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作者:刘焕的书房

欢迎大家关注刘焕解读十大帝王系列,该系列首发于公众号,原本是“刘焕解读星座名人”系列。因很多人不喜欢星座元素,修改后去除星座元素,变成解读十大帝王系列。

1、秦始皇

2、刘邦

3、汉武帝

4、隋文帝

5、唐太宗

6、宋太祖

7、元世祖

乞丐帝王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不在少数,而能够推翻统治者,登上帝位的少之又少。其中,明太祖朱元璋最引人注目,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逐渐登上皇帝宝座的呢?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朱元璋的生平。不做评价,只作客观叙述。

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孤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取名朱重八。由于家庭贫困,朱重八只能给地主家放牛。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之后又爆发瘟疫,朱重八的父亲、大哥和母亲相继去世。朱重八只好到皇觉寺当了和尚,不久,当地也闹饥荒,朱元璋被打发出去化缘。17岁的朱重八离开皇觉寺,托钵化缘,成了乞丐,历时三年。三年后,朱重八又回到了皇觉寺。

元末,民族矛盾持续激化。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起义,号称“红巾军”。数月,各地起义军纷纷响应。其中,郭子兴率兵攻占濠州城,自封元帅。此时,朱重八收到汤和来信,劝他参加起义军,被其师兄告发,朱重八被逼无奈,投奔了郭子兴。那一年,朱重八25岁。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朱重八有勇有谋,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任命为亲兵九夫长,还把养女(马皇后)嫁给了他。此时,朱重八改名朱元璋,字国瑞。后来,因为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朱元璋准备离开这里。至正十三年(1353年)6月,朱元璋回到家乡招兵,徐达、周德兴、郭英等人投效,招到兵勇700余人。之后,朱元璋回到濠州,郭子兴提升其为镇抚。

这年冬天,朱元璋挑选了徐达、汤和等24人离开了濠州,在定远招抚张家堡驴牌寨三千人,招降豁鼻子秦把头八百人。朱元璋继续东进,夜袭元朝定远横涧山,元帅缪大亨投降,朱元璋挑了两万汉人,扩充自己的军队,南进滁州。途中结识李善长,任其为幕府书记。之后,朱元璋攻克滁州,其侄子朱文正、姐夫李贞、外甥保儿(李文忠)投靠。其时,郭子兴受到排挤,也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交出兵权,由郭子兴指挥。

至正十六年(1355年),朱元璋攻克和县。郭子兴任其为总兵官,镇守和州。期间严明军纪,深得民心。而后,郭子兴去世,朱元璋成为实际统帅。朱元璋在浙西驻扎6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秘密扩充自己的实力。助手和周数月后,粮草问题急需解决。此时,两支红巾军巢湖水军归附。7月,巢湖水军突破从和州东渡,到达对岸的采石,常遇春率军作战,攻克采石,获得大量粮食,搬回和州。之后,又攻克太平。

朱元璋严明军纪,深得百姓拥护。设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封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开始有了稳固的底盘。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进攻集庆,第三天,攻破城外陈兆先军营,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不到十天,攻克集庆,改名为应天府,在应天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次年,耿炳文攻克长兴,徐达攻克常州,朱元璋亲率大军攻克宁国。随后,赵继祖攻克江阴,徐达攻克常熟,胡大海攻克徽州,常遇春攻克池州,聊大亨攻克扬州。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陆续攻克浙东各地,常遇春攻克衢州,胡大海攻克处州。至此,朱元璋控制江左,浙右各地,拥兵十万。此时,朱元璋西靠陈友谅,东和南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几大势力相互牵制,胡院长得以发展壮大。于是,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严明军纪,争取民心,招罗人才,实力大增。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攻占了太平、采石,在采石称帝,约张士诚夹击应天。在刘基的建议下,朱元璋设计在将东桥大败陈友谅,收复太平,占领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次年8月攻克安庆,朱元璋直取陈友谅老巢九江,陈友谅败逃武昌,朱元璋占领江西和湖北东南。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2月,张士诚攻打刘福通,朱元璋出兵营救刘福通,陈友谅趁机进攻洪都,朱文正苦守八十五天。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7月,朱元璋率军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迎战,双方在鄱阳湖决战。朱元璋采用火攻,最终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推选为吴王,史称西吴(张士诚称东吴)。3月,朱元璋再攻武昌,陈理出城投降,陈友谅地盘被完全吞并。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进攻张士诚,攻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等州县,把东吴势力赶出了江东。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5月,朱元璋发表檄文讨伐张士诚,11月,杭州。湖州、投降朱元璋,平江成为孤城。朱元璋发兵包围平江,张士诚几次突围都失败,死守平江。

