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商业软件授权模式的反思

让我们回想一下有软件以来的历史。

计算机从无到有,软件就随之而来。开始是孤零零的一台台原始的大型机,对机器的操作只有那些专家才可以做到,直接针对最原始的机器码。那个时代人类智慧的发挥不亚于当今最顶尖的程序员,甚至要比当今更高一筹。当后来的发展,人们不再必须直接深入到机器码底层,而是可以从上层,我们普通程序员都可以操作去编程,计算机再不是原来只有顶级的高手才能去用,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软件的繁荣。开始都是孤零零的一台台机器,并没有联网,软件商开发的软件卖给用户是一份份软件拷贝的实体,伴随着很多文档,许可证之类的寄送给用户,这种销售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当今,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必需的一部分,就像水电直接通到我们家里一样不可缺少,软件如果依然使用从前的销售和许可模式碰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我们的软件拷贝不会传播的那么广,虽然很多软件的许可只能限一台机器使用,可是我们如果装到很多机器上,软件商也没有办法去管,而且我们也看成是比较正常的行为,这种情况下,软件商为限制软件的超范围使用,就会搞一些实体的狗狗之类的插在电脑上才能使用软件。那时候,我们买软件就是买使用许可,软件商的服务根本谈不上,打补丁,升级之类的服务很难方便的提供。这个许可一般是终身的,可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却不可能使用终身,对于软件商的不断升级,我们总是花很多钱重新买许可,升级的成本几乎和买新许可差不多。更有些领域,软件商的垄断,很多霸道的限制,买的许可有时间限制,在软件里面做手脚,过期了要使用的话就必须厂家来人去弄一下。那个时候,人们很低的生活水平,昂贵的软件,出现了盗版和破解软件,一些流动的光盘小贩很难去管,软件商更是看着自己软件的盗版没有办法。

后来互联网的普及,新软件刚发行,盗版就能出现在互联网上,盗版现象更加严重。没联网的情况,可能那时候每个拷贝并不完全相同,并有不同的序列号,不过这时候序列号对限制盗版没有一点用,软件拷贝过去,有其对应的序列号依然可以畅行无阻的装在不同的机器。后来软件商可以通过网络验证序列号的有效性,但是依然没法控制盗版,序列号如果被人发到互联网上,很多人去试,软件商的很多对策都没有办法,比如设置最大验证次数,可是超过次数后,即使是合法用户如果重装机器去验证的话都没法通过,只好又打电话找软件商,非常的麻烦。

在互联网时代,如果还以传统的软件销售模式,不仅无法控制盗版,而且增加的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比如:每个拷贝都根据序列号而不一样,光盘制作成本增加;下发给用户很多不必要的文档,至少有使用很多资源;售后服务等等的不必要的麻烦。。。

软件,在互联网时代,根本不需要一个实体载送到人们的手里,打开包装再去安装使用。就像很多人对以后设想的那样,软件即是服务—SAAS,也许对些内行人深知其含义,可是对很多外行人并不知其所以然,而有些内行人更是只拿名词去忽悠人,对其也摸不清。作为外行人,让我根据自己理解的软件本身的特性设想一下。软件和实体不同,它不怕人们用,而且用不坏,所以对于有些人设想的以后的云时代,所有的服务都从云里来,按使用次数和时间计费等模式,我不认同,这就像现在的带宽收费一样,某些运营商按时间收费的话,人们只好限制自己的使用,和包月制根本没法竞争;软件可以在互联网随意的传播,必然有很多的拷贝,这些相同的拷贝的使用,必然在互联网上要有一个合理的身份验证机制,但是身份的信息在网上的传播,涉及到个人隐私,这意味着我们的身份不能透露给软件商,这就类似我们现实中买东西,我们不会告诉厂家我们是谁,警察再根据我们丢失东西的编号找到厂家得到信息再找到我们这些失主;软件也分大小,对于大软件,很难每次都从云里来,无形中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传输,所以很多的应用还是要装在个人电脑上,云和端,个体和整体。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愿意回看我前两篇“关于软件盗版问题的一些思考”,“开源的商业模式设想”,外行人也许看了也不明白我说的意思,内行人也许觉得里面太多的瑕疵不能实行,或者他们有更好的路,觉得没有意义。这里再一次提到他们,只是希望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也许我说的模式不是最好的,不过至少我自己觉得我的想法是结合我们现实的有些事。我们的网络,我们的软件,我们在这个虚拟社会上面所有的行为,很多都是想办法去模拟我们的现实,并解决我们现实中的事情。对于那两篇文章,我的想法只给了些框架,而且所能用到的技术,都是我结合自己用电脑的体会,早就有的东西,只是我搬过来整合一下而已,下面让我补充一些细节。

