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查询日志帮助开发和运维人员定位系统存在的慢操作。慢查询日志就是系统在命令执行前后计算每条命令的执行时间,当超过预设阀值,就将这条命令的相关信息(慢查询ID,发生时间戳,耗时,命令的详细信息)记录下来。Redis客户端一条指令分为如下四部分执行:

其中慢查询只统计第3个执行步骤的时间。
1、慢查询的两个配置参数
slowlog-log-slower-than:
预设阀值,它的单位是微秒(1秒=1000毫秒,1毫秒=1000微秒),默认值是10000,假如执行了一个“很慢”的命令,如 “keys * ”;如果它超过了10000微秒,那么它将会被记录在慢查询日志里。
预设阀值的两种方式:默认为10毫秒
a、动态设置
6379:> config set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 //10毫秒10000微秒
使用config set完后,若想将配置持久化保存到redis.conf,要执行config rewrite
b、redis.conf修改:找到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 ,修改保存即可
注意: 如果 slowlog-log-slower-than=0 会记录所有的命令;
如果 slowlog-log-slower-than<0对于任何命令都不会进行记录。
slowlog-max-len:
慢查询日志最多存储的条数。Redis使用一个列表来存储慢查询日志,slowlog-max-len就是列表的最大长度,当列表已经处于最大长度时,继续新增一个慢查询日志时,会将最早插入的一个命令从列表中移除。
设置方式和slowlog-log-slower-than一样,可以config set动态设置,也可以修改redis.conf完成配置。
2、相关命令
获取队列里慢查询的命令:
slowlog get
查询返回的结构如下:
获取慢查询列表当前的长度:
slowlog len //以上只有1条慢查询,返回1
对慢查询列表清理(重置):
slowlog reset //再查slowlog len 此时返回0 清空
3、配置建议
对于线上slow-max-len配置的建议:线上可加大slow-max-len的值,记录慢查询存长命令时redis会做截断,不会占用大量内存,线上可设置1000以上
对于线上slowlog-log-slower-than配置的建议:默认为10毫秒,根据redis并发量来调整,对于高并发比建议为1毫秒
注意:
1,慢查询只记录命令在redis的执行时间,不包括排队、网络传输时间
2,慢查询是先进先出的队列,访问日志记录出列丢失,需定期执行slow get,将结果存储到其它设备中(如my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