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乔布斯:关于Flash的几点看法

当初这篇轰动一时的文章,据说是乔大爷去世前亲自写的(好吧,Java虽然同样被拒,但还没这种待遇)

------------------------------------------------------------

乔布斯:关于Flash的几点看法

苹果与Adobe的渊源很深。实际上,Adobe还在车库创业时,我们就和他们的创立者打过交道。苹果是他们第一个大客户,当年我们新型的Laserwriter打印机采用过他们的Postscript语言。苹果还投资过Adobe,并多年拥有该公司约20%的股份。两家公司曾并肩合作,一同在桌面出版的前沿打拼,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那段黄金时代过后,两家公司便分道扬镳,苹果从死亡线上活了过来,而Adobe则依靠Acrobat产品朝企业市场发展。今天两家公司依旧都在为共有的、有创意的客户服务:将近一半的CreativeSuite用户使用Mac电脑- 但除此之外,我们几乎没有共同利益。

我想写下我们对于AdobeFlash产品的看法,这样客户与批评者能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我们的iPhone、iPod与iPad不兼容Flash。Adobe称这是商业利益的驱使,他们认为我们是想保护苹果程序商店,但实际上这只是个技术层面的问题。Adobe声称我们的系统是封闭的,而Flash是开放的,但实际上反过来说才对,让我来解释:

一、开放

Adobe的Flash产品是有100%专利权的,提供商只有Adobe一家,只有Adobe有权决定其未来的性能、价格等等。Adobe的Flash产品是相当普及,但只要它完全受到Adobe的控制,并只能从Adobe取得,就不能说它是开放的。不管从哪个方面看:Flash是封闭的系统。

苹果也拥有很多专利产品。虽然iPhone、iPod及iPad的操作系统就有专利权,但我们坚信所有与网络有关的标准都应该是开放的。相对于使用Flash,苹果采用了HTML5、CSS以及JavaScript-这些都是开放的。苹果的移动设备全部都能在这些开放标准下高性能、低耗能的运作。HTML5,这个由苹果、谷歌和其它厂商共同创立的网络新标准,能够让网络开发者在不依靠第三方浏览器插件(比如Flash)的状况下,创作高阶的图形、排版技术、动画与特效。HTML5是完全开放的,由标准委员会管理,苹果是会员之一。

苹果甚至为网络创建了开放标准。例如,苹果曾创立一个小型的开放源代码计划,由此创造了Webkit:一个源代码完全公开的HTML5渲染引擎。所有产品上的Safari浏览器都以此为核心。Webkit也被广为使用,Google把它用到了Android的浏览器上,Palm也用、Nokia也用,RIM(黑莓)也宣布将会采用Webkit。除微软以外,几乎所有智能手机浏览器都采用Webkit。基于Webkit的技术公开,苹果为移动网络浏览器设定了标准。

二、完全的网络体验

Adobe多次宣称苹果的移动设备不能提供"完全的网络体验",因为网络上75%的视频是Flash格式的。但他们没提这些视频几乎都有另一种更先进的格式可供选择:H.264,而H.264格式视频能在iPhone、iPod与iPad上观看。差不多拥有互联网上40%视频的YouTube,能够依赖程序在所有苹果移动设备上播放。而iPad能提供最好的YouTube视频探索和观赏体验。再加上Vimeo、Netflix、Facebook、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有线电视新闻网、国家广播公司、福克斯新闻、ESPN、国家公共电台、《时代》、《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运动画刊》、《人物》、《国家地理》,以及其它更多的视频来源,iPhone、iPod、iPad不会错过大多数视频。

Adobe还宣称苹果的设备不能玩Flash游戏,这说的没错。幸运的是,程序商店里有超过5万种游戏与娱乐程序,大多数都是免费的。iPhone、iPod与iPad能玩的游戏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平台都多。

三、稳定、安全与性能

赛门铁克最近将Flash列入2009年安全性最差名单中,我们也早就知道,Flash是Mac死机的首要原因。我们曾经与Adobe一齐修复这些问题,但是多年过去依然没有解决。我们不想因为加入Flash支持,而降低了iPhone、iPod与iPad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此外,Flash还严重制约移动设备的性能,我们一再地要求Adobe拿出Flash能在某种移动设备上流畅运行的证据,任何移动设备都可以,但多年过去,我们从来没看到过。Adobe曾在2009初公开表示Flash将登陆智能手机,然后又说是2009年下半年、接着又是2010年上半年,现在他们又说是2010年下半年。我们认为它总归会登陆的,但我们庆幸自己没有期望过高,谁知道Flash的表现如何呢?