直至至元二十七年(1367年)9月,平江城破,张士诚被俘,押往应天。张士诚不屈,最后被乱棍打死。与此同时,朱元璋秘密派人将小明王韩林儿沉江。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先后命汤和、胡延瑞为征南将军,讨伐格局浙东的方国珍。同年,方国珍投降。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10月,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为纲领,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北进中原。朱元璋作出部署,先取山东,再进兵河南,夺取潼关,再进兵大都,在派兵西进,山西、陕西、关中、甘肃席卷而下。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7月,各路大军直达天津,二十七日占领通州。8月,明军直逼北京,元顺帝携带三公后妃,皇太子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往上都,其余元朝将领基本弃城而逃。蒙古在中原的九十八年统治结束,明朝统一了长城之内的中国领土,丧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收复了。

朱元璋在位期间,重视农耕,严惩贪官,清查户口,社会逐渐恢复稳定(也诛杀了大量权臣),史称洪武之治。期间,朱元璋让太子朱标巡视关中,意图迁都西安,但太子早逝,迁都未成行。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于应天皇宫驾崩,葬于紫金山明孝陵,庙号太祖。

不得不说,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变成开国帝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吴王国

朱元璋堪称大器晚成的人物,23岁的时候,经历过乞讨、做和尚的朱元璋参加了轰轰烈烈红巾军起义。受到郭子兴的器重,并做了其女婿,有了资本。

28岁,朱元璋攻克了集庆,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随后把这里作为自己的主要根据地。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南京虽然被诸葛亮赞叹是“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但是南京毕竟做为四战之地,四面八方都有敌人,而且南京地处江南,很容易偏安一隅。

而我们从地图可以看出,公元1356年,朱元璋的地盘小的可怜,只有方国珍的三分之一,张士诚的五分之一,几乎忽略不计。如果有人说,十年后他会推翻元朝,你肯定觉得是痴人说梦。

这个时候,朱元璋采纳了老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不断积蓄力量,同时接纳小明王的册封,不做僭越之举,积累了足以战胜西边强敌陈友谅的力量。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图中可以看出,相比较上一张图,公元1360年,短短四年时间,朱元璋的版图扩大了很大,已经超过了张士诚,但是版图还是比不上陈友谅的“汉”。

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决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1363年,爆发了著名的鄱阳湖水战,朱元璋战胜了陈友谅。

就此,朱元璋有了足够的资本,1364年,就接受小明王的册封为吴王,建立了西吴国。这一年朱元璋36岁。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1364年,我们可以看出,西吴国的版图是这样的。朱元璋已经成为了南方版图最大的割据者。

为什么叫做“西吴国”呢?原来在南京的东边苏州,还有张士诚的政权,张士诚和红巾军很不对付,他还曾经逼走了刘福通等红巾军领袖,他建国自称吴王,所以他的领地也叫作吴国。但是这个吴王是张士诚自己册封的,红巾军并不承认。这就有了东西两个吴王。

