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用油画语言表达东方意境——专访画家马惠龙

作者:云南网
用油画语言表达东方意境——专访画家马惠龙

画家马会龙正在向参观者解释毕薇的作品"多年的钢厂之一"

"这是虎跳峡!"展出的"走进彩云南迎来COP15"全新经典大学校油画展,一幅奔腾波浪画在作品前栩栩如生,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

用油画语言表达东方意境——专访画家马惠龙

虎跳峡 170cm x 110cm

这幅人气画叫《虎跳峡谷》,作者是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马慧龙。作为新古典学院画派的油画家,马会龙坚持将油画的艺术形式与中国传统美学相结合,追求"头脑清醒"的审美境界,用油画语言表达东方情调。

《虎跳峡》是马慧龙展出的六幅油画之一。从远处看,海浪翻滚,水石咆哮,汹涌澎湃;马慧龙介绍:"这部作品创作于今年8月,当时我们'把云南'寻风活动写进了丽江虎跳峡。在洪水泛滥的时候,这件写实的作品生动地展现了虎跳峡之美的力量。"

在秉承原清远的艺术风格和传统油画手法的同时,马会龙也尝试探索和运用综合材料,丰富具象绘画的艺术表现力。"这幅画之所以具有视觉上的重量感,一方面是刀笔和使用,还原了急流的细节来射杀岸边;另一方面,采用综合材料,沙子做了一个非常厚的底部,在颜色和质地上做一个更合适的垫子。马慧龙说,关键是《虎跳峡》的立体视觉效果。

用油画语言表达东方意境——专访画家马惠龙

马慧龙正在写《年度钢厂之一》

在展出的"岁月钢厂"系列中,还有一个综合材料的影子。马慧龙解释道:"这幅画高2米,宽1.6米,是今年国庆节期间在昆明钢铁厂完成的。因为绘画的对象属于民族工业遗产,所以在绘画材料的选择上尝试了铁粉色。这种材料的使用,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老厂斑驳的感悟,有助于体现昆钢时代的意义。"

用油画语言表达东方意境——专访画家马惠龙

"年钢厂 II" 120 厘米 x 120 厘米

如何将中国画的情境之美与油画的具象之美相结合?在马慧龙看来,油画艺术创作的新时代维度,不仅可以利用综合材料,还可以对绘画、剪纸、年画、中国画甚至摄影等艺术门类进行调动,用油画材料来表达,让绘画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传达出更多中国画的特色情操。

用油画语言表达东方意境——专访画家马惠龙

瀑布古村 80 厘米 × 150 厘米

《层叠古村》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图片上堆放着大地仓库,"你的屋顶,我的院子",让观众看到的是位于红河以西的"中国历史文化村"城村。这幅油画以中国山水画为构图,将300年历史的村落的光与美反映得淋漓尽致。

用油画语言表达东方意境——专访画家马惠龙

休闲时间 80 厘米 × 120 厘米

"油画是以语言为导向的。我试图在作品中传达一种中国精神,一种美的力量,使用西方材料,但真正表达的是中国画"意笔"的写作精神。马慧龙详细阅读了《层叠古村落》的创作过程:"笔的构图和运用,我会不自觉地把中国画和油画的技巧融入到画面中。"

用油画语言表达东方意境——专访画家马惠龙

《红马的故事之一》 100cm×120cm

同样描绘云南壮丽的山水,还有《红马的故事》系列作品。近三年来,马慧龙曾四次到金沙江进行油画:"金沙江的日出和黄昏非常美丽,金沙河无尽的流淌激起了无限的感情。河水在阳光下像一颗明亮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南岸到处都是绿松石礁石,浅滩上布满了红褐色的鹅卵石和大浪打鼾的河沙。这或许就是元谋老记载的"桑灿金沙"奇观!"

用油画语言表达东方意境——专访画家马惠龙

《红马的故事II》 100cm×120cm

墙,马午睡,《红马的故事II》是马会龙相当满意的作品:"山的力量和马的灵性是一种乐趣。绘画技巧也是事物和用途,山笔部分粗糙,部分重写含义;虚拟现实,光与影。这也是新古典学院派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和品格。"

看看上面的油画,我们可以发现作者都是从云南画来的。马慧龙说:"为人民而写,为时代歌唱,是我们艺术家的使命和责任。西方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展现了云南自然景观之美、民族风情之美、人文历史之美、生物多样性之美,也是新古典学派的一大特色,在当代、流行与经典中架起了桥梁。"

用油画语言表达东方意境——专访画家马惠龙

周胜福大观大厦 30cmx60cm

"走进彩云南迎来COP15"新经典学院油画展在云南文艺馆展出,将持续至10月30日。展览评选出了蒋高义、高临安、沙伟、段玉海、杜龙旗、孙洪德、胡学波、马惠龙、王伟、胡军等省内高校的近百幅精油画。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20年代,云南省油画启蒙教育家周胜福于1926年创作了"大观景楼"等众多作品。

云南网记者 毕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