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利汗国千户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云山文史v

#历史开讲#

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利汗国千户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文|木木

编辑|观星

伊利汗国的千户制度承袭自蒙古高原,旭烈兀汗至乞合都汗统治时期并未做任何明显的改动,但在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利汗国的伊斯兰化十分明显。

合赞为拉拢伊斯兰上层异密们进行大规模的伊斯兰化活动,但在根本上其游牧文化的烙印并未改变。

笔者认为千户制度是最能体现伊利汗国的蒙古游牧文明与伊斯兰文化碰撞所产生的独具特色的传统制度之一。故以伊利汗国的千户制度的特点为出发点,进行分析。

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利汗国千户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一、千户长的原则

首先,伊利汗国的千户制度继承更加注重官员的个人能力。大蒙古国时期千户长的任命秉承着父死子继的基本原则,但在伊利汗国的千户制度中并不明显。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绰儿马浑领导的第一万户在绰儿马浑死后旭烈兀任命拜42住掌管该万户,但拜住被处死后并不是拜住的儿子继承,而是绰儿马浑的儿子失烈门继承。

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利汗国千户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后又交给拜住的儿子额迭克,接着又将该万户拆分,最后由额迭克之子速剌迷失掌管。此万户一直在绰儿马浑系和拜住系之间流转,后因政治问题被拆分。

在合赞汗时期对该万户的统治权回归到拜住家族速剌迷失手中,速剌迷失因勾结他人图谋叛变被合赞处死,该万户彻底解散。

伊利汗国虽在表面上千户长、万户长职位是世袭的,但还是由伊利汗根据自己的偏爱或千户长的能力而进行任命。

如阿鲁浑将第一万户拆分,分给札剌亦儿部人合赞及其弟,还有旭烈兀因赏识蔑儿乞部人忽出儿将克烈部的一个千户交给他管理。

甚至组建该千户的辉都之子在忽出儿的千户中都只是个百户长。其中较为特殊的情况则是宗王与驸马们,他们只要效忠于伊利汗,就可以一直保持对千户的继承权。

除以上特殊情况外,伊利汗国的万户长、千户长需由伊利汗任命,不是百分百的继承制,部族出身也已不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反而更加注重千户长与万户长的个人能力,以构建一个绝对效忠于大汗的军队,保证大汗的权威,最大程度上减少各万户长、千户长的割据势力对朝政的影响。

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利汗国千户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所以伊利汗国的千户继承,是由伊利汗根据需求并对千户长人选进行考量而任命的。其次,伊利汗指挥千户的前提是自身拥有过强的军事力量。

大蒙古国对于诸千户的要求就是在战争需要时听从大汗的指挥。伊利汗在政治、军事上也掌有对各万户、千户及百户的统领权。

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利汗国千户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二、伊利汗国的官员

在战争需要时伊利汗所发布的调遣都应服从,但这只是在伊利汗军事武装力量强的前提下。

旭烈兀汗自己掌有自己的军队,且大部分军队都是随从旭烈兀西征而到达伊朗地区的,军队首领们皆听命于旭烈兀。

阿八哈在位时间较长,伊利汗国的官员都是其父的老部下,并且阿合马是旭烈兀正式传位于他的,故其正统性无人质疑,皆听从他的指挥与调遣。

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利汗国千户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接着的阿合马,他和阿鲁浑的汗位之争则体现了宗王对千户、万户支配权的重要性。

《多桑蒙古史》中载有:时有哈剌乌纳思部万户军,先为阿八哈之亲卫军者,夏日驻于西牙忽黑,冬日驻报达州中,是为蒙古军之最勇健者。

阿鲁浑曾命脱合察儿为此万户军总管,而以旗鼓赐之。脱合察儿之下,阿鲁浑弟乞合都、其从弟伯都二宗王,与抄兀儿、宗兀秃儿、秃剌歹等将。

以及阿八哈诸旧臣皆隶焉,是皆忠于阿八哈之子者也。作为阿八哈的儿子,阿鲁浑深受阿八哈旧臣的拥护与爱戴,作为阿八哈的亲军合剌兀纳思万户也由阿鲁浑指挥。

还有捏兀鲁思,伊利汗国史上重要的异密之一,是阿鲁浑重要的谋臣,捏兀鲁思本就是呼罗珊地区的万户长,手中掌有一个万户。

在阿鲁浑与阿合马进行汗位争夺时,捏兀鲁思不离不弃。

虽然阿合马已经称汗,但是由于没有全部军队的指挥权,最终汗位归于阿鲁浑,阿鲁浑开始执政后,铲除异己,赏赐功臣,恢复国家秩序。

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利汗国千户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阿鲁汗死后,也并未立遗嘱,于是伊利汗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汗位争夺。

