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郑商所副总经理王晓明:期货市场已成为服务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作者:中国证券报

中国证券交易所(记者张立京)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研究院)副总经理王晓明9月1日在"2021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的"未来服务业乡村振兴分论坛"上,从扶贫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期货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为农业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期货市场已成为振兴农村服务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据王晓明介绍,自2000年以来,18个以"三农"为重点的中央1号文件中,有17个提到了期货市场,而在2021年中央1号文件中,相关的"产业发展"被提及了35次,期货市场成为服务农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环。

王晓明表示,在农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开局之年,为有效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郑尚不断提升未来服务业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探索服务农村振兴的创新举措,聚焦产业振兴, 通过举办"未来服务乡村振兴论坛"等活动,调动社会各界的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向的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格局。

一是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不断完善。郑尚目前已上市期货品种23个,期权品种6个,其中农产品期货品种15个,期权3个,涵盖粮食、棉花、石油、制糖、水果和农业资本领域。为助力贫困边远地区特色产业发展,2017年上市苹果、红枣两大特色农产品期货品种,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2018年,政府对苹果主要产区如推广县积极参考期货价格来指导果农销售,在全县减产8%的情况下,整体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0%,果农总收入增长20%,在解决苹果产业"因减灾, 不同的价格,丰收"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郑尚研究院还在国家级12个贫困县设立了15个快递仓库,帮助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和仓储物流业,增加当地人才就业,为服务农村振兴的主要生产地区提供金融"工具"。

二是品种功能发挥好,服务效果不断提升。在证监会组织的2020年期货品种功能评价结果中,郑尚的棉花、菜粕、植物油等农产品品种均被评为A级,套期保值效率达90%以上,目前价格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为农户参考期货价格、使用期货工具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郑尚持续完善棉花和糖期货品种,优化交割仓库布局,调整基准价格区域,引导棉花糖业企业利用期货和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促进相关企业稳定经营,农民稳定收入,有力地促进新疆、广西等地区扩大产业优势,促进产业繁荣。

三是"保险期货"试点继续扩大,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保险期货"成为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5年来,郑尚支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105,涉及棉花、糖、苹果、红枣4个品种,覆盖43个州级贫困县,惠及7万余贫困户, 包括建立档案卡,包括1639万农民,为贫困地区农民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稳定收入。

四是积极开展市场培育,凝聚多方力量。2021年以来,郑尚分别与延安市、玉白县、荆宁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四场"未来服务乡村振兴论坛"系列活动,并将继续开展相关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形成了郑商研究院与地方政府、保险、银行等单位的跨界合作,共同服务农村振兴的长效机制。此外,通过交流与中期合作,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深入的中小企业服务活动,继续开展"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开展乡村振兴行动。

五是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助力扶贫县立足农村振兴。郑尚研究院按照证监会统一部署,认真落实责任,有针对性地帮助河南省紫白县,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加大智双支撑力度,持续推进消费者支持,累计投入助力基金4177万元,引进助力资金1436万元, 动员行业单位捐款936万元,促进梓白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晓明进一步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始,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融合农村振兴的意见》,继续做好为农村振兴服务的工作,郑商研究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工作举措:

一是丰富农具品种供应。郑将继续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农业产业链,加快鸡肉期货上市,深化马铃薯、葵花籽、大蒜等特色品种的研发,不断扩大期货市场服务农业产业发展覆盖面。

二是继续创新乡村振兴服务方式。联合地方政府继续开展"未来服务村振兴论坛"、"未来服务中小企业主题活动"、"商品风险管理论坛"等活动,重点支持会员单位开展服务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保护涉农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基地"建设,在龙头企业示范中发挥主导作用,形成"市场领先、带头基地、基地甚至农户"的市场服务格局。

三是深化"保险期货"有效性,大力推广"期货+"服务模式。要巩固前期扶贫地区开展的"保险期货"试点成果,继续扩大试点规模,增加试点品种,向乡村振兴重点倾斜,帮助县"扶贫"和"亲优"相结合,从"输血"向"产血"转变。进一步深化与银行保险业合作,继续通过仓盘交易、"保险期货加银行"等方式解决农业企业"急需焦虑"的问题,更好地解决银行信用质押痛点、保险公司风险转移难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