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米测试总监自述开发自动化测试工具

Time will tell.

我们一说到

自动化测试工具

,会想到的都是

LR

selenium

之类的工具,一开始设计一个这样的工具确实很有难度,因为包含的功能细节太过庞大。在做自动化测试的日子里,也单独设计开发了一些对内对外级别的工具,也设计开发过

C/S

WEB

方面的自动化测试平台。回首看来,从之前简陋的工具,到现在客户应用级别的工具,真的颇觉时光飞逝。

小米测试总监自述开发自动化测试工具

一、自动化测试工具解析

1、界面自动化测试工具,我们往往入门的时候都是用的商业或者开源的工具,如QTP、RF之类,这些都是界面级别的自动化测试,界面自动化测试的有一定开发难度,但是确有不少的开源库可以提供,你完全可以基于以上库开发,或者有一些开源的工具很成熟了,你所做的就是基于以上进行一下更改。例如:测试java界面的工具就有aboot、swbot、mathron等开源工具,测试web界面的有selenium、watin等,测试移动端的有robotium、monkey等。要能二次开发这些工具,主要是需要理解抓取对象和回放的原理,然后是一些配置文件的处理,对象库里主要是XML的处理,一般录制功能我觉得可以忽略。

2、白盒测试工具,一些代码级别的测试工具,例如:对代码覆盖率的分析、对代码质量的分析等,这方面涉及较浅,就不随便造次了。

3、接口自动化测试工具,接口自动化测试工具在开发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业务接口类型,然后掌握一定的接口工具的应用方式,一般的接口工具都是会解析某种接口定义文件,然后将接口文件以界面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通过对界面接口的操作:对某个接口填写参数,然后发送到服务器端,查看响应,或者直接get接口返回值。例如:SoapUI工具是针对WebService系统的测试,主要是解析WSDL接口定义文件。Jmeter和LR也可以做接口测试工具,例如:java接口和HTTP接口等。之前,开发过的接口工具包括:SNMP接口和corba接口工具,其原理也是解析mib和IOR接口定义文件,然后可以对接口进行set与get操作。所以,开发这类的工具,一定要明确什么是软件接口、然后接口描述文件是什么,最后是如何去对接口进行操作,日志和结果的展现等,还有一些就是额外的功能了,例如:录制,将测试人员对接口的操作录制下来,成为工作流等。

4、性能自动化测试工具,看到性能测试工具,大家很容易想到LR、Jmeter之类,这方面的工具,我用的较少,但是会基于自己公司内部的产品一些特殊性能场景方面的测试,会专门开发一些这样的工具,例如:开发一个发送SNMP网络报文的工具,模拟告警最大接收和并发性能,开发一个网元模拟器,能够模拟大量不同IP的网元,可以在公司网元管理器上测试同时管理的最大网元等。所以,性能测试首先要与业务场景相结合,然后掌握一定的性能基础和指标,分析好相关的接口协议和需要模拟的业务,就可以快速开发相应的工具了。

5、系统应用级别的自动化测试工具,这种工具需要明确应用场景,即明确需求,例如:我之前开发一些部门内部工具集合,专门提供给测试人员进行脚本录制、公司级别的有采集和巡检工具。这部分工具带来的效益是很大的。所以说,千万不要将自动化测试局限在测试方面,其实提高测试与开发的人员的效率、以及对公司产品的质量保障方面的工具都是能给公司带来直接效益的。也许几行代码也是一个能提升效率的好的工具。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快速开发一个自动化测试工具

1、定位自己,找到目标。

  • 其实我们测试人员往往把开发看得太深,所以很容易觉得它困难而不敢开始,如果你对软件确实有一些兴趣,何不试试,我们做的,不是要去开发一个多大的系统,我们的目标是能够做提高我们工作效率的事情,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高效、更有乐趣,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带来价值,何乐不为。

