回克里米亚,恐怕也将失去了民心。
总的来讲,大坝受损所带来的影响,俄罗斯要比乌克兰严重得多。而事情的真相也不会短时间浮出水面,就像之前北溪管道被炸一样,成为了未解之谜。只不过,有了这一个开端,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今后恐有更多的民生设施被损毁。
扎波罗热核电站一直依靠此大坝水库供水,用于冷却反应堆。当前,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正在密切监测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情况。不过,该核电站拥有一个大型冷却池,储水量暂时不受影响。但是如果卡霍夫卡水电站遭到全面破坏,那后果则不堪设想。当前俄乌双方均发出警告,大坝被毁后机械系统燃油流入河中危害严重。据乌克兰总统办公室称,大坝机械系统的150吨燃油已经泄漏到河中,另外300吨燃油也存在泄漏风险。
尽管目前IAEA认为核电站的安全没有受到直接威胁,但事故仍然引发了人们对核电站安全的关注。长期以来,核电站被认为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但是,核电站事故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巨大影响,对全球核能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安全措施对于核电站的运营至关重要。而这一次袭击事件,已经威胁到了核电站的安全,这是一个不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