注意,这里不是自己称王,而是接受册封,表示朱元璋依然觉得自己力量还不足,还必须依靠红巾军的正统。

这个西吴国,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国家的雏形,虽然用的纪年法是红巾军小明王的“龙凤”纪年,而且政令都是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这个国家拥有自己的货币、税收和政治制度,可以说,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国家形态。比如当时朱元璋就铸造过一种叫做“大中通宝”的钱币,目前早就是孤品,价值不斐。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我们都知道,1368年明朝建立标志着元朝灭亡,但其实1364年,元朝还并没有灭亡的时候,其实江南的西吴国和东吴国早就不听元朝号令了,就已经是新的朝代了。

所以,事实上的明朝,恐怕应该从1364年开始才对。

当然了,这个西吴国只持续了五年,1367年,朱元璋占领平江府,灭亡张士诚政权。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大家可以看出,此时的吴国已经非常庞大,甚至像极了三国时期孙权的吴国。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只是孙权的吴国一辈子偏居江南,朱元璋不甘心如此。

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统一了全中国。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这是朱元璋称帝时期的版图,比较上一张的西吴国,我们发现,山东已经被攻取,此外,南方浙江的方国珍、福建的陈友定、广东的何真都被击败,这些自然不在话下。

也就是说,从1364年,到1368年,这个西吴国存在了五年,只能算一个过渡王国,而且当时的正朔是元朝,也没人承认其正统。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元璋很沉着冷静,28岁的时候,朱元璋就占领了南京,一座人口数十万的大城市,他并没有像张士诚那样贪图享乐,贪图江南富贵,而是锐意进取,36岁击败陈友谅,建立西吴国。

随后用了4年的时间,成为了皇帝,40岁成为明太祖。

最终,明朝这一名字覆盖了曾经的“西吴国”,就像大家都称呼“吴王张士诚”,却没人称呼朱元璋吴王那样,朱元璋是成功者,早就用明朝这一名字覆盖了。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公元1368年,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攻克了大都,赶走了元朝。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时期,明朝已经是开国时期面积的三倍大小了。当然了,还是没有占领西域,因为西域是东察合台汗国,关于明朝为何没有占领西域,可以看我昨天的文章:为什么相比较汉唐清来说,明朝未能管辖新疆全部地区,在管理新疆上远不如汉唐清?

那么,这个国家和历史上哪个国家版图和发展历程最为相似呢?

事实上,是历史上的杨吴和南唐。

南唐还有点知名度,这个杨吴,很多人确实很陌生。

杨吴的建立者也是一位唐末枭雄,名叫杨行密,之所以统治中原的朱温没有办法占领江淮,就是败在了杨行密之手。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我们比较下杨行密和朱元璋,发现惊人的相似。

朱元璋起家于安徽濠州,杨行密起家于安徽庐州。

朱元璋强大起来占领了集庆府,今天的南京。杨行密强大起来占领了扬州,之所以不占领南京,是因为隋文帝灭南陈的时候焚毁了建康城,整个唐朝,南京依附于丹阳,不是大城市。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朱元璋的西边有盘踞两湖的陈友谅,杨行密的西边也有盘踞两湖的马殷,后来建立了楚国。

朱元璋的东边是首都苏州的张士诚,杨行密的东边是首都杭州的吴越国,而且杭州最先作为国都,就是在钱镠做国王的吴越王国时期。

因此,朱元璋和杨行密,命运几乎一样,地盘也是如此。

而且,巧合的是,朱元璋被韩林儿册封为吴王,杨行密也被晚唐册封为吴王。

同样都是吴王,同样东边都有一个吴国,同样西边都有一个两湖强敌,同样北边都是强敌。

几乎一样的命运。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我们比较下两张图,发现很为相似。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朱温-王保保。

杨行密-朱元璋

马楚-陈友谅

闽国-陈友定

前蜀-明玉珍

吴越-张士诚、方国珍

所以元末的乱世简直就是五代十国乱世的重现,只不过五代十国持续时间长一点,很多王国被固化、承认了,元末持续短一点,很多王国并没有被承认。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如果我们更进一步加上汉末群雄的割据图进行三个的类比,我们更能发现有趣的现象。