首先说说现在各大门户网站的通行证,每个人身份的标识。对于标识每个人,学校有学生的学号,社会有身份证,网络的普及,最开始是自己自定的一些字符串,email地址,后来很多网站要求实名制,所以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些个性的id,昵称等,实际后台可能都对应着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网上也在讨论是否应该这样实名制,是否限制了言论自由。对于这个,我想没什么可争议的问题,看现在中国的网络,就是那些骂着没有言论自由的人在鼓噪,这本身就很悖论,你说什么没人把你怎么样,但是如果散布谣言,搅乱社会自然有人去管,这些事情本就是政府需要管的,本就需要让那些罪犯无法遁形,才可能保护我们网上绝大多数人,以及我们的现实的治安。而且网络应用的延伸,特别是网上支付,如果自己没有登记实名,万一密码丢失,或者被人盗走,哭都没办法找回来。总之,不管有没有实名,通行证的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人,网络就是一个虚拟的社会。有些门户网站也许有超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买一些物品,对于实体的物品寄送过来,对于买卖的记录我们就觉得无所谓,反正东西到手了;对于虚拟的物品,比如软件,如果真的以后可以通过网络那么买卖的话,这个记录就非常的重要了,如果B服务器的软件编号密码丢失,我们可以凭买卖记录通过门户网站的服务从软件商那里重置。当然,我们也可以和别人共享我们的虚拟物品,可以把软件编号告诉朋友,我们没使用的时候,他们使用他们机器上的相同软件的时候,验证时输入编号就可以使用,所有这些都不需要密码和个人隐私,只要自己编号的软件验证时在空闲就可以通过验证,如果知道编号的人多了,大家抢着用,可是只要软件的主人输入编号对应的密码,就可以把使用权抢夺回来独占,非所有者总被抢断,估计也会考虑自己去买一个;当然除了和人共享,你也可以转送,不过门户网站留下记录就表明东西不属于你了,得到礼物的人就可以去B重设密码等等。这里面比如和B打交道的,用户无需直接去,软件里面就可以做好,或者通过门户网站,所有细节现在实现的早就很精巧了。但是这样的许可模式,需要软件商的支持才行,这里面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没有网络验证的情况下更加严重,读者如果想到问题,还是尝试一下是否有弥补的措施,我这仅仅是抛砖引玉的作用,毕竟不是专家,所有的实现他们想得会更周到,实现的更好。

我不知道未来的许可模式,也许很多的软件商用最初便宜的价格吸引人们来用,通过后继的升级服务赚钱,我们如果喜欢用,就一年一年的买他们的升级服务,每次的补丁都有个时间戳,升级的期限过后,后继的补丁装上了也不会生效,我们可以继续选择不升级用老版本,或者继续买服务;也许有些只提供使用许可,我们一年又一年的去买,过期不交钱的话,软件就不能再使用,或者变成了评估演示版,只有最基本的功能。如果我们的许可证伴随着我们的终身,但愿软件商能一直存活,所有属于我们的物品,依然在我们的账下,也许多年之后,我们翻出来这些古董,如果还有这个软件的话,软件商能发发慈悲,如果继续使用,我们可以从再使用那天开始花钱买升级服务或者许可,没有用的这段时间的升级也能够对我们提供,而不是像现在有线电视那般,空闲了多少年没看,依然要收我们这段时间的钱。我不知道这样的模式是否真正的符合SAAS的宗旨。

现在的网络支付手段已经做得很好了,上面所有的涉及到的都没有技术难度。对于门户网站,我们的身份标识,考虑当今,什么最能代表?手机号码!当然如果拿这个做通行证的话,由于涉及到隐私,我们可以取个自己喜欢的化名,而不是用手机号直接交流。比如现在的门户网站,通行证的名字和自己论坛,博客的名字都可以各不相同,对他人完全屏蔽掉我们的隐私。用手机号码作为通行证,大家想想其中的好处就会觉得激动人心:即时随身;密码被盗时用手机验证收回;手机被盗时,通过运营商柜台,或用其他手机向运营商发个帐号冻结指令,自己通行证下所有的操作就可以冻结;如果运营商和银行配合,号码绑定银行帐号的话,更方便的网络支付手段。。。,还有现今的3G,带宽的提高,很多的应用都可以延伸,手机的网上支付如果配合WAPI这样的有安全功能的无线网络就更让人放心了。所有这些,手机通行证的使用,最有先天优势的就是运营商了,很难想象未来那么多应用的延伸,还在走倒车,紧抓着语音服务不放。所有布线不方便的地方,都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交通的监视,广域的数据采集和控制,所有这些开发,如果运营商还像从前张着巨口等着别人来喂的话,国家给了这么多的优待的情况,还嫌给的不好吃,幻想着通过消极怠工就会给更好吃的,在以后不再垄断的将来,总会被现在看不起眼的蚂蚁吃掉。很多享受着国家资源的国有企业,从来就没有从他们的肚子里拉出过先进的科技,相反拉出了很多的贪官,我们很多的民族企业在所有人的偏见下发展起来的技术喂给他们,还在挑剔。

未来真难想清楚什么样,从这里跳到那里,啰嗦这么一大堆,昏头了,以后手机号都不够用了,谁知道会不会变成IPV6样的东西,真是大千世界,有恒河沙等恒河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