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蓝带商人”眼中的广交会——一条通向财富的专列

作者:新华社客户
“蓝带商人”眼中的广交会——一条通向财富的专列

10月18日,外国买家在广交会馆抢购了展览的最后两天。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伟子

广交所 (4)

买家的故事

65年,130届,百万企业云集。每年,脖子上挂着蓝丝带文件的观众都是广交馆里独一无二的风景。这些备受瞩目的"蓝丝带商",往往代表着来自海外的买家,或者外贸采购人员,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中小企业"出海"的桥梁。

自2007年4月101日起,广交会更名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由单一出口平台转变为进出口双向交易平台。这些"蓝带商人",外贸公司也正在逐步转变其角色,成为国内外进出口货物双向流通的重要桥梁。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因为广交会而来的,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外国商人,他们通过留在广州和平生活和工作,将中国变成了"第二故乡"。他们是广州市"因生意而生,因生意兴旺"的真实见证人。

“蓝带商人”眼中的广交会——一条通向财富的专列

一位买家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广交会徽章。

见证:"老广交会"荣登众多广交会

"老广"唐建荣是一位专门从事外贸业务的"蓝带商人"。当他见到他时,记者被他文件的蓝色表带和其他十几个广交会徽章所吸引。"这是对我最大的中东商人赛义德·巴尼(Saeed Bani)的研究,他为参加这么多广交会而感到自豪,每个广交会都有一个并驾齐驱的'徽章'来谈论商业。17日中午,唐建荣在亭子里的一家餐厅见到了失散已久的赛义德·巴尼。

记者数了一下他们两人,赛义德·巴尼脖子上的广交会徽章显然比唐先生的要多。"我是老广东人。赛义德·巴尼(Saeed Bani)表示,广交会的长期参与者"更放心地谈论商业"。这一次,为了满足防疫的要求,他提前一个月到达广州。

广交会,已成为世界各地商人的聚会场所,也被视为财富的专线。据唐建荣介绍,两家公司之间的业务,从20多年前的广交会开始不间断地开始,与中国经济的交易量,中国的工业制造业持续增长。"二十年前,我们每年的交易量刚刚超过20万美元,现在它上升到每年超过300万美元。

生而出,出自商。数据显示,自成立以来,广交会的年营业额从开始时的8700万美元增加到疫情爆发前的590亿美元,增长了近680倍。广州被誉为"千禧年商人之都",一直以开放的态度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许多中外商人,在广州开启了自己精彩的"贸易生活",与中国人一起创业。

现任格鲁吉亚工商会广东省代表会主席的贝卡告诉记者,2006年由于他参加了广交会,或者说是天津大学的学生,他现在已经确立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自称是"非常善于与中国商界交往"的贸易商。如今,Becca的公司总部位于广州万灵广场,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几个国家开展业务。

处于中国经济引擎之中的广交会,65年来,在"蓝丝带贸易商"的参与下,以能量和创新,一直在书写中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新故事"。正如"广交世界,互利世界"这句话所包含的那样,广交会不仅是一个国际舞台,更是记录着中国外贸向前发展的步伐,是中国外贸发展的集中历史。

“蓝带商人”眼中的广交会——一条通向财富的专列

"蓝丝带商家"与历届广交会的徽章

变化:创新设计让中国商品"点石成金"

20世纪80年代,法国设计师Miro来到中国,看到"瓷器工艺品、茶叶、丝绸纺织产品是当时中国主要的外国商品,还有少量的五金、机械加工商品。当时,街上的市民们穿着朴素,出行的手段就是自行车。"他觉得广交会虽然很热闹,但参展品缺乏设计灵魂,"似乎满足了简单实用的基本需求。米罗回忆说,当时亭子还在花路上,连同周围的建筑,被称为"羊城八景"之一。设计师的敏感促使他拍摄了一张中国最大的新建筑群的照片,这成为他未来对中国风格的理解的设计参考。

很快,改革开放的坚实足迹将给中国经济带来生机勃勃的光芒。外媒已经看到了这种变化,也喜欢从广交会观察中国的变化。

Miro在1990年代也决定与中国公司打交道,然后将设计公司迁至广州。近年来,他们为番禺的一家电气公司设计了空气炸锅,并将其销往美国市场,年销量超过一百万台。

今天,"蓝丝带商人"正在看到中国市场从买家转变为企业家的潜力。尼日利亚中华总商会会长McMees在2003年开始参加广交会时是一个普通的买家,在熙熙攘攘的广交会馆里看到了很多创新商品和技术。从2019年开始,他决定展示自己,并将尼日利亚特色菜带到中国。

根据广州市商务局的数据,今年1月至8月,广州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903家,同比增长84.4%。截至目前,已有33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投资项目。

65岁的广交会还用独特的贸易语言讲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的变化。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广交会展出的商品从初级产品的早期阶段,逐渐转向具有潜在利润更高的加工和高科技领域,创新已成为工业制造的"核动力"。