曹操-朱温-王保保。

孙权-杨行密-朱元璋。

刘表-马楚-陈友谅。

闽国-陈友定。

刘璋-前蜀-明玉珍。

吴越-张士诚、方国珍。

可以看出,除了闽国和吴越等地没有对应外,几乎都对应着相应的割据。

但是,杨行密没有朱元璋的天命,他40岁受封淮南节度使,50岁受封吴王,53岁就去世了。

而如果我们这么对比的话,朱元璋夺取天下的难度显然大得惊人,类似于孙权和杨行密夺取天下。

朱元璋40岁成为明太祖,在位30年,不仅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而且经历了整整一代人,建立了稳固的统治。

杨行密死后,他的儿子荒淫无道,最终被权臣徐温把持。

徐温的养子徐知诰最终篡夺了吴国,他自称本姓李,战乱中走失,自号和唐朝皇室同宗,所以也建立了唐朝,史称南唐。南唐迁都建康,重新建造了建康城,改名“金陵”,这才有了宋元时期繁华的金陵城,这是南京的第二次复兴和重生。

南唐是五代南方王国中为数不多敢于称帝的,最终被周世宗柴荣打服,夺走淮南十四州后,取消了帝号,重新成为王国。

事实上,说起南唐,我们就想起才华横溢的李璟和李煜父子,两个人更适合做词人,但是南唐一开始也是锐意进取的,也进行过开疆拓土,之前说过,江浙已经被吴越王国占据,且实力强劲,于是,南唐的主要扩张方向是绕过浙江的福建。

公元944年,南唐大军进入福建。闽王王延政不是南唐的对手,没撑多久就在建州(福建建瓯)投降了。闽国灭亡了。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南唐当时占据的是南京+苏南+皖南+江西,如今又有了福建,可以说地盘十分广大。

但是整个版图呈现出一个U字形,不好管理,最终福建福州落到了吴越手上,而闽南的泉州和漳州建立了清源军,脱离了南唐统治。

南唐在消灭福建的闽国之后,雄心大涨,也觉得自己可以开疆拓土,于是,又开始看中了湖南的楚国,正好楚国又发生兄弟内乱,公元951年,南唐大军进入湖南。形势不错,很快拿下长沙,楚国又灭亡了,南唐不经意间灭了两个国家,堪称奇迹。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结果,李璟一番折腾,全是搜刮财物了,惹得湖南民怨沸腾,最终楚国旧将刘言、周行逢,把南唐军赶了出去,周家就管辖着湖南,但并非建国,而是号称“武平节度使”。

从这里可以看出,南唐也曾经消灭了东边的闽国和西边的楚国,和朱元璋消灭陈友谅也差不多。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最终成功了,西吴国变成了明朝,并且北伐成功,统一了全国,南唐却失败了,不仅从王朝变成了小王国,还最终被北宋所灭?

而且,我们回顾中国古代史,可以发现北伐几乎没有成功的,只有朱元璋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呢?

传奇北伐

朱元璋根据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成功消灭了南方潜在敌人,兵精粮足之际北伐,和东晋、南宋等很多失败的北伐不同的是,这次北伐成功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明朝。大家很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中国古代史上只有朱元璋能够从南向北的统一全国?统一路线是否是他的独创?

朱元璋在消灭张士诚后,就决定北伐,这次北伐事关重大,当时朱元璋虽然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等强敌,但是并没有统一广大的北方地区,而这里是历代王朝正统所在,没有北方,只有半壁江山,很难谈得上正统。

