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觉醒年代》背后,陈独秀、李大钊、陈延年等共产党先驱们的真实故事

近日,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办的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讲座中,上海市共产党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徐光寿向我们讲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盛典和党的建设精神"。以下是讲座的主要内容。

今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行者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的精神, 坚持理想,践行原心,完成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忠于党,不怀着建设人民的伟大精神。

伟大的党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行者锻造出来的,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伟大的党建精神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这些先驱者通常指的是谁?它主要包括党的开国元勋,党的早期领导人和在民主革命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党的主要创始人是"南陈备利",即陈独秀和李大昭。为党的成立作出重大贡献的还有中国共产党"一个大"的代表。此外,还有一些早期的共产党员,虽然没有参加"大",但也为党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如陈旺道、于秀松、邓忠夏等,也被纳入党的开国元勋。除陈独秀、李大昭外,党前领导人还包括蔡和森、邓忠霞、于秋白、罗一农、陈延年、赵世岩、张太磊、张文天等。至于死去的烈士,还有更多。

以下是一些突出早期共产党人高光节的故事。

《三帖三放》的陈独秀

《觉醒年代》背后,陈独秀、李大钊、陈延年等共产党先驱们的真实故事

陈独秀

让我们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开始。

陈独秀是安徽安庆人,出生于官家,书香门地。他17岁时,是安庆府的第一位天才。当时,安庆是安徽省省会,能得到第一人才,可以看到陈独秀高高在上。他的家人希望他走老路,从作秀、养人到元朗,但他却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从"康党"(加入和拥护康有为等发起新的法律变革)到"乱党"再到共产党。

5月4日前后,陈独秀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陈独秀是法国的粉丝。1915年9月,他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创刊的第二篇文章是《法国与现代文明》。他指出,"近代三个文明"的人权、生物进化、社会主义都是由法国创立的。因此,陈独秀对巴黎和会议寄予厚望。然而,巴黎会议的黑暗内幕已经蔓延到国内,对陈独秀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十月革命后,俄国内政和外交令人耳目一新。陈独秀的目光开始从法国转向俄罗斯。

在五四运动中,陈独秀始终走在前列。虽然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但让陈独秀看到的希望是上海,因为上海爆发了学生罢课、商人罢课、工人罢课"三罢工"斗争,给北洋政府重创,不仅迫使北洋政府除掉了曹瑜、张宗祥、陆宗佑三个叛徒, 但最终也拒绝签署巴黎和平条约。

1920年2月,陈独秀被迫离开北京前往上海。他开始积极弘扬马克思主义,发起工人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次上海之行,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按照与李大昭的盟约创建中国共产党。

作为社会名人,陈独秀不仅社会地位显赫,而且经济待遇优良。但是,为了建设党的伟大事业和革命的伟大事业,陈独秀"三贴三放",即糊钱、糊居住、糊自由、放弃高薪、放弃家族财产、放弃地位。

过账。他用手稿费为党提供资金,并向武汉利群书俱乐部、长沙文化图书俱乐部等进步团体提供贷款担保。陈独秀在北京大学担任理科主任的月薪高达300元,此外还担任《新青年》主编,最高发行量为16000册,收入非常可观。当时,一个海洋可以买到10公斤猪肉或40公斤大米,普通工人的平均月工资为7公斤。但在成立共产党担任领导人后,他放弃了那些工作和高薪,接受了共产国际每月40元的生活津贴。此外,他的主要收入是手稿费。1920年,陈独秀从亚洲东书局获得了300笔海洋贷款,用于资助来上海探望他的年轻毛泽东和余代英。后来,为了筹集党的资金,陈独秀把自己发表的文章自《新青年》出版以来,由亚洲东方图书局编纂成一套出版物,用手稿费和版税来补贴党的资金。

张贴住所。陈独秀把自己在上海的公寓当成《新青年》的编辑部,其实是中共上海启动小组的成立地。陈独秀回到上海后不久,就搬进了老渔阳2号。当时,老渔杨2号是进步青年心中的圣地。很多进步的年轻人进入老钓鱼阳2之前,心中充满了迷茫和迷茫,走出去是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年轻的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老钓鱼杨历2号楼上是陈独秀的卧室和书房四人,楼下两个房间,一个是《新青年》编辑部。当时,是陈旺道担任《新青年》的编辑。《共产党宣言》第一部中文全译本的译者陈旺道在《每周评论》停刊时暂时闲置,陈独秀邀请他到自己家里编辑《新青年》。此外,张国轩、张申福、李达、第一位劳动党员李忠都住在老余阳二号。

自由发布。为了革命,陈独秀一生中被通缉八次,被捕五次,被拘留四次。1919 年 6 月,他因散发《北京人民宣言》传单首次被捕,在酒吧后面待了 98 天。1932年10月,陈独秀第五次被捕,被国民党政府关押4年零10个月。

陈独秀的人生光明开放,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鲁迅评价他为"桌上一体,内外兼修,一目了然,不需要警惕"。邓小平称他为"不是阴谋"。值此2019年陈独秀诞辰1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所第二研究部在权威期刊《中国共产党史》第十期上发表了一篇长文《庆祝陈独秀诞辰140周年》, 对陈独秀给予了高度评价:"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五四运动的总指挥,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昭"

