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武则天为何把皇位传给李家不传武家?她的无字碑究竟有什么意义?

作者:静语流年一梦中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武则天为何把皇位传给李家不传武家?她的无字碑究竟有什么意义?

武则天是中国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女人,也是最神秘的女人,她身上有着许多别人看不透的东西。

其中,有两个谜团一直是千百年来引发人们猜测、争论不休的问题:

其一,武则天历尽千辛万苦、踏着自己亲生儿女的鲜血,终于登上皇位,建立了武周政权,为何最终又把皇位传给了儿子?使武周及身而止、仅历一代,最终又回归到了李唐王朝?

其二,武则天为何要给自己立一块无字碑?真的是觉得自己功高盖世,无法书写,还是觉得自己罪孽深重,不敢书写?亦或是武则天具有大智慧,觉得自己千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武则天为何把皇位传给李家不传武家?她的无字碑究竟有什么意义?

咱们先来说第一个问题,也就是立储的问题。

武则天之所以又把皇位传给儿子,还给李家王朝,原因很复杂,包括时代、政治、传统、亲情、人伦等各种原因。

武则天虽然改唐为周,但本质上武周王朝并没有脱离李唐的轨道,朝中的肱股之臣几乎都是李唐老臣,即使是武则天亲手提拔的,也是怀着把武则天当成“李家媳妇”,而不是“武家女儿”的心情,来拥护辅佐她的。

武则天称帝之后,把当时的皇帝李旦降为“皇嗣”,不称太子。皇嗣是一个模棱两可的称呼,进可以继承皇位,退只是一个皇帝的儿子。

她知道如果把皇位传给儿子,武周势必又会成为李唐,但是如果传给武家人,周朝当然会传承下去,可是自己的儿子怎么办?

武则天自己心里很矛盾,也就给了武家子弟念想,她的侄子武承嗣是武家长子,最有机会,他便找人去撺掇、试探武则天。

武则天本来就为这事儿发愁,既然有人提出来了,那就看看大臣的态度吧。武则天叫来了一向拥戴她的右相岑长倩,岑长倩是劝武则天称帝的功臣之一,为此武则天还赐他姓武,也叫武长倩。

因为有这层特殊的关系,武则天以为他会同意废掉李旦,立武承嗣,这也是武则天第一个找他的原因。

谁知,岑长倩一听,就急了,他之所以拥戴武则天,是因为武则天能力太强,当时登基称帝已是大势所趋,二来,他认为反正武则天死后还是她的儿子当皇帝,那不又恢复李唐天下了吗?

所以,他立刻反对,说李旦没有犯错,不能说废就废。武则天一时也说不出所以然,这件事暂时就压下了。

武则天为何把皇位传给李家不传武家?她的无字碑究竟有什么意义?

武承嗣为了报复,找机会把岑长倩治罪杀了,以儆效尤,他以为这下没人敢反对了。不想,另外两位大臣又站出来了,其中一个还是“国老”狄仁杰,他们提出了三条不能废李立武的理由:

其一,他说武则天是唐高宗李治的妻子,李旦是他们的儿子,武则天如今的天下是从李治手里接过来的,以后当然要传给你们的儿子,哪有传给侄子的道理?

其二,如果说武则天非要把皇位传给侄子,那么在她死后,武家的人会立牌位祭祀她这个已经出嫁的,已经成为别人家的人的女儿吗?世上只有儿子祭祀父母的事,谁见过侄子祭祀过姑姑?

其三,退一步来讲,即使武家的人感恩武则天的大德,为她立牌祭祀,那么也不会祭祀李治,那李治得不到祭祀,不成了饿鬼了?武则天作为李治的妻子,忍心自己的丈夫变成饿鬼?

有人说了,武则天杀了那么多李家人,甚至杀了自己的儿女,这么残忍狠毒反的女人,会顾念她和李治的夫妻之情?

嗳,还真会!武则天是心狠不假,但是她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感情,何况她和李治在唐太宗的病榻前定情,他们的结合真的是因为爱情。

而且,是李治把她从感业寺拯救出来,等于给了她第二次投胎的机会,也是李治信任她,给了她执掌江山的权利,李治对她不光有情,还有恩。

何况,她和李治做了三十多年的夫妻,一日夫妻还百日恩呢。

古人“事死如事生”,甚至把身后事看的比生前还重,所以,正是这最后一条,彻底触动了武则天的内心,她真的不希望李治成为饿鬼。

武则天为何把皇位传给李家不传武家?她的无字碑究竟有什么意义?

再者,从亲情远近上来讲,李旦是自己的亲儿子,武承嗣只是侄子,当然是亲儿子近。而且,武承嗣的父亲武元爽和武则天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从血缘上就隔着一层。

再加上当年武则天父亲武士彟死后,为争夺家产,武则天受尽了哥哥们的欺负,这才导致她当上皇后后找机会杀了他们。

这样的亲情关系可想而知,如果中间没有利益,姑侄之间是有血海深仇的,武则天心里能不膈应?

