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TOPCon一统江湖的时代,HJT即将崛起?

作者:赶碳号科技

2022年是TOPCon元年,那HJT(异质结)的春天什么时候才会到来?

目前,在N型技术路线的赛跑中,TOPCon明显领先于HJT。去年上半年,一些头部组件企业还踟躇不定,到底是选择TOPCon,还是HJT。今年2月,在HJT技术路线上创下26.81%的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后,隆基绿能宣布在鄂尔多斯的电池项目,采用TOPCon技术。隆基用实际行动向行业证明了TOPCon至少是现阶段最经济、最有竞争力、最适合当前下的技术路线之一——虽然不是“终极技术”,虽然是一个“过渡性技术”。

那么,HJT还有未来吗?

在SNEC期间,HJT的拥趸们聚在一起共话未来。大家一致认为,HJT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随着2023年HJT量产提升,2024年有望跑出加速度。

在TOPCon一统江湖的时代,HJT即将崛起?

图片来源:华晟新能源

01

今年产能将超50GW

虽然以隆基绿能为代表一些老玩家掉头转向TOPCon,新玩家也多选择投资成本更低的TOPCon。但是,仍然有一大批企业在坚守HJT路线,比如光伏黑马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金刚光伏、三五互联、宝馨能源等。

SNEC期间,SOLARZOOM智库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规划中的HJT产能总共有近300个GW。截至2023年一季度,包括海外在内,异质结投产产能已达20.51GW,其中海外产能1.74GW,国内产能18.77GW。另外,到2023年底,国内市场还将新增33.1GW的HJT新产能。这样算下来,到今年年底,大陆光伏企业的HJT产能将超过50GW。

在SNEC展会的前几天,宏瑞达宣布与华晟新能源签署30GW异质结战略合作协议,将为华晟新能源的全球多个基地交付30GW异质结HJT组件整线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种种迹象显示,HJT渐行渐近。逻辑只有一个,只要能赚钱,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HJT阵营。

此前,华晟新能源官网宣布,公司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总产能40GW。也就是说,在2025年底之前,华晟将有40个GW的HJT产能满产,这也充分说明了公司对于HJT的信心。在财务方面,网上则有消息称,华晟新能源预计在2023年收入、净利润分别达80亿元和2亿元,今年下半年公司将启动股改,准备IPO。这样看,华晟的HJT已实现现金流回正,且将有不错的利润表现,证明公司产品在市场中已经拥有一定竞争力。

TOPCon们高歌猛进的今天,很可能是HJT们的明天。

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截至2022年底,TOPCon的落地产能在81GW左右。2023年,TOPCon开始大爆发。据PVInfoLink统计,2023第四季度光伏电池年产能预计达到1,111GW,环比增长481GW,涨幅达76%。其中,N型产能占比,将由2023年第一季度的21%增长至2023年第四季度的51%。

2023年是HJT电池性价比临界点来临、产业化提速的关键一年。按照TOPCon的发展速度,最晚在2024年,HJT也将迎来大爆发。

02

如何全方位降本

在TOPCon一统江湖的时代,HJT即将崛起?

来源:华晟新能源

在2023年SENC展期间,设备厂商迈为股份董事长周剑在《异质结最新量产进展论坛暨HJT异质结之夜》喊话HJT同行:HJT的路线没错,成本能够降下来。

迈为股份的焦虑比光伏电池片、组件企业更甚。迈为股份是HJT的设备龙头,捷佳伟创是TOPCon龙头,对比看两家公司的股价走势,就可以理解周剑的心情。

企业选择TOPCon很大原因就是其产线投资成本低。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2年新投产TOPCon 电池线,设备投资成本约为1.9亿元/GW,略高于PERC电池;HJT电池设备投资成本约在3.64亿/GW。

目前,TOPCon产线的设备成本已经降到1.1亿元/GW,而HJT产线设备成本也已降到3亿元/GW以下。

周剑说:“在HJT现有的比常规技术高0.15元/W基础上,继续叠加110-90μm硅片、边皮料应用、硅料/吸杂优化、0BB银浆降耗、银包铜应用、规模效应……多项电池之外的技术,HJT完全可以实现低于常规技术0.02元/W的成本优势。”

由此判断,虽然HJT在成本上可能仍然无法与TOPCon相比,但是对比传统的P型电池,已显著出成本优势。只要产能一释放,HJT的降本速度肯定是惊人的。

在SNEC期间,赶碳号在另外一家设备企业——理想万里晖得到了几乎同样答案:“现在HJT的设备成本正在快速降低。参与HJT的企业越多,产能越大,越有利于HJT设备投资的快速下降”。

