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布式数据库的模式结构可以划分为全局视图、全局概念层、局部概念层、局部内层。各层之间有相应的层间映射。具体介绍如下:
1、全局外层
分布式数据库是一组分布的局部物理数据库的逻辑集合。分布式数据库的全局视图由多个用户视图组成。用户视图是对分布式数据库的最高层抽象。分布式数据库与集中式数据库的视图
有同样的概念,不同的是,它不是从某个具体节点上的局部数据库中抽取,而是从一个虚拟的由各局部数据库逻辑集合中抽取,对全局用户而言,不论他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哪一个节点上访问系统中的数据。,都可以认为所有的数据库都在本场地,而且他只关心他们自己所使用的那部分数据。
2、全局概念层
全局概念层是分布式数据库的整体抽象,包含了系统中全部数据的特性和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的整体描述。从分布式透明特性来说,分布式数据库的全局概念层具有三种模式描述信息。
全局概念模式:描述分布式数据库全局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分布式数据库的全局概念视图。全局概念模式包括模式名、属性名、玫红属性的数据类型的定义和长度。
分片模式:描述全局数据逻辑划分的视图,它是全局数据的逻辑结构根据某种条件的划分,每一个逻辑划分既是一个片段或称为分片。
分配模式:描述局部逻辑的局部物理结构,是划分后的片段的物理分配视图,属于全局概念层的内容。
分布式数据库的定义语言除了需要提供概念模式的定义语句外,还需要提供分片模式和分配模式的定义语句。全局模式到分片模式到分配模式之间存在着映射。全局概念模式到分配模式到分片模式是一对多。
分片模式到分配模式是一对多或者一对一,主要根据数据分布的冗余策略决定。一对一标明分片数据有多个副本存储在不同节点上,并且同一场地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有相同的副本存在。一对一表明数据是非冗余的。
3、局部概念层
局部概念层是由局部概念模式描述,一般情况下,它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全局概念模式经逻辑划分后被分配在各局部场地上。
在分布式数据库局部场地上,每个全局关系有该该全局关系的若干个逻辑片段的物理片段集合,该集合是一个全局关系在某个局部场地上的物理映像,全部的物理映像组成局部概念模式。
4、局部内层
局部内层是分布式数据库中关于物理数据库的描述。分布式数据库四层结构及其模式定义之间的相互映射关系,体现了分布式数据库是一组用网络联结的局部数据库的逻辑集合。四层结构体现了分布式数据库的特点。
全局数据库与局部数据库分离:全局数据库是虚拟的,全局数据库系统视图由全局概念层定义,完全独立于各个场地的局部数据库;局部概念层和局部内层可以看作是局部数据库,它是全局数据库的内层。
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全局概念层和局部概念层是分布式数据库的全局整体逻辑数据和局部整体整体逻辑数据的抽象。
透明性:在全局概念层中,把数据的分片概念和数据的分配概念分别定义,从而把分布透明中的分片透明和分配透明相分离。
数据冗余控制:数据冗余只在分配时才涉及,并且分布式系统提供了重复副本透明性。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提供比节点更低一级的透明性管理,即用户只要指定某个副本,系统对其他副本完成相应的操作,从而保证所有副本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IT技术分享社区
个人博客网站:https://programmerblog.xyz
文章推荐程序员效率:画流程图常用的工具程序员效率:整理常用的在线笔记软件远程办公:常用的远程协助软件,你都知道吗?51单片机程序下载、ISP及串口基础知识硬件: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