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徽因避难李庄:丧弟、重病、穷到去当铺当手表,仍然坚持理想

作者:故人史

1938年,抗战爆发以后,梁思成和林徽因以及营造学社的同仁逃难到了昆明,1940年冬天,营造学社为了就近利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图书资料,也同史语所一起离开昆明入川,来到离宜宾60里的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安营扎寨。

上坝村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林徽因一家住的地方叫月亮田,名字浪漫有诗意,可令林徽因想不到的是,来到这里后,他们夫妻双双重病,全家经济拮据,需要变卖衣服来度日,他们陷入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

林徽因避难李庄:丧弟、重病、穷到去当铺当手表,仍然坚持理想

林徽因远在上海的好友李健吾曾在《林徽因》一文中说:

林徽因在昆明的街头提了瓶子打油买醋,作为林长民的女公子、梁启超的儿媳、北平“太太客厅”里口若悬河的才女,竟然干起了女佣的活计。

李健吾对于林徽因亲自提着瓶子打油买醋这种情景感到不可思议,但是李庄时期的林徽因却更甚于此。

四川的冬天潮湿 、阴冷,再加上一路上的舟车劳顿,疲于奔命,到达李庄后,林徽因的肺病再次恶性发作而致卧床不起。

而梁思成的身体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早年车祸所留下的后遗症,让他的脊椎软组织灰质化的老毛病越来越严重,他的背越来越驼,体质和精力都下降得厉害。

林徽因一家所住的农舍,是一些低矮、阴暗和潮湿的住所,两间陋室顶上的席棚是蛇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床上又经常出现成群结队的臭虫。

李庄远离都市的文明,条件艰苦,吃水要到村外面的水塘去挑水,晚上只能点一盏菜油灯来照明。

林徽因避难李庄:丧弟、重病、穷到去当铺当手表,仍然坚持理想

在简陋的屋子里,家里连一张像样的床都没有,唯一能给林徽因养病用的“软床”是一张摇摇晃晃的帆布行军床。

战争、通货膨胀和原始的生活方式,把梁家变成了穷人家,梁思成每月领到的薪水,刚刚拿到手,就被贬去十分之九,而剩下的钱,大多是用于给林徽因买药。

饮食上,他们平时只能买些最便宜的粗食,餐桌上,每天只能见到糙米和辣椒。

偶尔有朋友从重庆或者昆明送一小罐奶粉,全家人都舍不得动,那是林徽因难得的高级补品......

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镇上读小学,除了冬天能穿上外婆何雪媛缝制的布鞋以外,其余季节都只能穿着一双草鞋,甚至每天打着赤脚直接踩在泥地上。

整个李庄没有一所正式的医院,也没有任何药品,家里唯一的体温计被儿子失手打破,大半年林徽因都无法测量体温,只有靠自己的感觉来估计发烧的度数。

林徽因避难李庄:丧弟、重病、穷到去当铺当手表,仍然坚持理想

为了让林徽因的身体好起来,梁思成亲自学会了护理方法,当起了护士,为她输液、打针,并用蒸锅为那些器皿消毒。

因为环境恶劣,而又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林徽因病情一天天加重,她一天天消瘦下去,眼窝深陷,面色苍白,几个月的时间,便从往日明眸皓齿的女神变成了憔悴不堪的妇人。

为了维持生计,梁思成不得已把伴随他二十多年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进当铺,拿钱买几条草鱼回来。

当梁思成凄然地说道:“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林徽因除了苦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病魔缠身、战争困扰、物价飞涨、生活艰难......这几座“大山”压在梁林一家的身上,已经够让人心境惨淡的了,可是,谁知道还有更深的凄凉将要降临在林徽因身上。

林徽因有个弟弟,名叫林恒,是林徽因二娘程桂林所生,父亲林长民去世以后,林徽因的母亲和三弟林恒便跟梁家一起生活。

林徽因避难李庄:丧弟、重病、穷到去当铺当手表,仍然坚持理想

七七事变之前,林恒已经考上了清华大学,抗战后,林恒投笔从戎,改投空军,报考了空军军官学校,成为了空军航空学校第十期学员。

1941年3月14日,在成都的一场空战中,由于地面警戒系统失灵,在敌机已飞临成都上空之后,我军方才仓促应战,林恒座机匆匆起飞后,被居高临下的敌人击中头部,不幸牺牲。

林恒牺牲的消息先传到重庆,梁思成急赴成都,为林恒料理后事,一直到一个月后才返回家中。

此时的林徽因正躺在病榻上,但是弟弟牺牲的消息还是瞒不住她,也许是灾难来得太过突然,在巨大的痛苦打击面前,反倒令人失语,林徽因从邻居口中得知此事后,当场晕厥。

林徽因避难李庄:丧弟、重病、穷到去当铺当手表,仍然坚持理想

林徽因悲痛欲绝,丧弟的噩耗几乎把病重的林徽因给击晕过去,她接连几天吃不下东西,但她知道生活已经艰难,只能选择将伤痛藏在心底,鼓起勇气重新面对生活。

三年后,林徽因勉强收拾起自己的伤痛,拖着病体,写下了悼亡诗《哭三弟恒》。

在此之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又收到了关于天津涨大水的消息,中国营造学社一批无法带到后方的珍贵资料就在这突涨的大水中全部淹毁,这一晴天霹雳不禁让梁思成和林徽因失声痛哭,伤心欲绝。