另外一个原因,武则天虽然以女子之身当了皇帝,是反传统的斗士,但是她并不能突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还要再流传几千年的文化礼制传统。

也就是说仅凭一个武则天改变不了男权社会的传统,如果有一天她失去了斗争的能力,还想在这个社会上被认可,不被天诛地灭,那她就必须最终再回到这个传统上来。

所以,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最终还是选择了从皇帝回到皇后,也就是回到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身份上来,而传位给儿子就是这个选择的必然结果。

还有一个原因,武家的子弟都是一些草包,平时拍马溜须第一名,真才实干啥都不行。武承嗣和武三思都当过好几次宰相,但是很快都被罢黜了。

他们根本没什么领导才能,而武则天治理国家需要的是能干的股肱之臣,他们不能帮忙,偶尔还给添乱,这样的人哪有能力当一国之君啊?

武则天为何把皇位传给李家不传武家?她的无字碑究竟有什么意义?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竟然是“男宠”的枕边风起了作用。

本来,武则天的两个“面首”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和武家兄弟是一伙儿的,因为武家兄弟对他们极尽谄媚之能事,所以他们自然事事帮他们在武则天处说话。

但是,这样的小人是毫无原则的,就像墙头草,哪边有利向哪边倒,所以他们受了一位“高人”指点,明白了大势所趋,知道武家兄弟竞争不过李氏兄弟,干脆自己就倒向了李氏一方。

他们也在武则天的耳边说应该立李不立武,武则天知道他们不会有这样的见地,询问之下,知道是有人指点,那人曾是酷吏来俊臣的手下,叫吉顼。

武则天把他叫来,一问,吉顼一把鼻涕一把泪向武则天陈述立储的利弊。武则天一看,满朝文武,从宰相到男宠,从君子到小人都倒向了李家,而那些人明白的道理,这么智慧的武则天怎么会不明白呢?

所以,她最终选择了自己的亲儿子,又由于李旦主动提出让位于哥哥李显,被废掉的原皇帝李哲,如今的庐陵王李显就成了皇太子,也就是以后的唐中宗。

武则天为何把皇位传给李家不传武家?她的无字碑究竟有什么意义?

咱们再来说说“无字碑”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简单。

不过,以下论述是我在读蒙曼老师的《武则天》时得到的,以前未见过如此观点,但我觉得蛮有道理。

首先,这块无字碑不是武则天自己立的,而是她死后,儿子李显给她立的,上面有字无字,甚至有碑无碑,她根本不知道。

根据中国古代的皇陵制度,皇帝的陵墓是不立碑的,但是武则天什么事儿都喜欢不按规矩办事儿,喜欢标新立异,所以唐高宗死后,武则天主持为他的乾陵立了一块高大的碑,在上面刻下他一生的丰功伟绩。

武则天死后,留下遗诏,去帝号,恢复唐高宗皇后的身份,要求和高宗合葬。

李显遵照母亲遗制,将她武则天葬在乾陵,促成了一个千古奇迹,一个皇陵里安葬着两位皇帝。

因为武则天给李治立了碑,刻上了他一生的伟大事业,那么武则天一生的成绩也不比李治小,她又是那么爱表现的人,做儿子的当然也要为母亲立一块高大的碑,刻上她的丰功伟绩。

碑好立,碑文不好写,得找文采好的,书法好的,但是李显当上皇帝后,政局动荡不安,没做几天,就被拉下来了。

武则天为何把皇位传给李家不传武家?她的无字碑究竟有什么意义?

以后的七八年间,先后爆发了七次政变,皇帝走马灯似的换,先是唐中宗李显,又换成了殇帝李重茂,再换成睿宗李旦,最后才稳定到玄宗李隆基。

因为对武则天的不同认识和评价,每个皇帝对她的尊号也不同,在这期间,武则天的尊号就换了若干次,先后叫作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天后、大圣天后、天后圣帝、圣后,直到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才最终改成了则天顺圣皇后。

这时,离武则天去世都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没有人能够给武则天一个确定的评价,所以刻碑的事也就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无字碑。

看到了吗?原因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神秘浪漫的故事,只是被耽误了!

真不知道,武则天若是泉下有知,会怎么看这件事?

武则天为何把皇位传给李家不传武家?她的无字碑究竟有什么意义?

但是,阴差阳错,歪打正着,这也无意中更增加了武则天的神秘感。

经过悠悠岁月,无数政坛伟人、文人墨客,包括我们普通人,若有机缘站在巍巍的武则天无字碑下,对这位千古传奇的一代女皇,总是不断的引发思考与探索。

然而,是崇拜也好,是诋毁也罢,是非评说都已经与武则天无关了,她就像那块无字碑一样,用无言昭示着最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