如果我们回顾下历史上的北伐,惊人地发现,此前所有的北伐,竟然都失败了。

孙权北伐(226年),失败

祖逖北伐(320年),失败

褚裒北伐(349年),失败

殷浩北伐(353年),失败

桓温北伐(354年、356年、369年) ,失败

谢万北伐(359年),失败

谢玄北伐(384年),失败

宋武帝刘裕北伐(400年、416年),失败

宋文帝北伐(430年、450年、452年),失败

梁武帝萧衍北伐(505年),失败

吴明彻北伐(573年、577年),失败

南宋张浚北伐(1136年),失败

岳飞北伐(1140年),失败

端平北伐(1234年),失败

可以说,如果说南征的成功性远远大于北伐,那么北伐此前根本一个成功的也没有。

是战略不对吗?也不是,刘裕、岳飞都是顶级的军事家。

是北方实力太强大吗?也不是,东晋北伐的时候,北方是混战的十六国时期,连个统一北方的政权也没有。

那么,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么多北伐都失败了,朱元璋还敢北伐?他有信心能成功吗?

朱元璋相比他们来说,有几个优势。

1、朱元璋拥有经济基础

此前的南方人口太少,经济太过于薄弱,而南宋完成的经济重心南移帮了朱元璋的忙,此前,无论是东晋,还是南宋,实力都无法和北方相比,但是经过百年元朝,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所以朱元璋北伐的经济基础是具备的。

2、朱元璋统治的南方没有内乱

此前,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占有江西、湖北、湖南地区。消灭了张士诚,占有江苏、浙江等地区。消灭方国珍、陈友定等,占有浙江、福建等地区,可以说,整个南方,除了巴蜀的明玉珍政权和云南的梁王政权外,没有丝毫能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敌人。

南方的内乱大多发生在荆州和南京之间,南方政权立都多半选择南京,但是长江在接近南京一段的时候,江面豁然开朗,南京无险可守,荆州之兵可顺流而下,随时兵临城下。所以历代荆州和南京的矛盾,就是南方政权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刘裕还是岳飞,长江段上都有各自的敌人,刘裕占据长江下游的建康,长江中游的桓玄是他的敌人。岳飞占据长江中游的鄂州,长江下游的张俊等人跟他也不是一条心。

至少朱元璋时代,长江的中游和下游都处在他的控制下,没有相互掣肘的情况,所以朱元璋统治的南方比较团结。

3、朱元璋时代刚刚建国,还没有安逸享乐的气息

无论是东晋还是南宋,在北伐的时候都已经建国数十年了,经济发达的这些国家,即便偏安一隅,也享受“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舒适感,打仗要死人的,他们宁可守着半壁江山,也不愿意去打仗,所以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甚至刘裕北伐,也是因为寒门的他,需要军功,等到建康一乱,他还是回国争夺王位了,并没有多大的决心。

也就是说,之前的北伐之所以都失败,因为这些北伐,大都不是北伐,而是打着北伐的幌子,进行的政治活动,用以巩固政权和各集团的利益。

可是朱元璋的时候,军队还都处在善战状态,且还没有安逸享乐起来,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总而言之,朱元璋时代,既有着经济基础,兵精粮足。又有着稳定的政治基础,以他为主要核心。更重要的是,还没有安逸享乐的气息,铆着一股劲要北伐,在气势上显然已经赢了。

但是,有了好的士气,还需要好的作战谋略和规划。朱元璋亲自制定了北伐的计划,和李善长、刘基等谋士反复商议,最终制订了作战计划。

在讨论的时候,很多将领,尤其是猛将常遇春,主张长驱直入,攻打大都(北京),这个计策之后也有人用过,就是太平天国的北伐,说出这支奇兵,就算不能攻克大都,也能狠狠地震慑元军。

朱元璋否决了这个提议,他想的不是震慑元军,而是灭亡元朝。

朱元璋说:“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馈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非我利也。”

这个计策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北伐从速战速决变成了持久战,可能要持久到半年或者一年,由许多战役组成。

那么,具体的北伐策略是什么呢?

