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这两句话不陌生,“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那么战略是什么,战术又是什么呢?
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战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战略,是一种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战术只为实现战略的手段之一。由此可见,战略偏向于长远规划目标或者全局的规划,战术偏向于实现规划的具体方法或路径,是较短期的或者局部的。比如我写这篇文章是想达到什么目标(战略规划),为了达到目标,我应该怎么做(战术方法)。
那为什么需要有全局战略思维呢,对我们工作或者学习又有什么实际帮助呢?
1、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你站的位置高了,对同一件事情看的角度不一样,自然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比如同样是建房子,一个建筑工人在工地上搬砖砌墙,在他看来这仅仅是他的一份谋生的苦力活,早点干完回家休息;在项目工程师看来,这是他这个整个工地项目中的一个节点,希望能如期完工,不要阻塞后面的任务;而在设计师来看呢,这是房子从设计图纸正在变成现实,不久的将来世界上又多了一个他的作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站在不同的位置,你看到的风景不一样,自然心态就不一样。
当然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是上面说的设计师或者就是老板,大多数人都是从工人或工程师做起,身体和心理确实会比较累,但如果你能从更高的位置或视角看待自己的工作,就能清楚地明白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处在整体的哪个环节,在整体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自己可以往哪些方面发展等等。有了工作全局的理解,这样你对自己局部的工作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毕竟全局就是由一个个局部所构成的。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讲得就是这个意思。

2、我自己本身是从事软件行业,目前作为一个码农,那么这种全局战略思维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高级别软件架构师的职位晋升材料,才明白别人确实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我们的工作,大部分重要的方面基本都考虑进去了。这位架构师是怎么写的呢?先是写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包括过去5年与未来5年;在这一大的前提下,行业内最顶尖的供应商公司目前推出了及未来准备发布哪些相应的产品,有什么新特性,优缺点;往下一层则是我们公司的项目准备使用行业内的哪些技术产品及未来准备用哪些;再往下一层是针对使用每一款不同的产品的项目,我们会采用哪些方法、策略保障他的成功上市及工作方向;最下面一层就是接下来的一二年我们具体的工作内容。
我们绝大多数的朋友会写自己这一二年来所做的工作,对公司产品有哪些好处等。也就是写上面这位架构师的规划的最下面一层的工作,牛逼的会写到往上二层。所以你站的(思维)高度会影响你的视野,进而影响你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从而影响你个人的发展。如果你只能看到一个类,看不到更高层次的组件,看不到更高层次的容器,那么容器之间的通信,组件之间的交互你当然考虑得不会那么全面周到。考虑不周到,怎么可能设计出好的产品代码吗,在内部讨论时也较难提出好的建议,机会自然就少了。
换句话说,你能把全局的工作处理好了,局部的工作自然不会差,因为全局就是由一个个局部所组成的。
再比如我们学习C++,上来先得了解下C++是什么吧,会去看下书的目录,大概清楚需要学习哪些。纲举才能目张,有了提纲,就好做学习计划,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学习完一次后也比较好抓到学习的重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时候我们过于陷入细节,而忽略了整体,如果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可能某些细节的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另一个股票投资方面,战略思维也很重要。价值投资者很容易陷入只关注公司估值这一个方面,从而忽略到对于行业的发展变化、金融市场的情况、及国家的政策等,看准一家公司,仓位常常一下就加满,这是典型的静止地、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如果结合一个宏观的视角,并且顺势而为,我相信自己也会做得更好。雷军不是有句话说得好,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得起来。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战略家,一个就是毛主席了。能够结合国际国内局势,综合分析国内各阶级的特征,提出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的大的战略方针,创建了众多革命根据地。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又前结合国内外局势,日本及国内的情况,提出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方向,为黑暗中的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后来的事实证明,毛主席的战略眼光非常厉害!
另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是诸葛亮的《出师表》,里面对三国时期的各方势力作了分析,并指出刘备想要得光复汉室,得先取荆州,再夺取益州,最后再谋求中原,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由此可见,全局战略的思维对我们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思考周围大的环境局势,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计划当下的工作,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坦然,多一些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