除了设备成本在迅速降低以外,HJT技术路线的降本途径还包括生产工艺等等。

针对HJT电池用银浆的耗量大、印刷速度低、线型宽三大痛点,晶银的高级技术总监洪玮指出,随着技术发展,尤其是银包铜技术的应用,新一代金属浆料完全可以实现高导电、超细线印刷、高焊接拉力和低成本的要求。

洪玮进一步解释,通过叠加无主栅等技术,未来银包铜中银含量将由现在的40-50%降低至30-40%,浆料耗量将由现在的14-16mg/W下降到10-12mg/W,金属化成本也将由现在的7-8分/W下降至3-5分/W,从根本上解决金属化带来的HJT高昂成本。

在TOPCon一统江湖的时代,HJT即将崛起?

图片来源:通威股份

头部企业在HJT产业化上的速度其实非常快。特别值得一提是组件新秀通威股份,在SNEC期间携带HJT组件730W+THC亮相。这款产品采用了无银化技术。据了解,这块无银的HJT组件最快将在今年下半年量产。最为关键的一点,通威用产品直接证明,HJT电池可以无银,这将极大降低成本。此前,通威多年前就与上海微系统所等机构在HJT技术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并拥有深厚技术储备。今年3月,通威更是以26.18%的转化效率,再次刷新HJT电池量产效率(非实验室)的世界纪录。

在TOPCon一统江湖的时代,HJT即将崛起?

图片来源:东方日升

东方日升,其伏曦异质结组件中采用双面钝化接触技术、100微米超薄硅片叠加双面微晶技术、多主栅等多种技术,也着力于降低成本。

降低硅耗,也是降成本的一个重要方向。HJT相较于TOPCon、P型电池,更适用于更薄的硅片。目前东方日升计划导入90微米硅片。而P型电池的厚度普遍在140微米左右。高测股份在SNEC期间首发60微米硅片,为未来HJT采用更薄的硅片提供了可能性,也为降本打开了通道。

03

双结电池时代的主力军

在TOPCon一统江湖的时代,HJT即将崛起?

中科院日前使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生产了12 cm2的五结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高达35.1%;来源:中科院

当前HJT在产能上暂时落后于TOPCon,除了投资成本高以外,电池、组件转换效率在早期一段时间也不尽如人意。最近,这种局面已得到根本扭转。

东方日升宣布:其HJT系列组件经全球领先权威第三方机构 TÜV 南德测试,最高功率达到 741.456W,组件转换率达到 23.89%,刷新公司于2021 年12月创造的 23.65%的组件效率纪录,再创异质结光伏组件最高功率及最高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公司在异质结电池方面拥有众多领先技术,量产平均效率已突破 25%。在2023年SENC展会期间,华晟新能源董事长技术助理周肃介绍:到2023年底,公司HJT电池产能将达到20GW,电池量产平均效率也将达到25.3-25.5%。

在TOPCon一统江湖的时代,HJT即将崛起?

上市公司信息来自2022年年报;一道、正泰相关信息来自新闻报道

去年上市公司披露的TOPCon电池转换效率普遍高于25%。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电池的转换效率应仍在提升。其中电池转换效率最高的,当属钧达股份。公司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已经量产的TOPCon1.0产品量产效率达25.2%,目前公司正通过SE等技术的导入,积极推动TOPCon2.0产品量产,预计TOPCon2.0产品量产转换效率可达25.5%,在2023年底,公司TOPCon电池转换效率将提升至25.8%。

从各家企业公开披露的转换效率来看,HJT企业的转换效率和TOPCon的相差在缩小。但是根据《2022-2023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显示,HJT在转换效率的提升会更快,优于TOPCon。

在TOPCon一统江湖的时代,HJT即将崛起?

来自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2-2023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

虽然隆基绿能在TOPCon技术路线上扩产,但是其仍然没有放弃HJT路线。在去年创下在晶硅电池上创下的26.81%的世界纪录后,在SNEC期间上,隆基绿能宣布,经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SE)权威认证报告,公司在商业级绒面CZ硅片上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1.8%的转换效率。这款电池正是就是叠层电池、双结电池。在隆基绿能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司创始人李振国认为双结电池是未来的发展方面,是电池技术要攀登的新台阶。

双结电池最主流的方向、各家光伏企业研究的重点就是HJT和钙钛矿的叠层。HJT可能是绕不开的技术路线,短期内要与TOPCon做竞争,长期要与钙钛矿做叠层,生命周期很长。

HJT的春天,即将开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