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5岁软件测试工程师,都在慌什么?

35岁现象和中年危机,是IT乃至所有行业都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就趋势来说,就是由IT/互联网行业开始兴起,然后逐渐扩散到各个行业成为一种社会问题,而究其本质,就是职场上的年龄焦虑带来的“中年危机”。

在这个年龄段,员工往往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生活负担和压力最大,而此时的职场竞争力下降,导致职业风险的出现。

具体到35岁现象,则是诸多用人单位将招聘门槛设置为“年龄35周岁以下”, 有的甚至提出“员工90化”。

35岁,本该属于职业黄金期,却成为某些行业的年龄上限,这使得35岁成为了一个非常敏感的年龄,进而衍生出一种弥漫在职场的潜规则:35岁之后,职业之路将不再或者很难存在新的可能。

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国家公务员报考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便引发了广大网友对“35岁职场危机”的关注与讨论。

35岁被戏称为“职场荣枯线”,对此,招聘单位的解释是许多岗位年龄要求是因为工作性质不同,比如办公室文员更多是负责前台接待工作,选年轻一些的人当然更好。

也有不少公司的对外说法是,35岁以上的大龄员工虽然经验丰富,但体力、反应、灵活性方面无法与年轻人相比,而35岁以下的员工可塑性强,同时学习能力强,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维。

35岁软件测试工程师,都在慌什么?

坊间一般认为年轻人有干劲、有精力,对工薪要求低,对上升空间期待值高,生活和家庭的牵绊少,有些企业老板看重员工的年龄结构,认为是公司成长性、创新性、活力值的体现,并把这个纳入对人力资源的考核目标。

很多公司认为,如果员工没有无可替代的竞争力,那么年满35岁即被视为已经触碰了“年龄红线”,被认为“生活琐事多”“工作精力有限”“身体健康有风险”。

可能是这么多年来,“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的结果,让企业用工习惯了“掐尖”的方式和超时超量的工作强度,当然也有相关部门对于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但“35岁职场荣枯线”实际折射了单位用人理念的误区,即注重劳动力“便宜、好用”,而忽视产业转型升级背后所需要的人力支撑、资源经验储备。

这样的用人导向,很容易陷入产业、用工“内卷”恶性循环,应该警惕“年轻化”成形式主义。

提到35岁现象,先得提到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考的年龄限制也是35岁,几乎无法确定这个标准最早是由哪里提出的。下图是2021年国家公务员招考报名条件

35岁软件测试工程师,都在慌什么?

但是在业内发扬光大,就不得不提到华为公司,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华为的招聘要求就已经出现了35岁的限制。需要强调的是,在这里并不是要针对华为进行批判或者针对,仅仅只是还原事实。而事实上,在员工权益保护上,华为在法律框架内的做法是很多其他公司几乎不可企及的。

35岁软件测试工程师,都在慌什么?

随着华为的名气和业内地位的不断提升,针对华为进行盲目学习甚至复制的做法越来越普遍,35岁年龄限制也就随着“狼性文化”逐渐扩散开来,成为了IT圈中十分浓重的风气,而作为发源地,IT行业也就成了“35岁现象”的重灾区。

需要说明的是,华为在针对辞退超龄员工的补贴上,始终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而很多学习华为,号称也是狼性文化,以奋斗者为本的公司,往往都没有华为如此“慷慨”。

当“35岁现象”成为一个屡屡被提出讨论甚至大加挞伐的问题时,就足以说明它的影响已经到了无法忽视的程度。

之所以将“35岁现象”和内卷联系起来,是因为“35岁现象”已经是IT行业甚至测试圈中高度内卷化的一个标志。

由此造成的风气就是,35岁的年龄线成为了悬在所有从业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而在这个行业中,所有人都会考虑在35岁时留好后路,至于是否在职业道路上有持续发展,是否有沉淀和积累,就不是考虑重点了。

而在行业中,“面试造火箭,入职拧螺丝”就越发成为现实,一方面是入职门槛越来越高,很多工作中不涉及的内容也会变成考察内容,另一方面则是整个行业弥漫着一种恐慌和不确定的情绪,虽然业内公认测试行业是一个相对“长寿”的稳定职位,但35岁现象传导到测试行业,依然会有很严重的影响,也会催生出很多测试工作所独有的问题。

首先,除了行业头部的大咖外,其他人进而会放弃在行业发展和深耕的机会,将35岁前的职业生涯作为过渡。那势必会造成大量的测试工程师,即使在敏捷框架下被赋予了很多其他的职能,也会将自己的技能偏重在自动化测试等很容易短期内出现效果的方面。

从而忽视其他非自动化测试的内容,这对于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职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整个测试圈本身需要通过时间积累而成的经验会被忽视,长远来看,整个行业的基础会被动摇。如同前一篇所提到的,大家都会将精力集中在“术”,而非“道”。

其次,当测试工程师将精力集中在自动化上时,整个测试的侧重点将会不可避免地从控制软件质量转向测试脚本的编写等。众所周知的是,自动化测试是不可能覆盖软件测试所有方面的,而自动化也仅仅只是测试中的一个方面。

这种内卷的结果就是软件测试的目的遭到破坏,测试工程师所独有的很多品质和要求会被忽视,软件测试牵扯到的诸多技能,如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用例设计等,对软件质量控制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能力会被忽视甚至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