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17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感想及经验

五天,四夜

首先,十分感谢院课题组给予的宝贵机会,感谢队友的支持,感谢zw。

这种短时间高强度的竞赛令人发指,令人陶醉。

赛前的准备就不一一描述了,官网上都有,实在看不懂全英文网站,也可以上网搜中文翻译,网址http://www.madio.net/thread-286572-1-1.html。

其次,谈谈经验

1.赛前准备十分重要,主要就是包括两部分

a.算法模型的熟悉,不一定要全掌握,但一般的优化算法(GA、PSO、模拟退火、神经网络等等)不掌握个一两种心里肯定没底,一般的数据分析手段也必须熟知(聚类、PCA、Lasso、熵权法、层次分析等等)。

b.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因为最终只需提交一份20页左右的全英文paper,所以专业的英语论文写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如何短时间提升英文论文写作能力?回答:没有办法。这是一项靠长期积累方能形成的能力,平时专业的训练必不可少。但若赛前实在没办法一定要速成,那博主就给个建议:多看以往获得O奖的论文。整理10-20篇优秀论文,有针对地去看,不一定要全看懂,但一定要学习套路。短时间无法速成卓越的英语,但可以速成优秀的框架。熟知优秀论文的套路,甚至整理出一篇属于自己队伍的写作模板,比赛时就会事半功倍。

2.赛中经验数不胜数,略举一二

a.快速选题。出手一定要快,这也是我们院长给我们灌输的思想。快,就意味着先机,一步快,步步快,也许第一天别队刚纠结地定了题,你们已经连数据都处理地差不多了。如何快速选题?最简单的无非就是早点起床,因为是美国的比赛,开始的时间在北京时间的凌晨,所以,最实在的方法——早点起来看题。其次,就是对自身小组的定位,赛前应该结合自身小组的特征提前思考哪些赛题类型是本小组的强项,优化?评估?还是预测?,是否具备处理大数据题的思维和方案?在对自身长处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后,就会有针对性地选题,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这题试试那题看看,难以定夺。还有不得不再提的就是英语能力,赛题都是全英文,而且全是地地道道的老美出的题目,连题目意思都理解的不透彻,就更别提选题的事了。经过这次的比赛,我想说,美国人的思维是十分发散的,看懂了英文,不一定看得懂题目意思。一道题7个大问,33个小问,要回答的点十分发散。随手抓两个例子,你了解儿童保育和陪产假的法规吗?知道self-driving吗?还有一点,极其重要,就是,参加这种国外举办的竞赛,一定要有一个vpn翻墙,这样寻找起国外的数据和资料时就如鱼得水。

b.开放性思维。建模说透了就是头脑风暴,过度考虑以往的模型及已经掌握的优化算法只能成为构建模型时的束缚。抛开已有的算法与模型,站在命题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站在其他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提升自身模型的深度与广度,而这正是审题人所希望看到的,亮点往往于此诞生。

c.大局观。这次建模比赛最大的矛盾在于建模组从整体上构建的模型无法满足写手组论文的写作需求,导致论文写作进度放缓,究其原因:写手组因为需要详细地回答每一个小问(总共有7个大问,33个小问)所以必须一问一问地抠,而建模组只是从整体上构建了一个能解决实际主要矛盾的模型。赛后思考解决办法:

(1)写手组必须参与前期的建模工作,没有纯粹的写手组。建模组在与写手组沟通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能细则细。

(2)着重突出已经构建模型的优点,扬长避短,一些小问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后一笔带过;

(3)summary一定要具体,即使部分模型并没有完全实现,但summary一定要具体地把它写出来,整体上把握赛题,这就是所谓的大局观。(有好想法没完成和             压根没有想法是天壤之别,尤其像这种只需交一份paper的竞赛。)

d.扶持、鼓励与理解。五天四夜,除了身边的队友,你,一无所有。队友是资源,是财富,是赢得这儿场战役的关键。抱怨队友,大忌!一个优秀的leader善于挖掘每一名队员的闪光点,并将其放至最大。

3,赛后,需要考虑的不多却十分关键

a.一定要提早30-60 min提交paper,最后的一段时间,网站毫无疑问肯定会瘫痪,所以,如果不想惊心动魄地提交论文,就请尽量提早上交论文的时间。

b.做一个深刻的总结,提升自我,引导后人。

最后,谈谈感想

美赛真正考验的是一只队伍的综合实力,最终递交的paper则是队伍综合实力的精华。

建模强队需要具备的能力一目了然,无非就两个,建模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但这仅仅只是皮毛中的皮毛,表层中的表层。

在我个人看来,强队正真需要具备的不仅仅只是宏观上的建模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真正决定比赛结果的恰恰是那些微观的、无法速成的能力,在这将之称为队魂。

决策力、执行力、团队协作力、沟通力、矛盾化解力、语言表达力这些才是决定队伍能爬多高的关键因素。

总结

三分建模,七分写作。

三分决策,七分执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