可尽管挫折和磨难接踵而来,但梁思成和林徽因并没有因为命运的坎坷而气馁。

尽管如此恶劣的环境,林徽因仍然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她总是把两间简陋的房子收拾得井井有条,窗台上的玻璃瓶里经常插着从田野里采来的鲜花,同时,温馨的小屋也吸引了上坝村的乡亲们。

林徽因避难李庄:丧弟、重病、穷到去当铺当手表,仍然坚持理想

林徽因天生健谈,风趣幽默,一些年轻的姑娘和媳妇,有什么悄悄话总是愿意对她讲,谁家闺女出嫁,谁家媳妇生了娃娃,都会给她送来几个红鸡蛋,渐渐地,林徽因喜欢上了这个竹林深处的小江村。

林徽因经常给孩子们读书,教孩子们画画,做各种玩具等,日子虽然清苦,可内心却是富足的。

1941年,暑假到来时,金岳霖翻山越岭来到李庄探望林徽因,此时的金岳霖在西南联大做教授,孩子们见到金岳霖十分喜欢,亲昵地叫他一声“金爸”。

林徽因避难李庄:丧弟、重病、穷到去当铺当手表,仍然坚持理想

看到被病痛折磨的林徽因愈发消瘦和虚弱,金岳霖忍不住心疼,为了给林徽因补身子,他从微薄的薪水中拿出一部分,到镇上买来小鸡饲养,天天盼望着小鸡长大产蛋,每到学校放假,他便从昆明长途跋涉到李庄看望林徽因夫妇。

1942年11月中旬,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好朋友费正清来李庄看望他们,费正清夫妇曾多次邀请梁思成和林徽因去美国治病和从事报酬丰富、待遇优越的工作,但都被林徽因拒绝了,林徽因曾这样回复道:“我们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们不能离开她,我们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林徽因避难李庄:丧弟、重病、穷到去当铺当手表,仍然坚持理想

林徽因有她的信念,那就是继续营造学社的事业,坚持留在祖国。

当一个人有了信念,便什么样的苦都能忍得下去。

林徽因承担起了家中的针线活,每天强忍着病痛为孩子缝补衣服,梁思成学会了下厨、蒸馒头、炒菜、腌菜等。

在李庄如此简陋的条件下,他们决定利用手头剩余的资料撰写《中国建筑史》,同时用英文撰写说明并绘制一部《图画中国建筑史》。

林徽因避难李庄:丧弟、重病、穷到去当铺当手表,仍然坚持理想

这是梁林二人的夙愿。

要编写这么一部巨著,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当时,梁思成被颈椎灰质化病痛给折磨得抬不起头来,她常常在画板上放一个小花瓶托住下巴埋头书写。

由于病重,林徽因只能靠着被子半倚在床上,翻阅历史书籍和外国杂志,为梁思成的书稿做修改和润色。

谁能想到,当年三十六岁的林徽因,陪同丈夫梁思成来到这个偏僻荒凉的小镇,在一间陋室的病床上煎熬了五年之久。

无数个漆黑的夜晚,林徽因和梁思成拖着病重的身体,熬夜修改、校订、整理,他们不是用时间在写书,而是用生命在书写。

巨大的工作量,已经严重透支了梁思成的健康,他的体重只有四十七公斤了,但是每天仍然工作到半夜,写完十一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他早已透支过度,但他的眼睛里依然闪烁出的雄心和浑身洋溢的精力依然深深感动着身边的人。

林徽因避难李庄:丧弟、重病、穷到去当铺当手表,仍然坚持理想

1945年的一天,远远地有警报声传来,难道又有空袭?梁思成和林徽因等人对这种声音十分敏感,如果不是空袭,难道是抗战胜利的信号?

很快,真的传来了胜利的消息,这消息就像烈火般点燃了李庄,日本投降了!抗战胜利了!战争结束了!

为了和林徽因团聚,共同庆祝抗战的胜利,在费正清夫妇的全力帮助下,林徽因被接到重庆。

离开李庄来到重庆,林徽因感觉就像获得了新生,但现实是,历经这么多年的艰苦时光,她的身体早已累垮,来到重庆以后,她几乎日夜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睡着,又昏昏沉沉地醒来。

看着林徽因一日比一日虚弱,焦急的费正清夫妇找到了自己的好友,一位美国著名的胸外科专家来为林徽因检查,令大家难过的是,林徽因两侧肺部以及一侧的肾脏感染已经十分严重。

林徽因避难李庄:丧弟、重病、穷到去当铺当手表,仍然坚持理想

1946年8月,林徽因等人终于搭乘西南联大的包机,带着呕心沥血写成的手稿《中国建筑史》,以及他们跋山涉水考察的资料,离开了长江之畔的李庄,回到了阔别九年之久的北平。

离开重庆前,医生曾经非常遗憾地告诉林徽因,她的生命只剩下五年的时间,林徽因早已将其看得通透,为了不让关心自己的人难过,她选择了沉默,他们谁都不提起她的病,只想和她一起快乐地度过余下的光阴。

林徽因避难李庄:丧弟、重病、穷到去当铺当手表,仍然坚持理想

好在,林徽因奇迹般地再活了十年,一直到1955年4月1日去世,仿佛是命运的捉弄,林徽因这样一位志向高远的女人,却偏偏有一副孱弱的身躯,偏偏要她去承载不断的疼痛,英年早逝的她一生虽然如焰火般短暂,但也如烟花般绚烂、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