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OSI参考模型(计算机网络)

物理层:是OSI/RM的最底层,提供原始物理通路,规定处理与物理传输介质有关的机械、电气特性和接口。物理层建立在物理介质上(而不是逻辑上的协议和会话),主要任务是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相关的一些特性,即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规程特性,涉及电缆、物理端口和附属设备。物理层数据交换的单位为二进制位(bit/比特)。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就是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任务是把原始不可靠的物理层连接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通道,并解决多用户竞争,使之对网络层显现为一条可靠的链路,加强了物理层传送原始比特的功能。该层的传输单位是帧。通过在帧的前面和后面附加上特殊的二进制编码模式来产生和识别边界。

具体来说数据链路层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 数据链路连接的建立与释放。

(2) 构成数据链路的数据单元。

(3) 数据链路连接的分裂。

(4) 帧定界与同步。

(5) 流量控制、差错的检测与恢复。

网络层:将数据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负责路由(通信子网到目标路径)的选择。以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无差错传输为基础,为实现源设备和目标设备之间的通信而建立、维持和终止网络连接,并通过网络连接交换网络服务数据单元。网络层主要解决数据传输单元分组在通信子网中的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以及多个网络互联的问题,通常提供数据报服务和虚电路服务。网络层建立网络连接为传输层服务。

传输层:既是七层模型中负责数据通信的最高层,又是面向网络通信的低三层和面向信息处理的高三层之间的中间层,解决的是数据在网络之间的传输质量问题。传输层用于提高网络层服务质量,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传输层主要涉及的是网络传输协议,它提供的是一套网络数据传输标准。用得比较广泛的两个传输层协议为TCP协议和UDP协议,其中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而UDP是面向非连接的。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1) 映像传输地址到网络地址。

(2) 多路复用与分割。

(3) 差错控制及恢复。

(4) 分段与重新组装。

(5) 组块与分块。

(6) 传输连接的建立与释放。

(7) 序号及流量控制。

会话层:它利用传输层提供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具体实施服务请求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通信。

表示层:处理系统间用户信息的语法表达形式。每台计算机可能有自己表示数据的内部方法,需要协定和转换来保证不同的计算机可以彼此理解。

应用层:是OSI/RM的最高层,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一层。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与最终用户的界面,包含用户应用程序执行通信任务所需要的协议和功能,如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