好的创新设计,成为中国商品"点石成金"的秘密。举办了130届广交会,除了世界贸易商的财富列车外,还让世界知名的工业设计师嗅到了商机的嗅觉。

2011年,广交会产品设计与贸易推广中心成立,World Design开始与中国制造服务对接。二十年前,只有两家设计公司参加了广交会,今年的第130届已经汇集了43家设计公司。例如,韩国政府的官方机构韩国设计与振兴研究所,每年都会挑选韩国优秀的设计公司到广交会上寻找合作机会。

中国生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外丰富资源的共同赋能下,取得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成果。广交会出口产品设计奖最高金奖由普通马铃薯制成的托盘颁发。通过设计创造出口价值的增值产品,向世界展示中国工业制造的新魅力。

广交会的功能、活力常青正来自于不断创新。普通如大蒜,连衣裙,高科技如扫地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可以在广交会上找到。当中国高品质的民族商品通过广交会扬帆出海时,海外电器、咖啡、红酒也通过广交会这个国际舞台,走进了中国人民的家庭。

"近年来,我去过世界上的许多展览,仍然认为广交会是世界上最好的轻工业展览会,"土耳其商人MAMOUN说。

吸引力:独特的优势将全球商家聚集在一起

像MAMOUN这样的蓝丝带交易商发现,中国制造的产品正在升级,交易方式正在"进化":云交易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加入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今年来到广交会再次"买买买"南非商人JAPHET告诉记者,"中国制造的智能小商品,造型简洁美观,在我国非常受欢迎。"去年他在广交会线上下了订单,从中山购买了一批小家电,加上其他订单,并完成了大约五个集装箱货物。

"今年参加的美国公司数量非常多,得益于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举办,所以很多美国公司可以在线参加,然后派买家到广州,亲自来品、考察,和卖家洽谈,再把产品送到目的地。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里·萨亚丁(Harry Sayadin)叹了口气。

线上线下,外国投资者齐聚一堂。从第一届广交会迎来了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名买家,到现在的广交会吸引了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线上线下买家参展,广交会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也为中国的对外开放书写了生动的一篇。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会展城市,广州会展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国内前列。根据广州市商务局的数据,2020年,将在广州重点场馆举办575个展览,展览面积为471.04万平方米。如果将愿景延伸到全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分别保持了22.6%和22.7%的增速,充满韧性。

吸引力不仅在于会展业,还在于广交会连接大湾区的独特优势,并构建了一种新的双周期发展服务格局。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黄其凡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规则化体系开放的先行者和受益者。在新的发展模式下,原本是内循环牵引重要节点的湾区,应成为内外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枢纽。

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了重要使命,也让外国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火热的土地。"第130届广交会不仅注重出口,更注重国内服务,这将有助于外国企业进一步开拓广阔的国际和中国市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它将拥有一个非常大的消费市场,对每一个外国投资者都有吸引力。三井物产(广东)总监Sugano Tatsushi说。

共生:与城市共生,因为未来

"我看到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广东,越来越多的外商在中国创业。喀麦隆商人阿兰·丹尼尔·扬多(Alain Daniel Yando)哀叹道。"蓝带客商"已在广州扎根,这家公司从广州坚实的经济基础出发。而现代国际化营商环境一直在稳步推进,成为企业发展最有力的支撑和最大的发展基地,广州已成为磁吸力最强的地方。今年上半年,华南美国商会发布年度调查显示,广州连续第四年被调查企业评为最受欢迎的投资城市。通过广交会等平台,与全球贸易领域合作共赢的城市精神不断凸显出该市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

博览会还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城市的交流。现在"新广州男人"麦克米斯在广州收获爱情,与潮州老婆组建家庭,带着10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幸福地定居在广州。"广州是一个宜居的城市。我非常喜欢广州菜,但我更喜欢潮州老婆的家乡菜,尤其是潮州的海鲜。麦克米斯笑了。

从酒店到餐厅,从公共关系到翻译需求,从交通到仓储......外商纷纷涌向广州,推动食衣全面开花。"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中国旅行。广交会是我了解广州和中国的窗口。参加广交会多年的买家Pepino G. Cocozza说。

商人花了很多钱,欢迎游客。

今天,走在中国经济前沿的广州,正在高水平培育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蓝图正在慢慢展开。

"广交会将提升广州贸易的国际化,扩大优质商品的进口,促进当地消费,发挥广州在周边城市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林国强透露,广州将牢牢把握第130届广交会带来的新机遇和空间,坚持以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为动力,有序推进经贸工业、进出口、货物服务贸易、贸易和双向投资, 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

开放、包容、进取,蓝丝带客商与广州市,因为相遇,与城市共生。

温/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丽 王楚涵

被调查者提供的图/(签名除外)

编辑:宝宝

来源:海洋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