也和阿合马一样,乞合都称汗后仍没有实际兵权,兵权在合赞汗手中,乞合都汗为人奢靡,终日酒色无暇顾及国家。最终在合赞汗与异密们的努力下乞合都汗被推翻。

宗王伯都也与合赞汗争夺王位,但军事实力不如合赞雄厚,故合赞成为新一任大汗。

伊利汗的军事实力直接影响其在位时间的长短,而军事实力的强弱在伊利汗国最直白的表现就是万户长、千户长对大汗的归顺程度。

帖古迭儿、乞合都和伯都由于对伊利汗国的全部军队没有直接的统领权导致汗位争夺的失败,故伊利汗国的军队有较强的独立性。

左右王位继承,导致王位更换频繁。但在合赞任伊利汗后将所有敌对的权贵全部消灭,相应的万户、千户解散,万户、千户与伊利汗的隶属性得以增强,使军队开始真正听命于大汗。

再次,伊利汗国千户、万户的军队构成是大蒙古国各部落千户的组合体。

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利汗国千户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志茂硕敏在《伊儿汗国的蒙古人》一文中认为“伊儿汗国的核心部队就是构成蒙古帝国的基础的整个部族军在伊朗的分支和缩影。”

同是通过征服建立的蒙古汗国,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的千户就与伊利汗国有较大差异。

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的军队都是术赤及察合台通过分封及征服活动所得,具有很强的隶属关系。而伊利汗国军队的随征人员来源不统一、氏族部落被杂糅的现象明显。

这与蒙哥汗派遣旭烈兀西征时的军队以“每十抽二”的方法在各宗王系的千户中抽调而成有关。

这些千户、万户在到达伊朗地区前较为完整,但在战争过程中人员伤亡的情况不可避免,故这些千户、万户会进行重组与融合。

同时在西征进行前蒙古汗庭派出的几支驻扎于当地的探马军也归于旭烈兀的麾下,这些军队与旭烈兀的人身附属关系较弱。

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利汗国千户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这便使得伊利汗国与蒙古高原传统的百户、千户、万户有明显的区别,如大蒙古国弘吉剌部千户基本以弘吉剌人为主要部众,但在伊利汗国以一个部落的部众为主体的千户极少。

多见千户各部部众被杂糅的现象。最后,伊利汗国千户、万户的伊斯兰化。

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利汗国千户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三、政治军事制度

伊利汗国的千户制度则是以蒙古高原的千户制度为基础加以伊斯兰特色化的产物,适用于伊朗地区的政治军事制度。

伊利汗国所统辖的地区宗教文化发达,报达城在哈里发执政时期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故蒙古统治者为保证在该地的统治顺利进行。

需起用相当数量的当地贵族参与管理,长此以往只得被动伊斯兰特色化。而伊利汗国的伊斯兰化在合赞汗时期最为明显。

按照蒙古传统汗位继承制度,在阿鲁浑汗未立遗嘱的情况下病逝后,乞合都与伯都理应是汗位继承人。

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利汗国千户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故当时众多蒙古长官们都反对合赞。但由于合赞自身军事实力较强,并且获得众多伊斯兰异密的帮扶,故合赞成为新一任的伊利汗。

合赞汗着手统治后,排除异己,建立属于自己的官僚队伍,开始广搜人才、重用伊斯兰谋臣,归顺伊斯兰教,并且大肆建设伊斯兰教的相关配套设施。

命令伊利汗国的所有人都改信伊斯兰教,为了拉拢伊斯兰上层异密们。同时合赞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伊斯兰化愈加明显。

当然千户制度也有伊斯兰化的方面,比如赞汗封伊斯兰异密撒都丁担任千户长,掌管一个蒙古千户。

千户长一职在伊利汗国位高权重,当外族异密掌管一个蒙古千户时,不仅是伊斯兰异密的地位在升高,更重要的是由于千户统领者的变化导致该蒙古千户也将被伊斯兰化。

这只是《史集》中记载的一位千户长,但是以此继续推演,以及结合合赞汗改革的本质就是趋向伊斯兰化,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应在合赞汗之后会逐渐增多。

在《伊儿汗国的蒙古人》一文中对该现象有十分简洁、到位的描述。

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利汗国千户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跟随旭烈兀参加征服活动并留守在原征服地区的蒙古、突厥诸部族,被合赞汗彻底解散。改编之后,再由同合赞汗及其弟弟合儿班答有着密切的私人关系的人们重新组建。”

根据志茂硕敏的表述,不难看出合赞汗针对千户长、万户长的人选考虑更多的是私人关系与政治利益。

这种用人方式的改变,更多的掺杂了合赞汗本身的利益诉求和伊斯兰教对他的影响。笔者窃以为这种改变增加了当地伊斯兰贵族的势力。

所以,这不仅仅是蒙古传统千户制度的伊斯兰特色化,更是对蒙古传统势力的冲击。

同时,合赞下令全民皈依伊斯兰教,“毁掉所有的偶像,拆毁在伊斯兰教国家中按照宗教法规不许存在的所有庙宇、多神教神庙和其他寺庙。”

所有人被要求信奉伊斯兰教,这些蒙古千户也逐渐被伊斯兰化,开始信仰伊斯兰教,遵守伊斯兰教教义、教规,最终完成伊斯兰化。

综上所述,旭烈兀至乞合都汗时期,蒙古的千户制度得以较好的保存了其原有的风貌。

只是在个别方面为适应当地的政治环境而发生变动。但在合赞汗即位之后,千户制度迎来了较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以合赞汗改革为背景而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