朱元璋说:“吾欲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枢。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走行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矣。”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具体来说,就是战争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攻克潼关,取得天下的中枢。这个第一步还需要分成三步骤,就是先攻取山东,再攻取河南,最后攻克潼关,有了潼关,就能遏制住关陇的敌人。因为当时元朝虽然在中原混战已久,统治十分混乱,但是广大的西北都坚若磐石,西北的察合台汗国实力强大,西夏王国演变来的甘肃行省也是元朝重兵把守,还有陕西行省,更是兵多将广。所以朱元璋第一步只是守住潼关,但不招惹潼关以西,大西北的敌人。

也就说,此时不要去招惹山西和陕西的敌人,尤其是山西,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很容易陷进去,北宋之所以攻打幽云十六州失败,就是因为先去灭亡北汉,虽然攻克了太原,却已经人困马乏,没有战斗力了。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第二步,直取大都。在攻克潼关后,第二步就是出其不意,攻克大都,大都是元朝统治中心所在,攻克大都,就能宣告元朝的灭亡。

第三步,攻克云中九原。在攻克大都之后,挥师北上,攻克云中、九原,取得大同等军事重镇,和今天内蒙古部分地区,然后南下,攻占山西和陕西地区。

这一点也很重要,李宗仁在评价日本人的时候就说,日本人没有好的战略家,如果他们攻克内蒙古后,居高临下,南下,攻占山西和陕西地区,从西往东打,而不是反过来,从东往西打,陷在华东出不来,很可能日本人就成功了。(见《李宗仁回忆录》)

也就是说,大同等地区至关重要,从古自今统一天下的,不管是北魏灭掉胡夏,还是多铎灭亡李自成,都是居高临下,从北往南攻占山西和陕西地区的。

制定了这样的北伐策略,派多少人北伐,引发了争议。

朱元璋的军队至今已经有了50多万人,其实在鄱阳湖之战的时候,朱元璋还只有20万军队,当时的陈友谅有60万军队之多,后来不断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收发了降军,军队人数越来越多。

很多人觉得军队越多越好,不如派50万人,从西面八方北伐,最好把俘虏的人派上,让他们做炮灰。

朱元璋否则了这个提议,他觉得,兵在精不在多。最终他决定只派遣徐达和常遇春的嫡系部队,也就是25万人北伐,其余的部队,尤其是招降而来的,大多留在南方驻守。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有人有疑问了,有兵不用是为何呢?一来,徐达和常遇春的部队一直跟着朱元璋,忠诚度可以,战斗力更是强。二来,让招降的士兵前去,就会像前秦苻坚一样,出现叛变军队,大败而归。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北伐的主要执行者——徐达

就这样,25万精兵出发,前去北伐。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当时的朱元璋还只有吴国的半壁江山

1367年农历十月,虽然朱元璋还没有称帝,但还是开始了北伐。

幸运的是,消灭张士诚后,朱元璋占有了张士诚的江苏地区,尤其是徐州,这座军事重镇在朱元璋手中,这就有了很大的北伐基础,以徐州作为基础,北伐大军出发山东,徐达在徐州作出了兵分两路的部署,攻克了元朝在山东的重镇益都。随后攻克了济宁和济南,山东被攻克,俘虏了士兵3.2万多人。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攻克山东之后,按照朱元璋的部署,不是长驱直入大都,而是绕一个大圈子,去打河南。朱元璋的部署是,河南是大都所在的河北的腹部,如果河南没有平定,贸然去打河北,会腹背受敌,所以一定要先攻克河南。

徐达率领大军立刻进攻河南,同时,南路大军也由邓愈出马,攻克了南阳。北部继续是徐达率领,主要进攻的是宋朝古都开封。开封被攻克后,没有什么难度,主要的决战爆发于进攻洛阳时。

听说山东丢失,元朝也很慌乱,元顺帝觉得元朝还有实力,所以命令脱目帖木儿带领五万蒙古骑兵,在洛水北岸塔尔湾设置防线。阻击的军队也是从蒙古草原征调而来的土生土长的蒙古铁骑。要知道当时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也只有12万人,这里就有五万了。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此后北伐的便是明朝了。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但是此时的蒙古铁骑也退化了,而且因为元朝在淮西养马的策略,让此时的明朝也有了骑兵,由常遇春率领,虽然人数不多,战斗力也强悍。