2、简单开始,立即上手。

  • 首先,在工作中积极发现需求,需求不需要太大,有时候一个点即可,找到需求点后,你可以向领导提出来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立项,另外,很多人都担心因为不懂技术无法得到领导的认可,其实在首先最重要的是你的热情和决心,然后自己平时简单学一点入门知识就可以了,如果第一次尝试开发一个工具,千万不要一开始就把面铺太大,很多时候,我们总会被漫天的资料给淹没,天天在看书学习中渡过。我在公司带着测试人员做自动化测试项目时,往往告诉他们的是,不用害怕,直接上手,不会了再反过来查询资料或者咨询别人,千万不要一开始就拿着一本资料从头学到尾,这是我们大学应试带给我们的弊端,让我们往往忽视了实践中学习。当然,这是在有人带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人带你,那么你就找一个简单的语言,开始从最简单的实践起,大学我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当年工作是从tcl脚本开始的,用tcl实现了简单的线性测试脚本、简单的测试框架开发等等,当时我采取的策略就是明确需求,然后拿着教程,一点一点开始攻克,困难肯定是有的,挨过去就好了。

3、适合自己的流程才是最好的

  • 我现在一般开发工具、平台都是采用流程为,需求分析+设计流程+设计模块+接口定义+开始开发,在开发中调整具体架构和细节。记得当年刚学到软件建模的时候,很喜欢用UML来定义我的开发流程,结果后来发现,小型的系统和工具,采用这种方式其实更是浪费了时间,UML的主要好处是团队沟通和交互,将系统抽象到大家都能理解的地步。所以,后来我明白了,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流程,适合自己的开发流程才是好流程。

4、技术应用,步步深入

  • 刚开始,不需要掌握多好的框架细节、多好的设计模式、多强的算法、多好的分布式和并行,也许刚开始,只需要线性编程,一步一个脚印即可,也可以尽可能的使用一些现成的框架,不需要太专研到框架的细节中去,例如:RCP界面框架可以让不用面对更少的界面布局的情况,让你的工具界面和eclipse类似,或者C++的MFC足以让你应对很多工具。当然,随着后面的工具难度的加强,你需要开始积累自己的知识,例如:专门有一个自己的库,包括收集和应用一些开源的库,例如:作业调度库、界面框架库、持久层映射库、日志和结果处理库等。还有一些自己的算法和功能库等。随着后来,建议可以多看看web系统方面的东西,毕竟这是个趋势。然后,多站在标准化和接口层次考虑问题。所以,我讲究的是顺其自然,踏踏实实,打好底层基础,对待新技术和框架,少追风,多思考。这样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见解。

5、抓准测试

  • 一个工具开发过程中,你也需要进行版本管理和配置管理,你可以学会利用git和svn进行代码管理,学会利用maven和ant进行build,学会在开发工具的同时也学会一些开发和测试自动化流程。而在测试过程中,因为开发的工具不是非常系统化,所以可以主要从功能点(按照需求列好功能点测试)、异常分析(例如:合法性测试、异常操作测试等)、兼容性(之前写的C/S工具,因操作系统不同会有一些问题,而B/S工具,会因为浏览器的问题,而出现一些展示方面的问题,所以需要明确应用和测试环境)

6、快速发布

  • 千万不要将工具做到很完美才想着发布,没有什么是完美,我们所做的就是利用迭代的思想,一步一步去完善。所以,定义好阶段,快速发布,然后在发布中收集问题。毕竟是内部使用,所以能够及时反馈。

三、结尾

我觉得,测试也好,开发也好,都是为了提高效率、找到价值感而努力。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是想而不做,因为总是把事情想得太复杂或太简单,这也是我们的必经历程。如果我们迷惑了,就该果断开始行动,只因相信我们做的是有价值的,最后在不知不觉中挨过了很多困难,也获得了很多东西。

最后在这里推荐一个Python自动化资料学习裙:175317069。有各项已整理好的测试学习资源,也有行业深潜多年的技术人分析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