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馆藏珍贵文物23.6%来自捐赠!郑振铎夏衍巴金张大千给上海博物馆捐了啥?

作者:上观新闻

进入上海博物馆二楼的第二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汉代的人物画砖,其边缘刻有肖像、老虎、马和鸟。本次展品的介绍旁边是一件"冷知识"——捐赠的这件文物,是著名作家、收藏家郑振轩。

这是今天在上海博物馆开幕的"阿尔卑斯景观之旅——上海博物馆的天才文物展"的展览。本次展览选出了50位捐赠者捐赠的145件/组珍品。据悉,截至2020年底,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超过14万件,其中已捐赠各界3.3万余件,约占收藏文物总值的23.6%。

馆藏珍贵文物23.6%来自捐赠!郑振铎夏衍巴金张大千给上海博物馆捐了啥?

上博入口处的捐赠者名单

在上海博物馆南门入口处的一面墙上,刻有一面名字墙,是不同时期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宝藏的收藏家,包括张大千、黄秉红、巴金等著名艺术家和作家的名字,以及为《无题》出资的捐赠者。

张大千既捐赠又"捐赠"

展厅里的第一件展品,长164.5厘米,宽50.7厘米,大约在206-220.C,由郑振轩于1956年捐赠。据上海博物馆保存部副主任、研究馆员张东介绍,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肖像砖等建筑文物还很少见,郑振轩先生是中国新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正是这群开拓者为中国文学文化发展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馆藏珍贵文物23.6%来自捐赠!郑振铎夏衍巴金张大千给上海博物馆捐了啥?

郑振轩捐赠的肖像砖

展出的许多展品都是由杰出的文化人物捐赠的。例如,董其昌的《诗集》是作家巴进于1963年捐赠的,张大千既是捐赠者,也是捐赠者。清代的"宋塔轴"由张大千和他的二哥张山玄于1951年捐赠,1933年张大千的另一幅画由收藏家魏廷戎于1959年捐赠,当时魏廷荣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176幅画作。

馆藏珍贵文物23.6%来自捐赠!郑振铎夏衍巴金张大千给上海博物馆捐了啥?

孙伟峰捐赠的两个青铜底木底是他自己的收藏配置

在展厅里,收藏家孙伟峰捐赠了两件青铜器,底部还带有定制的木制底座。张东介绍说,这两个基座与文物结合在一起:"你可以想象当初藏家的珍宝场景。通过这些捐赠,我们也可以看到捐赠者的兴趣。"

每一件捐赠的神器背后,都有曲折。纳然承德的《手卷》是作家、剧作家夏岩的"善良之心"。据介绍,纳然承德是纳然性爱的名字,改名是为了避免当时的皇太子的名字,广为人知的"性美德"只花了一年时间。1961年,夏燕在北京玻璃厂看到这本手写的书,花了2000元的笔费收入。后来很多熟人、朋友都来听消息,夏燕同意了朋友的建议,由上海博物馆印刷作为礼物送给当时的文化部代表团参观。该卷后来丢失并最终恢复。晚年,他决定将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所以公书简,除了我的二十张通行证,国内唯一的'上博'还有一些通行证。

馆藏珍贵文物23.6%来自捐赠!郑振铎夏衍巴金张大千给上海博物馆捐了啥?

夏岩捐赠自己最爱的纳然承德手卷

展览中的许多捐赠,来自上海博物馆的"自家"——温正明的"半唐烟月轴",由曾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的王一平捐赠,但人们对他对藏品的热爱以及他作为上海博物馆馆长的短暂任期知之甚少。

其中一件展品是一件晚期展品,于1955年由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马成捐赠,这是他在上海博物馆职业生涯的第二年。据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马成元在担任馆长时主张博物馆工作人员不要收藏文物,并率先在1955年和1960年将自己的八件藏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据悉,早期的捐赠者还包括徐森宇、吴忠超、谢志留、陈志志等早期文化文化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他们正在规划行业发展的蓝图,同时用具体行动来影响、动员、号召群众、收藏家团体,支持党和人民政府颁布的文物保护令, 文物收藏政策,支持文物馆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文物捐赠出现了两次高潮

上海博物馆始建于1952年,但展览中早期的战国陈春璞于1951年由收藏家谭静捐赠。据介绍,上海博物馆文物赠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海博成立之前。1949年9月7日,上海市军事监督委员会批准成立上海市古文物局,1950年1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将上海市古文物管理局更名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准备在上海市建立"大规模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博物馆"。 上海。为此,文物收藏家纷纷通过捐赠参与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形成了文物捐赠的第一个高潮。

展览中间是一个展厅,展示了熊猫昱家族和"过云楼"顾家捐赠的一批文物。1951年,沈同轩及其顾家子女向上海市文物局捐赠文物223件,1959年捐赠169件,1972年捐赠390件。据介绍,早期收藏的文物捐赠,有的针对性地为上海博物馆的收藏"拾空",有的像熊猫家族、"过云楼"顾家,几乎会把收藏的文物系统地捐赠出去。

馆藏珍贵文物23.6%来自捐赠!郑振铎夏衍巴金张大千给上海博物馆捐了啥?

苏州"过云大厦"顾家系统捐赠收藏

据悉,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快速发展的感觉,许多收藏家将他们多年的收藏,包括实施归还文物的政策,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极大地丰富了上海博物馆,巩固和丰富了收藏体系, 从而带动了文物捐赠的第二个高潮。在上海生活过的华侨也把他们珍贵的文物捐给了上海博物馆。

为什么这些收藏家愿意将他们的宝藏捐赠给博物馆?郑振轩的话很有代表性——"我个人收藏的这些陶器,很没用。博物馆,......是非常需要的。民族精神只在于文化艺术的发展。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当文物从私人收藏空间进入公有领域时,具有提炼记忆、凝聚人格、文明传承的意义。"希望与更多的捐赠者一起,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遗产和文物博物馆的发展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悉,除了"阿尔卑斯观线——上海博物馆文物展"外,今年6月18日还举办了"巅峰秋——上海博物馆被授予青铜鼎特展",展出了从晚尹上到春秋战国的21件明青铜鼎, 全部来自捐赠;

专栏编辑:石晨璐 文字编辑:简波

来源: 作者: 简·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