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北影节创投,看年轻人喜欢什么

“只要有一个成了,创投就是有用的”

从上届北影节落幕至今,不过才8个月左右的时间,今年北影节创投就又收到了874个投递项目,再创历史新高。可见,行业虽仍在恢复当中,但创作者的创作热情不减。

在创投的评选范围中,除了和往年一样有创投项目、制作中项目和国际体育电影周入围项目之外,今年还增设了中国香港子单元,将来自香港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中的4个优秀项目通过复审引入到北影节创投终审路演环节。

在北影节创投,看年轻人喜欢什么

同时,北影节创投往年的“市场买家决策团”也进行了升级,今年推出了由各大头部影视公司的总裁、制作人、出品人等组成的“首席制作人”团队,力求为创投项目团队带来更多的行业视角。

疫情后的第一届北影节,相比于过去因疫情防控而不得不采取的线上洽谈等形式,今年终于又恢复了线下的烟火气,关于创作和市场、关于过去与未来的讨论在此发生。

用创投了解年轻人

“我2020年参加过北影节,当时也是完全线上,今年线下的感觉会好很多,因为没有比面对面更亲切的事情。”在预约洽谈现场,与行业嘉宾聊了一整天的《火箭游击队》的导演高仁杰告诉毒眸(ID:Domoredumou)。

这是高仁杰第二次参加创投,他掌握了一些实用性的技巧——比如在路演的末尾把自己和制片人的微信二维码放到PPT上,但更重要的是,他认为第二次来创投必须给大家呈现出自己这几年里的成长与变化。

高仁杰对创投从来没有过“一锤子买卖”的幻想,在他看来,创投对他的核心价值有两点,一是要让这些人看剧本,能给他提意见,第二点是,只要让别人看到这个项目,那事情就可能会有推进。

在路演现场,几位评审的确对《火箭游击队》的故事踊跃讨论,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在高仁杰看来,创作者对评委的建议未必全盘采纳,但是认真思考经验丰富的评审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评价,是最重要的,“我去解决它的方式可能还不一定,但至少能让我意识到目前这个版本里有些部分是不足够说服他们的。”

在北影节创投,看年轻人喜欢什么

在创投评审张冀看来,这就是创投活动的重要价值之一:让创作者被看见。张冀认为,在创投上,人比项目重要,而这次的创投之旅主要的亮点也来自于个别有潜力的创作者的出现,“因为创投其实也是个见面会,你会看到那个写剧本的人,通过看他的目光、他的表达、他内在的动力,实际上是能看出来这到底是不是一个能沉得下心搞创作的人。”

很多时候,业内会对于创投活动频繁,但实际“成交率”低这一现状感到不满足,这也是创投活动在国内开办数年来一直没能有所突破的普遍困境。而张冀对此的答案是,只要有一个项目中了,创投的价值就有了。“如果没有创投这个机制,那就一个都中不了。我年轻的时候如果能有创投,不会这么晚才出来,现在说是幸好当时自己最后坚持下来了,如果没扛下去,可能当年就真的转行了。”

对于创作者来说,参与创投的项目不一定最终能得以成行,但有能力的创作者会更早地被主流市场所看见。创投当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和面临质疑的过程,也能反推创作者进一步成长。

更多的,创投甚至还能充当业界观察并了解年轻人的窗口。张冀提到,“电影公司需要看到新人,一部分原因是需要通过接触年轻创作者去理解年轻观众,他们关心什么事情或许也映射着这一代年轻人爱看什么故事。”

在北影节创投,看年轻人喜欢什么

比如在今年北影节创投路演的现场,张冀就提出了一个观察,“这好像是今天第七还是第八个讲父子关系的项目了,说明90后的代际冲突还是挺突出的。”

年轻创作者的表达欲望,也不只在于父子关系的议题上,在几乎各大创投中的普遍现象是,悬疑犯罪类影片总是比例最高的存在。

在张冀看来,悬疑、犯罪类型本土化的空间是更小的,如果只讲一个情感故事只要真诚即可,但做悬疑犯罪类型必须要在创意上有突破,但这也就面临着与欧美、日韩等地的优秀悬疑犯罪作品直接对比。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能够写出有突破的、独具一格的悬疑犯罪类剧本可能性是很低的,自然很难被投放到市场上去。