不过这一场战役还是以步兵为主的,徐达率领的五万步兵到达了洛水北岸,明军开始渡河。在渡船上架上床弩大炮,百舟齐发直冲对岸,蒙古骑兵当然得让出安全距离。于是明军步骑在战船掩护下登陆占领了滩头阵地,这一步初步成功。

明军开始陆续登陆,元朝准备趁着明军登陆的时候半渡而击,如果成功,就相当于一场淝水之战了。

关键时刻,要有猛将,常遇春率领敢死队冲出来,左冲右突,给明军争取了渡河时间,后来明军全部渡河,徐达不愧是名将,知道阵型是军队的灵魂,立刻规整了阵型,明军规整好,向元军发动进攻,最终战胜了元军。

至此,河南陆续被平定,而宋都开封的平定,也暗示着正统的回归。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而潼关也已经按照既定目标也占领,此时,北伐的第一步骤已经完成。按照朱元璋的部署,大都的屏风山东被撤掉了、羽翼河南被剪掉了,门户潼关也被占领了,那么,下一步就是攻克大都了。

既然占领了潼关,为何不一鼓作气攻克长安呢?因为潼关以西仍然有大量元军,并且在名将王保保统帅之下。又有李思齐、张良弼等也都是百战之将,所以扼守潼关,先不正面对决是最重要的。

第二步骤是攻克大都,明军在扼守潼关的时候,开始长驱直入,北伐大都。

朱元璋对北伐大都也是很重视的,亲自来到了开封,坐镇指挥大军。顺便考察下开封这座都城怎么样,准备迁都开封,后来发现开封在宋金战乱中受到黄河摧残已经破烂不堪,就放弃了此想法。

从1367年十月到1368年正月,攻克山东用了三个月。

从1368年正月到1368年六月,攻克河南用了五个月。

也就是说,北伐到目前为止,还是稳扎稳打的,没有冒进。

因此,1368年七月,徐达在山东临清,正式誓师,北伐大都,接连攻下沧州和直沽(今天津),七月二十五日败元军于河西务(今天津市武清东北),七月二十八日攻克北京通州,一个月的时间,因为大都的东方和南方都已经被攻克,元顺帝没办法,只好逃到北方的大草原去了,八月初二就攻克了大都,用了一个月。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也就是说,第一步用了八个月,但是第二步仅仅只用了一个月,进展之快,别说徐达没想到,恐怕朱元璋自己也没想到。

但是第三步骤也是很困难的。攻克大都之后,徐达挥师向西,攻打山西,此时王保保率领十余万军队,占据山西、甘肃,成为元朝实际掌兵者。丞相纳哈出带领二十余万军队守辽东。而云南还有十余万元军。而且元朝退出中原,来到塞北之后,丢失了桎梏,战斗力反而又提升了。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只用了一年时间,明朝就扩大了一倍

徐达兵分两路,出奇兵,他率兵夜袭,大败元军,王保保西逃,徐达攻克太原,和攻取大同的常遇春会师,最终平定山西。

攻克山西用了五个月,到了第二年三月,明军经过休整,才进入陕西,最终攻克陕西和甘肃。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这就是明朝北伐灭元的统一之战。此后朱元璋居然还进行了十三次北伐,虽然没有灭亡北元,但是重创了北元的元气,成果最大的就是蓝玉捕鱼儿海之战。

总结北伐,我们可以发现,朱元璋之所以能完成成功的北伐,关键在于一点:

攻克潼关之后,没有立即攻打陕西关中,如果陷在大西北之内,兵力损耗,就难以北伐成功了。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那么,朱元璋这次成功的北伐,既是他的原创,同时也参考了历史的北伐,明末清初的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

明太祖以江南而奄有中原,为千古创见之事。此实不然,从来建事功者,得失虽殊,成亏或异,而其能发愤以有为则一也。

东南起兵纵横天下的,明太祖是第一个吗?很明显不是。

顾祖禹接着说:

刘裕翦除桓玄,收复荆楚,北平广固,西定梁、益,乃经营河洛,规取关中。以拓跋之强,滨河镇戍,亦敛息而避其锋,使不急成篡事,则保据河山,未可知也。谓非能以东南有为者乎?

