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理学家:父母嘴边这三个字,可能比吼更让孩子害怕

作者:凯叔讲故事

邻居甜甜妈说,她的得意技,除了苹果馅饼,就是数1-2-3。

周末聚餐,她当场给我们演示:

甜甜玩乐高,不肯来吃饭。

妈妈沉下脸:

“我数1-2-3,立刻到餐桌来!”

「1......」

小手停住了,怯怯地看了一眼妈妈,放下了手里的玩具。

「2......」

慌忙站起来,往大家这边走。

「3!」

小天使已经坐在椅子上,准备吃饭了。

大家眼睛都亮了,纷纷效尤。

那段时间,感觉整个小区里都是此起彼伏的1-2-3。

但孩子们从4岁长到5岁,妙招慢慢不好使了。

心理学家:父母嘴边这三个字,可能比吼更让孩子害怕

豆丁一边继续看漫画,一边漫不经心地说,妈妈你数到10呗!

陈小果则是,妈妈说完3,他哈哈大笑着说4、5、6、7、8……

而甜甜,一天晚上在画画,小嘴巴念念有词。

妈妈喊她洗澡,又数1-2-3的时候,她突然嚎啕大哭,怎么劝都停不下来,把妈妈哭蒙了。

当孩子忘我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被打扰时,3个神奇的数字「1-2-3」,就能把孩子迅速地拉出来,按大人的指令行事,怎么做到的?

可「1-2-3」用久了,又是怎么失效的?

02

《小王子》里,讲过这样一段故事:

小王子来到地球上,遇到了狐狸。

狐狸说,你要非常耐心地驯养我,这样我们就会成为彼此独一无二的朋友。

你来找我,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来最好,比如你下午4点钟来,从3点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

到了4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

很奇妙,如果有预期,快乐的感觉可以提前。

然而,这种心理机制同样适用于痛苦的情绪,比如恐惧。

等待,让恐惧更恐惧。

就像看恐怖电影的时候,最吓人的,不是最后看到的镜头,而是之前漫长的铺垫和等待。

03

数「1-2-3」,看上去如此平和无害。

不用打,也不用骂,就能让孩子立刻「对抗」他们贪玩的天性,迅速服从大人,靠的就是让孩子的恐惧在等待中发酵。

在计数的过程中,孩子的心弦一点点地拧紧。

就像小狐狸3点钟就开始快乐,孩子在听到「1」的时候,已经开始紧张了。

他不知道接下来的惩罚是什么,恐惧因为未知被放大。

在巨大的恐惧中,孩子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自我意志,乖乖服从命令。

04

恐惧是人类心灵中很重要的情绪,它帮我们应对危险。

比如看到老虎,恐惧让我们知道,不应该上去打招呼,而应该赶紧逃命。

我们大脑中控制恐惧的部分是杏仁核。

神经科学家用猕猴做过实验,切掉杏仁核后,

「小弱猴」秒变「孙大圣」:

见到毒蛇,见到揍扁过自己的大猴子,都一股脑地迎上去,结果当然悲剧了。所以恐惧是用来保命的。

吓唬,就是人为激发孩子的恐惧。

对孩子来说,被父母抛弃,被狼叼走,都会吓到孩子。

于是,他们就会乖乖听话。

而长期生活在恐惧中,孩子会胆小、自卑,把所有的心理能量都用在生存上,而不敢尽情地舒展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吓唬孩子,得到的是他「暂时的听话」,牺牲的却是他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05

数123,

本质上也是一种「吓唬」,一种「威胁」。

客观来说,数数有缓冲余地,比赤裸裸的「不要你了」柔性多了。

但它给孩子带来的恐惧是非常可怕的。

想象的惩罚,就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啥时候会掉下来。

最糟糕的是,数数会让我们陷入两难境地。

数完1-2-3,如果孩子发现我们真的会惩罚他,

就会在害怕中陷入过度焦虑。

如果想象中的危险是真实的,比如妈妈数到3,真的会掉头就走,

或者把美味的食物倒掉,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感觉:

世界是不安全的,妈妈的爱是不稳定的,我必须好好表现。

这种感觉积累多了,就会固化为一种过度焦虑的人生态度。

长大后,他会不自觉地高估外界的危险,觉得自己必须有很多很多的东西,必须拥有更多的权力、财富、美貌,才能保护自己。

即使所有的人都告诉他,想象的危险概率非常小,他也无法解脱,因为担忧已经成为习惯。

心理学家:父母嘴边这三个字,可能比吼更让孩子害怕

如果孩子识破了我们的虚张声势,就会失去对权威的敬畏。

当孩子发现,我们数123只是吓唬他玩,雷声大雨点小,不听我们的话其实一点危险都没有,他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

规则,不管用多么严厉的措辞传达给他,都变成可以讨价还价的把戏。

我在大学工作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啼笑皆非的监考经历。

我发现一个学生在作弊,拿着小纸条抄。

我走过去,敲敲他的桌子,伸手和他要纸条。

结果学生面不改色地说:「等一下,我马上抄完了。」

我当场石化。

对这个学生来说,他心中完全没有对规则的敬畏,作弊被老师发现,和游戏没有两样,都可以商量。

就像那个被切掉了杏仁核的小猴子,他不再知道害怕为何物,这让他的处境变得非常危险。

06

数1-2-3不管用,还有很大危害,

那我们该怎么做?

埃里克·戴维斯在《海豹男孩突击队教养男孩手册》里写道:

解决孩子犯错的方法很简单,

用正面强化和鼓励来温柔地哄他,

建立起他的自信,

养成立刻执行的习惯就好了。

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帮助孩子规划时间。

比如,孩子看动画片不想停,爸爸妈妈们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01 提前约定

我们可以事先和孩子说好,看完一集就要关掉电视。

稳定的契约,比随性的命令,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安全,也更容易执行。

02 有限选择

如果问孩子「可以关电视了么?」他多半会拖延,想想咱们自己刷手机的感受就懂他了。

所以我们可以直接说:

宝贝,时间到了。

谁来关电视呢?你还是我?

03 鼓励强化

关好电视后,我们可以鼓励孩子:

谢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

鼓励会激发孩子的自尊心,自尊会帮助孩子,一点点培养出自律。

但更多时候,可能需要我们退后一步,尊重孩子自己的节奏。

心理学家:父母嘴边这三个字,可能比吼更让孩子害怕

曾经在网上看到,有个妈妈给9岁孩子安排了,每天学习18小时的日程表。

早上5点起,晚上11点睡,中间全是高效学习。

妈妈逻辑自洽:

跆拳道、游泳锻炼身体,

钢琴、拉丁舞培养艺术天赋,

围棋、奥数练思维,

学英语出国,练毛笔字磨性子……

那么看新闻联播呢?

妈妈没说,也许孩子将来考公务员?

如果我们把想象中未来可能需要的一切,都压到孩子头上的时候,很容易觉得焦虑。

时间不够用,当然会千方百计和孩子要效率。

但我们知道未来的样子么?

我们永远做不到,让孩子在我们目力所及的地方,提前搞定所有事。

我们能做的,只有把最本质的人生智慧,身体力行教给孩子。

不要再数1-2-3,把焦虑转嫁给孩子了。

在自己的人生马拉松中,坚持跑下去,孩子自然会追随我们的脚印。

凯叔讲故事,为 6000 万孩子讲好故事。

关注我们,每天 9-12 点,20-24 点直播,分享优质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