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可深度二次开发的智能插座 工业化物联网多场景的高定系统服务商

物联网时代,各类物联网需求越来越迫切。物联网设备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同时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为物联网行业发展创造机遇,三大运营商积极部署NB-IOT网络建设,建成90万NB-IoT基站。据统计2012-2022年期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20.9%,预计2022年物联网连接规模将达到70亿,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包括蜂窝及非蜂窝)联网设备将达到252亿个。

这也就意味着开发物联网设备的公司将越来越多,相同领域内的物联网设备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而最终经过洗牌,只有那些在技术和市场上能够抢先,并处于领先位置的物联网设备才能赢得市场。

物联网设备开发遇到的各种问题

通常情况下,如果想研发一款满足市场需求的物联网设备,至少需要打通硬件选型与软件技术研发两个环节。硬件通常面临的是采购成本高昂,如何降低硬件成本成为企业的头号难题;传统的物联网设备研发需要使用C、C++等较底层复杂的编程语言,且各类naTIve系统相对封闭,学习物联网开发的成本较高,许多企业更是难以招到优秀的物联网开发工程师。而服务器开发,业务逻辑实现和接口封装以及数据库开发哪样也少不得,包括后期运营维护也需要一定运维人员投入,产品运营的效果也直接关系到项目本身的成败,这些对于物联网企业而言又是一大考验。

值得庆幸的是伴随嵌入式浏览器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步诞生了更加适合研发物联网设备的软件产品,开发者可以使用前端技术HTML、JS和CSS进行物联网设备开发,兼容目前市场上流行的JS/CSS等框架,各类API就可以研发出体验效果和C、C++原生开发相媲美的物联网设备,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有过之而无不及。开发者几乎可以减少80%以上的编码工作量,极大提高了开发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设备的用户使用体验。

插座我们都熟悉,通过电线将电器和插座相连就可以完成充电。智能插座与普通插座相比更节能环保,甚至于还可以语音操控。目前市场上的插座版本也比较多,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物联网终端插座产品,各类企业对精细化、差异化的深度核心述求无法很快得到解决,为了更多元话的应用场景,适配更多企业日益增长的定制化需求,蓝奥声依托自主研发无线智能计量插座产品系列,在智慧节能用电计量监测、室内精准定位追踪、低功耗同步群控系统、智能感知系统多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先进性、实用性技术价值的核心产品与方案,帮助企业在节能管理、能耗管理、用电规划、节能降耗策略方面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智慧商业、智能医院、智能仓储物流、智慧办公等智能生态项目,可综合服务与企业高端定制需求,创新性的开放接口协议,且支持后台系统对接,深度二次开发:

1)可提供TCP协议、MQTT协议接口文档,智能硬件接口对接客户后台;

2)可以由我方的云端服务器,提供产品数据转发;

3)提供SD和后台系统软件本地化部署服务。

主要应用行业:

1)行业智能系统:智慧健康、智慧能源、环境监测、安防 监控、物流及资产管理等

2)局域智能系统:如学校、园区、工地、工厂、医院、酒店、小区等

深度技术合作(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范围有:

1、产品项目深度开发

2、技术研发跨行业合作

3、技术授权、转让

4、面向行业应用的创新型合作开发项目研发创新服务

产品服务价值优势与应用场景:

1、全链路自主研发:嵌入式硬件、软件开发,强电、弱电研发,系统后台全链路自主研发,近场通信与远程通讯的开发能力,已形成一系列已验证产品和落地方案,可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2、后台部署与对接:支持多协议对接—TCP、HTTP、MQTT接口协议,支持SDK对接,支持本地化部署,支持二次开发;可在客户的项目场景进行整体方案落地;

3、底层技术自主可控:植根于完备、纵深、跨域的知识产权体系、系列核心发明专利基础上,产品开发、软件开发、生产制造均为自主可控,避免知识产权风险,并可对客户进行授权。

4、灵活的合作模式:整体解决方案基础上做加减法,可以抽取其中的系统模块,为客户做移植部署;此外,在节能管理、能耗管理、用电规划、节能降耗策略方面,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可深度二次开发的智能插座 工业化物联网多场景的高定系统服务商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公司专注于智能物联网技术创新开发,拥有业内领先、自主研发的智能协同感知技术平台EICS。依托自主研发资源,蓝奥声科技持续引领行业创新,近年来共申请各项专利45项,至今获批的发明专利已经达到25项,自2019年起连续3年均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以低成本,更快地抢占市场先机也是赢得市场成功的重要步骤。面对场景多样,种类繁多的物联网设备,选择正确的系统软件,不仅节省了资金投入与开发时间,更为物联网创业者以及那些热衷于物联网改造世界的人们提供了便捷的研发方式,让物联网产品更快落地应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