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Reactor模式演化的过程

最初始的IO模型由于IO在阻塞时会一直等待,因此在用户负载增加时,性能下降的非常快。

server导致阻塞的原因:

1、serversocket的accept方法,阻塞等待client连接,直到client连接成功。

2、线程从socket inputstream读入数据,会进入阻塞状态,直到全部数据读完。

3、线程向socket outputstream写入数据,会阻塞直到全部数据写完。

改进:采用基于事件驱动的设计,当有事件触发时,才会调用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

Reactor模式演化的过程

Reactor:负责响应IO事件,当检测到一个新的事件,将其发送给相应的Handler去处理。

Handler:负责处理非阻塞的行为,标识系统管理的资源;同时将handler与事件绑定。

Reactor为单个线程,需要处理accept连接,同时发送请求到处理器中。

由于只有单个线程,所以处理器中的业务需要能够快速处理完。

改进:使用多线程处理业务逻辑。

Reactor模式演化的过程

将处理器的执行放入线程池,多线程进行业务处理。但Reactor仍为单个线程。

继续改进:对于多个CPU的机器,为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将Reactor拆分为两部分。

Using Multiple Reactors

Reactor模式演化的过程

mainReactor负责监听连接,accept连接给subReactor处理,为什么要单独分一个Reactor来处理监听呢?因为像TCP这样需要经过3次握手才能建立连接,这个建立连接的过程也是要耗时间和资源的,单独分一个Reactor来处理,可以提高性能。

Reactor模式解释

Reactor模式首先是事件驱动的,有一个或多个并发输入源,有一个Service Handler,有多个Request Handlers;这个Service Handler会同步的将输入的请求(Event)多路复用的分发给相应的Request Handler。如果用图来表达:

Reactor模式演化的过程

Reactor模式详解

优点

1)响应快,不必为单个同步时间所阻塞,虽然Reactor本身依然是同步的; 

2)编程相对简单,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复杂的多线程及同步问题,并且避免了多线程/进程的切换开销; 

3)可扩展性,可以方便的通过增加Reactor实例个数来充分利用CPU资源; 

4)可复用性,reactor框架本身与具体事件处理逻辑无关,具有很高的复用性;

缺点

1)相比传统的简单模型,Reactor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因而有一定的门槛,并且不易于调试。 

2)Reactor模式需要底层的Synchronous Event Demultiplexer支持,比如Java中的Selector支持,操作系统的select系统调用支持,如果要自己实现Synchronous Event Demultiplexer可能不会有那么高效。 

3) Reactor模式在IO读写数据时还是在同一个线程中实现的,即使使用多个Reactor机制的情况下,那些共享一个Reactor的Channel如果出现一个长时间的数据读写,会影响这个Reactor中其他Channel的相应时间,比如在大文件传输时,IO操作就会影响其他Client的相应时间,因而对这种操作,使用传统的Thread-Per-Connection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或则此时使用Proactor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