四、续航时间

为了播放视频时,让电池有更长的续航时间,移动设备必须采用硬件解码,如果采用软件解码能耗会很高。现代多数移动设备的芯片都内置H.264解码器,H.264格式是工业标准,应用在每台蓝光和DVD播放器上,而且被苹果、谷歌(YouTube)、Vimeo、Netflix与许多其它公司采用。

虽然Flash最近加入了对H.264格式的支持,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Flash网站上的视频都需要老一代的解码器,移动芯片并不支持,以至于不得不软解码。结果差别是巨大的:例如在iPhone上,H.264格式的视频能播放10小时以上,但如果视频以软解码形式播放,不到五个小时电池就将完全耗尽。

当各网站将视频重新以H.264编码,就能在不需要Flash情况下继续提供内容。而这些视频就能在苹果Safari、谷歌Chrome等完全没有插件的浏览器上完美播放,当然在iPhone、iPod与iPad上看更棒。

五、触屏

Flash是为配备鼠标的个人计算机操作打造的,而不是使用手指操作的触屏。例如,很多有弹出菜单和其他元素的Flash网站,在鼠标点触到某个点时,会有“按钮提示”。苹果革命性的多点触控界面没有使用鼠标,当然也没有"按钮提示"的概念。大多数的Flash网站需要重写以支持触屏设备。如果开发者们需要重写他们的Flash网站,那为什么不使用先进的技术,像是HTML5、CSS和JavaScript呢?

就算iPhone、iPod与iPad能跑Flash,问题还是没解决,因为大多数Flash网站还是得重写以支持触屏设备。

六、最重要的原因

除去Flash是封闭、私有、有重大技术缺陷、并且不支持触屏设备的事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令我们不让iPhone、iPod与iPad兼容Flash。我们已经讨论过使用Flash播放视频以及网站交互内容等弱项,但Adobe还是希望开发者使用Flash来创建能在我们的移动设备上运行的程序

我们从痛苦的经验中得过教训:让第三方软件挡在平台与开发者之间,其结果必然是写出低于标准的程序,并且还会阻碍所在平台的进步与提高。如果开发者依赖第三方开发工具与函数库,一旦平台加入新功能,开发者必须等到第三方厂商支持并推出这些功能,他们才能利用。我们不能依赖第三方厂商,让他们来决定何时将新功能提供给开发者。

当第三方厂商提供跨平台的开发工具时,情况变得更糟。除非新功能支持所有他们支持的平台,否则他们可能不会采用某个平台的新功能。如此一来开发者只能使用最少的功能组合。再次重申,就因为新功能不被我们竞争对手的平台所支持,就把开发者阻隔在创新与提高之外,这样的结果我们绝不接受。

Flash是一个跨平台的开发工具。协助开发者写出最佳的iPhone、iPod和iPad程序不是Adobe的目标。他们的目标是帮助开发者编写跨平台程序。而且Adobe在采用苹果平台新功能上动作迟缓。例如,MacOS X至今已上市将近十年,但两周前当他们的CS5上市时,才完全支持(Cocoa)。在完整支持Mac OSX问题上,第三方主要厂商中Adobe是最晚的一个。

我们的动机很单纯:我们希望提供最先进和创新的平台给开发者,而且我们希望他们直接站在这个平台的肩膀上,写出全世界见所未见的最佳程序。我们希望继续加强这个平台,这样开发者能写出更梦幻、强大、有趣和有用的程序。每个人都是赢家。相比其他平台,我们能卖出这么多设备,只因为有最好的程序,开发者有最广大的观众和用户做基础,用户也能不断的被更多和更好程序所吸引。

结论

Flash是个人计算机时代的产物,为个人计算机与鼠标准备。对于Adobe而言,Flash是门成功的生意,我们理解为什么他们要将它推广到其他领域。但是移动时代是低功耗、触屏界面与开放网络标准的时代,不管从哪个角度看,Flash都有缺陷。

众多的媒体门户提供适合苹果的移动设备的内容,说明Flash不再是观看视频和体验网络内容的必需品。苹果程序商店里的20万个程序也证明了数以万计的开发者不再需要用Flash来制作动感十足的应用程序,包括游戏在内。

移动时代创造了HTML5等的开放新标准,它们将在移动设备(还有个人计算机)上获胜。也许未来Adobe应该将焦点更多的放在HTML5工具的开发上,而在苹果放弃过时东西的问题上少加批评。

史蒂夫·乔布斯

2010年4月

英文版原文:

http://www.apple.com/hotnews/thoughts-on-flash/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