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观周鸿祎先生访谈之后感

周鸿祎先生是我比较敬佩的人,近日拜读了一下其访谈《周鸿祎产品秘笈:小版本成就大产品》,感慨颇深。

从3721上网实名,到雅虎助手,再到奇虎论坛搜索,再到今天的360安全卫士,周鸿祎先生力造了一个又有一个传奇,虽然他自称“我没有太多成功的经历”,但一路走来,他为我树立了许多榜样。

我参加工作的时间算不短了,工作过的公司老板有 博客动力创始人、新浪武汉房产频道公司总经理、深度联盟创始人、某卫视财经频道总经理,一路走来,也参加了许多大大小小的IT项目,对互联网这块热土算是有些许见地了。

“打动用户的需求,这个话题好像很废话,但是最质朴.有很多产品他们并不是在真正打动用户需求,他们是在发明用户需求甚至幻想用户需求,甚至逆着用户需求在做,在一小群高端用户里获得一种认可,就以为获得成功。”    

                                                                                    --周鸿祎语

互联网产品大多是非常抽象的,在中小型公司一个项目往往是公司老总或经理的个人想法,一般都缺少详细而科学的需求分析,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是在发明用户需求。以前在做某个项目的时候,有几种收费模式可供选择,其中在讨论某种收费模式时,某经理说为了防止用户参加后退出否定掉了按金币付费的模式,这里透露出两种信息:

1.对自己的产品不自信;

2.用户可能没有该需求;

“互联网产品是一个需要不断运营、不断持续打磨的一个产品。人家说好的产品是运营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

                                                                                    --周鸿祎语

关于这点,我的体会是比较深的,互联网产品讲究一个“快”字,在这个“快”字的优势下,也隐藏了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你的需求分析不会很详细,但同时也是一个“快”字可以让你更迅速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一个产品通过不断的运营,不断打磨,可以变成一个很成熟的商业产品。典型的案例就是Google的gmail从2004年愚人节起,其beta期持续了三年零八个月。

“无论你的想法高明或者不高明,都不如用户的选择高明,所以任何美妙的想法,不如先把它简单地做出一点点,就拿到市场上做实验,因为一旦对了,你马上能看到增长,你能迅速跟进。一旦不对,你调整的成本也很低。这样的话,你用用户来作为你的试金石,集小胜为大胜,通过点点滴滴的进展最后来获得成功。”

                                                                                   --周鸿祎语

我是非常赞同这一点的,在我们现在的开发项目中,许多需求都是不明确的,有时候修改都是很盲目的,往往就是经理或主管的一句话,最可怕是有时经理和主管的意见是相左的。目前的项目开发已经有一段时间,框架已经形成,我是建议拿到市场去检验一下,摸清用户的需求,少做些闭门造车的讨论。 

“在产品方向上一定要先学会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反正产品是持续改进的,所以不要期望某一个版本做到革命,是靠很多个小版本来做到革命。”

                                                                                  --周鸿祎语

简单明了,功能由单一到复杂,是一个互联网软件发展的基本规律。只要有一点抓住了用户,那产品的持续改进才有原动力。好的产品无论是开发还是运营都市需要时间来打磨的,时间+精力才能出精品。所以在开发阶段集中精神于一点或有限的几点显得尤为重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