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478年,东晋大家——王珣,乾隆皇帝也赞赏他,佳作《伯远帖》

作者:普润练字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是琅邪临沂人(今山东省临沂市)。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大臣和书法家,也是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同时也是王羲之的族侄。王珣出自书法世家,从小就受到王氏家族书法风格的熏陶,精通行草书,他的笔法流畅自如,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最著名的作品《伯远帖》被认为是东晋时期难得的法书真迹,历代书法家、收藏家和鉴赏家都将其视为稀世珍宝。

478年,东晋大家——王珣,乾隆皇帝也赞赏他,佳作《伯远帖》

起初,王珣在桓温的部门任职,与谢玄一起备受桓温的尊敬。后来,他先后晋升为中军长史和给事黄门侍郎,在谢安掌权时担任秘书监。之后,他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人一同凭借才学和文章的才华受到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赏识,成为其亲信。王珣先后担任尚书左仆射、征虏将军和太子詹事,隆安元年(397年),晋升为尚书令。在司马道子征讨王恭的战役中,他被任命为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并获得假节,平定乱局后被加封为散骑常侍。隆安四年(400年),王珣因病去世,去世时五十二岁,并追谥号为“献穆”,后来又被追赠为司徒。他的文集共有十一卷。

王珣在书法方面深受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影响,但他并没有拘泥于二王的风格,而是根据自己的性情和情感来书写。他的行草书作品展现了圆润有力的笔力,结构清秀匀整,章法灵动多变,气韵高雅俊朗。其中,《伯远帖》是他为问候亲友疾病而创作的信札,共有五行四十七字,以行书写于纸本上。

478年,东晋大家——王珣,乾隆皇帝也赞赏他,佳作《伯远帖》

这幅作品经过北宋内府的珍藏,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等人也曾珍藏过,被誉为乾隆三希之一。乾隆皇帝亲自题诗赞美道:“江南文人风采斐,真迹流传第四帧。潇洒古拙东晋风,风华宛然在眼前。”《伯远帖》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晋代名人法书之一(另一件是陆机的《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而备受推崇。王珣以自由自在的笔法和出色的构图展现了东晋时期的风采。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书法技艺的杰作,更是艺术与情感的完美结合。通过他的书写,观者能够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伯远帖》具有着极其独特的价值和无价的书法特征使得它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它承载着王珣的艺术才华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封信札,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一种精神的传承。如今,人们仍然对这幅作品怀有敬畏之情,并将其作为学习和欣赏的宝贵资源,以感悟其中蕴含的东晋文化的精髓。

478年,东晋大家——王珣,乾隆皇帝也赞赏他,佳作《伯远帖》

王珣的书法以其独特的特点而著称。他的笔力圆劲有力,不受笔画规则的束缚,自由运用笔墨,展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气息。他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而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直觉书写,以达到表达情感和意境的目的。

他的结体清秀匀整,无论是横、竖、撇、捺,都呈现出一定的比例和节奏感。他的字体整齐划一,不显杂乱无章,每个笔画都被精心安排,形成协调的整体。这种清秀匀整的结体给人以美感,使得他的作品显得优雅而有序。

王珣的章法灵动变化,他不拘一格,根据内容和情感的变化灵活调整字体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他善于运用字形的变化和布局的变化,使得作品具有生动的节奏和变化。这种灵动变化的章法赋予了他的作品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478年,东晋大家——王珣,乾隆皇帝也赞赏他,佳作《伯远帖》

他的书法作品散发着高雅俊朗的气韵,无论是字形还是字意,都透露出一种古朴、清淡、飘逸的风格。他通过书写展现了东晋时期文人的气质和风采,他的作品流露出一种文人雅士的风度和情趣。

王珣的书法以其圆劲有力的笔力、清秀匀整的结体、灵动变化的章法和高雅俊朗的气韵,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风采。他的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学习。

王珣不仅是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还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他在传承和发扬王氏书风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78年,东晋大家——王珣,乾隆皇帝也赞赏他,佳作《伯远帖》

作为一位书法家,王珣不仅承袭了王氏家族的书法传统,还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融入到书写之中。他以独特的创造力和艺术眼光,赋予自己的作品以独特的韵味和内涵。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字句的表达,更是一种艺术的呈现,展现出他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

王珣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笔法圆润有力,表现了豪迈自由的艺术情怀。他不受束缚于传统的规则和限制,大胆运用笔墨,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这种自由自在的书写风格激发了后人对书法创作的无限想象和探索,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478年,东晋大家——王珣,乾隆皇帝也赞赏他,佳作《伯远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