但年轻创作者对悬疑犯罪类型的偏爱,某种程度上也在反映着对年轻观众审美喜好。张冀认为,市场是需要去触摸的,“我觉得其实未来像我们这样的创作者,可能也要做出一些强情节或者悬疑犯罪类型的尝试,看看怎么跟年轻观众再建立起连接。”

鼓励也很重要

除了建立起互相观察的窗口,给创作者提供实际帮助,当然也是创投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预约洽谈间的门口,可以看到各个项目被资方预约的时间表,有的项目约了满满一天,有的项目则相对门庭冷落。平均而言,制作中项目(WIP)的预约洽谈频次要比剧本创投项目更低一些。

在北影节创投,看年轻人喜欢什么

这并不奇怪,WIP项目因其大部分已经拍摄完成,能参与到后续制作过程中的主体相对有限,更多是对后期、宣发等特定业务的公司有合作需求,因此前来洽谈的行业嘉宾自然相对更少。

另一方面,在路演现场,不似剧本创投可以供评审提出剧本修改意见,WIP项目由于修改空间已经有限,大部分的时候也只能收获评委的祝福和鼓励。从评审和资方两个角度,对WIP项目的帮扶如何突破这些局限性,都是各类创投活动长期面临的老大难的问题。

以WIP项目《胆小的“龙”》为例,他们幸运地在创投现场收获了一些实际的帮助——作为创投评审之一的黄轩答应为影片中的角色配音,目前已经在沟通时间。除此之外,项目也在荣誉之夜上收获了三个奖项,奖项中提供的现金或资源上的扶持,都能给这部投资体量并不大的影片缓解了燃眉之急。

在北影节创投,看年轻人喜欢什么

作为创投活动乃至电影市场中相对少见的,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的儿童片,《胆小的“龙”》在过去也曾参与过剧本创投,但因这一类型一直以来缺乏在市场层面成功的先例,因此主创团队在拉投资方面一直非常艰难。如今终于走到了后期制作的阶段,《胆小的“龙”》制片人郑菁告诉毒眸,来到WIP单元其实就是一个很宝贵的机会,终于能够把一个相对成型的东西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在正式进入市场之前,能够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

除了实际的帮助之外,精神上的鼓励在张冀看来同样重要,“你遇到困境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人能帮你的,因为困境就是困境。但是在困境中如果有人至少能理解你,能鼓励你一句,我觉得你也可以说它‘没用’,但是可能在很多年后,创作者也会感觉到某种‘有用’的东西。”

诚如张冀所言,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失败的行业,从事创作的人很多时候都是很脆弱的。“可能会觉得有点矫情,但是真的,在年轻的时候,一个理解、一句鼓励,有时比钱还重要。”

青年导演培育体系

除了创投之外,北京国际电影节也在逐年的发展摸索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青年导演培育体系,涵盖短视频、短片、长片等各种类型,试图构建起一个“闭环”。

在短视频领域中,北京国际电影节设置了短视频单元,旨在鼓励更多优秀创作者进入主流国际电影节的“赛道”,从“观影者”转变为“创作者”。而最终评选出的作品本身,也是观察年轻人的重要窗口。

在短片领域中,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再度联手三星手机,推出“三星手机电影短片单元”,在拍摄门槛越来越低的当代鼓励更多青年人加入创作者的行列;第二届ReelFocus真实影像计划则致力于“让学生导演成为职业导演”,给青年创作者提供签约机会、项目开发机会等奖励

在长片领域中,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了“华语中小成本艺术电影展映”,邀请了15部内地及香港的青年导演作品进行展映,包括已在院线公映的或未公映的中小成本影片。通过北影节的平台给予这部分影片更多的曝光机会,让优秀的中小成本作品被更多人看到。

另有不少的主题论坛活动,也均围绕青年影人发展通路所展开。在斜杠青年颇为时兴的当下,青年影人的培养路径也应更加开阔。只有更加完整的青年导演培育体系,才能让每一个有机会成为优秀影人的“遗珠”被看见。

文|刘南豆

编辑|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