《觉醒年代》背后,陈独秀、李大钊、陈延年等共产党先驱们的真实故事

李大昭

李大昭,河北省洛亭人,出生于自习室,比陈独秀小10岁。他有一个突出的品质,就是担当使命,不担人。这是伟大党的建设精神的一部分。座右铭"铁肩道德,精彩的手写"是他最好的写照。李大昭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之前,很多人都提倡马克思主义,但没有人公开宣称他相信马克思主义,李大昭是第一个明确表示相信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人。

李大昭的另一种高尚精神是不怕牺牲和英勇奋斗。"生活的目的是发展自己的生活,但有时为了发展自己的生活,必须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在文章"牺牲"中说。由于平凡的发展,有时没有那么强烈的牺牲就足以延长声光的寿命。"1927年4月28日是李大昭英勇的日子,面对敌人的绞刑架,他无所畏惧,是第一个走上去的人。

李大昭也具有无私奉献、奉献于大众的精神。他不是低收入者,但他一直是贫穷的家庭。李大昭死后,一些反动的军警把记者带到他家抄袭回家,以为他的家庭一定很富有,因为李大昭不仅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还是国民党的北方执行董事,但只是经过探访才发现他的家庭简直就是穷困潦倒。李大昭经常捡穷学生和同志,《李大昭收藏》包括他于1919年9月向学校会计部提交的给北方大学生刘仁静的担保。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他还支付了工资来资助党。据双方介绍,1920年9月,北京共产党早年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研究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时,李大昭公开宣布,每月捐80元,用于各项工作。这是李大昭工资的一半以上,让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介入,他负责北京大学会计系:以后,大昭先生的工资只允许拿一半,另一半由大昭太太带回家。

李大昭敢于大胆、开放、开放。陈独秀出狱时,他写下了充满激情的《欢迎出狱》三首长诗,真情实,并多次发表,表达了陈独秀与战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李大昭是践行伟大党建精神的典范。2019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王沪宁高度评价李大昭"坚定信守党的榜样、坚守原心的典范、造福人民的典范、 是勇于担当人民角色的榜样,是勇于战斗的榜样,善于争战的领袖,是坚持真理、求实的榜样,是正直正直的榜样。

《早期共产党的青年骨干》

早期共产党的青年骨干是党的主力军,以毛泽东、陈延年、蔡和森、周恩来、于秀松等为代表。

毛泽东无疑是这群年轻人的领袖。建党前后,青年毛泽东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求真务实。他放弃了在法国的工作和学习,选择留在家中,以便更多地了解该国的现状。务实的作风也使他在党的"大"上,深入工矿和农村发展核心小组组织,壮大革命力量。特别是1922年,毛泽东、刘少奇领导的安远路矿工代表大会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次工人罢工,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次彻底胜利,是一次壮举。

1923年6月,在广州举行的党的"三巨头"会议上,陈独秀在工作报告中称赞湖南,说"只有湖南的工作可以说做得更好"。正是这种务实的作风,使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从城乡到农村,从工人到农民,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觉醒年代》背后,陈独秀、李大钊、陈延年等共产党先驱们的真实故事

陈燕年

陈延年是陈独秀的长子,陈独秀早年从无政府主义者变成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4年从苏联回国后,陈燕年很快成为广东省委书记,领导省港罢工,壮大广东党组织。陈独秀从来不照顾大儿子,而是把他放在最难甚至最危险的地方。1927年4月,陈延年赴武汉参加党的"五大"时,中央任命他接任中国共产党江浙地区委书记。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后不久,上海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陈延年不顾人身安危来到上海,寻找失散同志,恢复重建党组织,积极参与斗争。6月26日,陈延年因叛徒背叛被捕,敌人对他施以酷刑,但他保守党的秘密,宁愿死。6月29日晚,他在上海凤林大桥旁英勇牺牲。

于秀松也是这群年轻骨干的代表。在早期的共产党人中,如果说李大昭是老一辈的榜样,那么他就是年轻一代的榜样。作为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八大发起人之一,他不仅担任了第一书记,积极指导了地方团的工作,还参与了华侨会的创建,为我们党培养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于秀松不仅忠于党,而且重新友好、爱、爱,可以看作是早期共产党人高尚品德的典范。

没有一个人的精神是不站立的,没有国家的精神是不坚强的,没有精神就没有党的幸福。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有400多个政党和团体,但只有一个政党脱颖而出,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的党建精神,以党的建设精神为源泉,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中,出现了各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贾玉路精神等。每一种精神品质,虽然都是特定时代的背景和环境的产物,但它们都符合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

发扬伟大的党建精神,要勇敢地接过先锋的接力棒,勇往直前,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世纪目标而不懈努力。

《觉醒年代》背后,陈独秀、李大钊、陈延年等共产党先驱们的真实故事

徐光寿教授正在讲课。(由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提供)

专栏编辑:于丹云 文字编辑:徐伟 标题:Instagram 照片编辑:朱伟

来源: 作者: 徐光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