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补阴药:天冬

作者:谢氏医药与生活

中药天冬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于上品,谓“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李时珍《本草纲目》则高度概括其功效为“润燥滋阴、清金降火”。天冬的现代临床应用即是以滋阴润燥、清肺降火、生津为主要功效。今天来聊聊天冬。

补阴药:天冬
天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天门冬。《本草纲目》:“此草蔓茂而功同麦门冬,故曰天门冬。”历史本草著作多以天门冬为正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以天冬为正名,以其为依据,故正名应为天冬。别名有天门冬、大当门根、天棘。为强调优质饮片入药,还常用明天冬、肥天冬、大天冬等名。

药膳

天冬枸杞粥:天冬30g,枸杞子15g,粳米90g。将天冬、枸杞子用温开水浸泡5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加水煎取浓汁,待用。把粳米清洗干净,倒入锅内,加入天冬、枸杞汁,置于火上煮成粥,食之。每日分两次服食。益肾养阴。用于肺肾阴虚者。

天冬紫菀酒:天冬200g,紫菀10g,饴糖10g,白酒1L。将药洗净捣碎,装入纱布袋内,与饴糖一起放入净器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7~10天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装瓶备用。每次10~30ml,每日2次。润肺止咳。主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

中医

中药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主产于贵州、四川、云南、广西。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本品气微,味甜、微苦。以肥大、致密、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切薄片,生用。

本品性味甘、苦,寒。归肺、肾经。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

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以及外感风寒、痰湿咳嗽者忌服。

补阴药:天冬

天冬与麦冬

天冬与麦冬两者皆能养阴清肺热、润燥生津,同治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咳血,内热消渴及津枯肠燥便秘。但天冬清肺热、养肺阴的作用强于麦冬;此外,天冬还能滋肾阴,善治肾阴亏虚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麦冬还能养胃生津,清心除烦,善治温热病或久病津伤之口于舌燥,阴虚有热或温病热入心营之神烦少寐等。

《本草易读》

天冬。去心蒸用。地黄、贝母为使。畏曾青,忌鲤鱼。误食鲤,浮萍可解之。

甘,寒,微苦,无毒。入手太阳,手足少阴经。滋肾润燥,止渴消痰。除阴火而疗骨蒸,润五脏而利二便。痰咳喘促之邪热,消渴嗌干之火热,肺痿肺痈之热毒,吐脓吐血之热郁。内无热者,与素渴者勿用。杀三虫而去伏尸,强骨髓而泽肌肤。

生奉高山谷。春秋采根。今处处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丈余。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夏生细白花,亦有黄、紫花者。根颇同百部根。

《本草乘雅半偈》

核曰:生奉高山谷。奉高,太山下县名也。今处处有之。喜高洁地上,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丈许。叶如丝杉,纤劲青整,涩而无刺。一种叶如茴香,尖细青疏,滑而有刺。夏生细花白色,亦有黄紫二色。结实在根枝之旁,色黑褐,入伏后则无花,暗结实矣。根科生如百部,一科一二十枚,大如手指,圆实而长,根白色,亦有黄紫二色。洛中者,粗干大叶,殊不相类。岭南者,无花有子,余无他异。以根作汤,可浣垢缣素,越人呼为浣草。修治:去皮,用柳木甑,柳木柴蒸一伏时,洒酒令遍,更添火蒸一伏时,取出,作一小架,去地二尺,摊上暴干。地黄、贝母为之使,畏曾青,捣汁制雄黄、硇砂,禁鲫鱼。设误食中毒,捣浮萍汁解之。

参曰:门司出入,出即生也。冬司寒令,寒即水也。合天一生水,故名天门冬。天者,清肃为用;水者,澄湛为体。其能浣垢,亦谓得清肃澄湛之力耳。对待染污不洁之气,使形骸气血混浊不清,致偏痹不周,遂生三虫伏尸及暴受风湿而成诸痹者,咸相宜也。设合寒邪,便当束置,盖寒原属水,法当逆治,非反佐顺从之类。柔润多脂,得澄湛水体,故强骨髓。色白性降,得清肃金用,故益肺气。久服骨气以精,故轻身延年,不饥。

天冬,一名天棘,独以金标名义者,尊其母,子则昭然矣。

补阴药:天冬

现代药理

中药天冬主要含有甾体皂苷类成分:天冬呋甾醇寡糖苷Asp-I、Asp-V、AsB-VI、AsB-[I,甲基原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等;寡糖和多糖:寡糖工~江,天冬多糖A~D;氨基酸:瓜氨酸,天冬酰胺,丝氨酸,苏氨酸等。

中药天冬的天冬酰胺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天冬提取物有降血糖作用,天冬水煎液、乙醇提取物和多糖成分均能延缓衰老,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自由基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其水煎液增强体液、细胞免疫和抗肿瘤作用,皂苷类成分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其中螺甾皂苷有比较强的抗真菌活性,总呋皂苷有抗肝纤维化活性;天冬煎剂体外试验对炭疽杆菌、甲型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自色葡萄球菌、念珠菌、絮状表面癣菌、白色隐球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毛癣菌、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版本:v2.0

时间:2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