也就是说,顾祖禹指出,朱元璋的北伐战略很像十六国后期东晋刘裕的北伐路线。

不信我们来看看。

刘裕在东晋义熙五年(409年)北伐南燕,使山东回到东晋的版图,确保了淮泗水道的安全。

也就是说,当时十六国乱世,鲜卑慕容家族在山东建立了一个叫做“南燕”的国家。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刘裕北伐,第一个占领的就是山东。

朱元璋北伐,也是这样的策略,先从山东开始。

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刘裕趁后秦国主姚兴死后诸子内讧的有利时机北伐后秦,后秦是当时占据关中和河南的一个羌族人建立的国家。

东晋军队兵分五路,开始了气壮山河的北伐历程。

名将王镇恶和“万里长城”檀道济率领一路北伐军,渡过淝水,进攻许昌。当年三国时代的孙权不止一次扼住淝水北上,一次次给曹魏帝国造成心悸,如今东晋要恢复当年的雄光。

沈林子率领第二路,渡过太行山南麓的石门,进攻大梁。若能成功,从汴河就可直趋洛阳城。

朱超石和沈田子分别率领三四路,从长江上的襄阳城北上荆州,进攻武关。这正是当年汉高祖刘邦灭秦的路线,从武关北上,就可直捣黄龙攻克长安。

刘裕亲自率领第五路押后,在消灭山东一带的鲜卑南燕后,直接率领精锐部队从巨野渡过黄河,来到中原一带。

五路大军,从三个方向进攻中原,以迅雷之势横扫千军如卷席,前几路大军纷纷高捷,王镇恶和沈林子会师成皋关。随后北魏赶来支援,刘裕利用“却月阵”大败北魏军队。

最终几路大军会师,攻克潼关。一举收复了关中和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

刘焕解读十大帝王8——他是怎么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

刘裕北伐,第二个占领的是河南。

朱元璋北伐,也是这样的策略,第二个占领河南。

刘裕击败了魏军后,水陆并进,来到了潼关,和王镇恶的晋军会师一同攻打潼关。攻占潼关之后,王镇恶提出绕道而走的建议,晋军躲藏在小船里,顺着渭河漂流而上,直接来到了长安附近,占领长安。在攻入长安王宫后,面对着金银珠宝,刘裕不为所动。刘裕北伐使得东晋帝国的辉煌达到顶点,辛弃疾有词叹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在代晋之外,大宋帝国的疆域北抵山东,西到关中,几乎统一了天下。

但是刘裕攻下长安后,急于安定自己的后方,便离开长安,返回建康,最终代晋称帝,成为南朝的开国皇帝-宋武帝。但这却使得长安空虚,诸将又内讧,最终被匈奴族赫连勃勃所灭,功败垂成。

至此,朱元璋和刘裕的策略发生了改变,刘裕攻克潼关之后,立马进入关中,攻克了长安,攻克长安代表了两晋时代的最高荣誉,不过他忙着回来称帝,最终也只是成为半壁江山的宋武帝,至今很多人也不知道他。

但是朱元璋没有立刻进攻关中和大西北,而是挥师北上,攻克河北,随后攻占山西,才去进攻陕甘。

用时三年,基本奠定了明朝的基本版图

可以说,刘裕的失败和他没有攻克河北有很大的关系,不过在那种情况下,北魏占据河北,是否能够攻克也是难题。

正因为朱元璋继承了刘裕的策略,又高于刘裕,才能一统中国,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