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装饰者模式,代理模式与适配器模式的比较

[size=medium][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787758.htm[/url]

装饰者与适配者模式的区别

1.关于新职责:适配器也可以在转换时增加新的职责,但主要目的不在此。装饰者模式主要是给被装饰者增加新职责的。

2.关于原接口:适配器模式是用新接口来调用原接口,原接口对新系统是不可见或者说不可用的。装饰者模式原封不动的使用原接口,系统对装饰的对象也通过原接口来完成使用。(增加新接口的装饰者模式可以认为是其变种--“半透明”装饰者)

3.关于其包裹的对象:适配器是知道被适配者的详细情况的(就是那个类或那个接口)。装饰者只知道其接口是什么,至于其具体类型(是基类还是其他派生类)只有在运行期间才知道

[url]http://www.cnblogs.com/jaredlam/archive/2011/11/08/2241089.html[/url]

对装饰器模式来说,装饰者(decorator)和被装饰者(decoratee)都实现同一个接口。

对代理模式来说,代理类(proxy class)和真实处理的类(real class)都实现同一个接口。此外,不论我们使用哪一个模式,都可以很容易地在真实对象的方法前面或者后面加上自定义的方法。

然而,实际上,在装饰器模式和代理模式之间还是有很多差别的。

装饰器模式关注于在一个对象上动态的添加方法,然而代理模式关注于控制对对象的访问。换句话 说,用代理模式,代理类(proxy class)可以对它的客户隐藏一个对象的具体信息。

因此,当使用代理模式的时候,我们常常在一个代理类中创建一个对象的实例。并且,当我们使用装饰器模式的时候,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将原始对象作为一个参数传给装饰者的构造器。

[url]http://jqsl2012.iteye.com/blog/1391448[/url]

代理模式是一种很常用的设计模式,其目的是对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代理模式又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静态代理是在程序运行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代理类,动态代理是程序运行中在内存中生成代理类。

代理模式存在的意义:代理模式是为了解决滥用继承的问题而生的,当想对某个类的功能进行扩充的时候可以使用继承或聚合,很明显用继承的话会造成类泛滥,还有一点就是继承是类具有很强的层级关系的情况下用才好,而紧紧对某个类进行功能的扩充就拿起继承的大刀明显的不合适,那么用聚合呢?

聚合是一种松耦合的,用聚合创建的代理类就是静态代理,还有更好的代理是动态代理。

动态代理自己实现其实也很简单,不过JDK提供了方便的解决方案。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java.lang.reflect.Proxy

这两个东东就是为动态代理而生的

其实装饰模式和代理模式极为相似,更近一步,[color=darkred]装饰模式和静态代理极为相似[/color]

相同点:都是为被代理(被装饰)的类扩充新的功能。

不同点:代理模式具有控制被代理类的访问等性质,而装饰模式紧紧是单纯的扩充被装饰的类。[color=darkred]所以区别仅仅在是否对被代理/被装饰的类进行了控制而已。[/color] [/size]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