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懂路遥《人生》,就学会了责任

作者:三更有梦书作枕

《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读懂路遥《人生》,就学会了责任

路遥先生

本书以高加林一生的起落为线索,加林因为三星走后门,让自己失去了工作。又因自己走后门,去到了县城工作。最后还是因为这个走后门,失去了工作。失去工作时,他痛恨这种因为权势而上位的人,而自己却又以这种自己曾经最讨厌的行为东山再起。

或许我们讨厌的不是关系户,而是那个关系户不是我。其实仔细想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必过于鄙视这种所谓关系户,他家之所以能找到强有力的关系,也是他们家族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自身要有实力才能找到强有力的助力,三代的努力,凭什么你一个寒窗苦读就能够反超他们。但我们也不必因此消沉。

仔细想来,人生处处受到限制。有家庭背景的限制,有时代的限制,有天赋的限制……但在限制之下,我们仍然能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读懂路遥《人生》,就学会了责任

一代人做一代人事情,一代人完成一代人的任务。一个家庭,你若打下坚实的基础,你的孩子就会相对轻松点。先辈当年替我们负重前行,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在此,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我们能否有勇气,从先辈手里,接过接力棒。

当然,我们初入社会,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能力立稳脚跟,那就尽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得位正,才能底气足。底气来源于你能力,有了绝对的实力,我相信当今社会,大家都能闯出一片天。

作者对于高加林的遭遇,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首先,青年人要认清现实,脚踏实地。我们需要的是理想,而不是幻想。

其次,社会要建立稳定的,合理的秩序,要引导徘徊在十字路口上的青年人走上正轨。

最后,青年人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切记不要使用歪门邪道,因为邪道一旦走不通了,你将无路可退。

正如书中的扉页上所写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所以望众位书友,谨慎选择。

读懂路遥《人生》,就学会了责任

此书教给我另一重要的道理。爱情也许不是浪漫,而是责任。文中高加林和黄亚萍抛弃巧珍,克南的行为。让许多读者诟病,但也有不少书友表示理解。其实我们也犯不着批判他们俩,因为我们如果是在他们那种情况下也许也会做出他们那样的选择。每个人都喜欢对自己做出的错事给出理由,对自己无比的包容,但对他人却恰恰相反。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给他们俩进行开脱,而是我们与其对他们加以批判,倒不如从他们身上得到警醒,慎重对待感情,思考当爱情临近时,到底是爱还是感动。

从巧珍、克南、马铨身上我们看到了对待爱情真正的态度。他们用行动证明了,我爱你,只是因为世界有你。他们好像在无条件支持和帮助,他们所爱的人。同时巧珍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是拿的起,放的下。证明了什么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一段感情开始后,我承认浪漫也许也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可能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不是天天都有玫瑰花,但每天都得决定谁做饭谁洗碗。切记,一定要珍惜眼前人,不要到了失去才后悔莫及。

读懂路遥《人生》,就学会了责任

电影《人生》巧珍的剧照

从《人生》这本书中,我们还能学到很多。但学的再多,也不可能十分坦然的,去面对我们的人生。

有些南墙不得不撞,有些弯路不得不走。但反过来一想,撞南墙,走弯路,不一定是坏事。寻穷天下无名水,历尽人间不到山。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感谢那个一直走下去的自己。

人生很长,也很复杂。人生很短,亦能简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