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章邯的破局之道,出奇制胜,力挽狂澜,死掉了两位国王!

作者:文史重读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上一讲谈到,章邯大军直扑魏国都城临济,魏王魏咎派周巿向齐、楚两国求援,于是,齐王田儋和楚将项它及时赶到,眼看着就能在临济城下对章邯形成夹击之势。这是反秦阵营第一次高规格的通力合作,并且占据了主场优势。章邯会怎么打呢?

章邯夜袭

这种情形,兵书《六韬》里边有具体而微的教学案例,破局有术,核心手段就是在夜色的掩蔽之下发起突袭。因此,做好隐藏工作就成了行军的关键——旗帜要用黑色,士兵都要衔枚。所谓衔枚,枚是一种很像筷子的小木棍,衔在嘴里,还有配套的绳子系在脖子后面。

章邯的破局之道,出奇制胜,力挽狂澜,死掉了两位国王!

使用效果可以借用欧阳修的名文《秋声赋》来形容一下:“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很难理解军队在夜幕之中怎么用黑色的旗帜传递信息,但无论如何,关键就是做到无声无息,不被敌人察觉,然后全力冲击敌军的薄弱环节。

这部《六韬》,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苏秦早年到处碰壁,回家之后苦读的“太公阴符之谋”应当就是《六韬》当中的一篇。张良从黄石公那里拿到的《太公兵法》,也很可能和这部《六韬》是同一部书。

临济城下,章邯正是按照《六韬》的方案打的:趁着夜色,全军将士衔枚疾走,成功发起突袭,大破反秦联军。

这一战,在《史记》的不同章节里,记载不太一致,《资治通鉴》总括出了一个轮廓,结局是这样的:联军溃败,周巿和齐王田儋被杀,魏王魏咎眼见得大势已去,索性不打了,和章邯约谈投降条件,最后为魏国子民争取一点利益,谈定之后,魏咎自焚而死,魏国再度亡国。

章邯的破局之道,出奇制胜,力挽狂澜,死掉了两位国王!

魏咎之死,死得特别与众不同。之所以选择投降,不是因为贪生怕死,而是不愿让魏国子民再为自己枉死,谈好条件之后的自焚,是以传统贵族的高姿态表达自己不向暴秦低头的意志。这样的君主并不多见,但魏咎竟然并没有成为后人交口歌颂的对象,只有零零星星的声音——比如王应麟的《通鉴答问》——称道他“死于仁”,很了不起。

在时光的无情淘洗下,成王败寇的法则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那些成就了丰功伟绩的帝王将相才能够头顶光环,脚踏祥云,于千秋万代中接受万众膜拜,即便他们一将功成万骨枯,即便他们视百姓为草芥,即便他们身上凸显着死活都无法遮掩的道德污点。

衔枚

接下来让我们复盘一下临济之战,章邯虽然出奇制胜,但他所出之奇并不是前无古人的原创。

章邯的破局之道,出奇制胜,力挽狂澜,死掉了两位国王!

早在春秋时代,吴越争霸,越王勾践正是凭着衔枚夜战的打法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逼吴王夫差自杀,一举灭掉吴国。

衔枚这种事情,有可能是从祭祀典礼的仪式上发展出来的。儒家经典《周礼》记载有“衔枚氏”岗位职责是“司嚣”,顾名思义,负责的是噪音整治。凡是需要静音的场合,诸如大型祭祀,出征和打猎,相关人等都要衔枚,不许喧哗,衔枚氏专门管理这类事务。

《周礼》虽然很有乌托邦色彩,但它的主要内容应该也不会是凭空臆想来的。枚作为一个姓氏,有可能就是从衔枚氏来的。

衔枚夜袭既然并不新奇,防范手段当然会有,除了多设哨卡之外,最典型的就是移营。比如吴三桂在邀请多尔衮进入山海关的时候,多尔衮不放心,在山海关外一夜之间移营好几次。这当然是个笨办法,代价就是全军将士一整夜都睡不了好觉,但在关键时间,关键地点,这样的谨慎很有必要。田儋和项它都没有这份谨慎,结果千里送人头,成就了章邯的战功。

再立新王

章邯的破局之道,出奇制胜,力挽狂澜,死掉了两位国王!

临济之战,对于反秦阵营来说算得上伤筋动骨,一下子死掉了两位国王。按说国王在那样一个乱世当中并不值钱,死了一个不妨再立一个,但麻烦就出在这里。当初陈胜一死,楚国再立新王,惹来了好一场内斗。

齐国现在就出现了这种局面,田儋一死,兄弟田荣收拾残兵败将,退守东阿。临济和东阿都在秦朝的东郡境内,但临济位于东郡的西南角,东阿靠近东郡的东北角。田荣一路猛跑,章邯一路猛追,终于把田荣围困在东阿城内。而在齐国的大后方,当务之急竟然不是救援田荣,而是另立新王。

新一任的齐王名叫田假,血统比田儋更纯正,是当年齐国末代国君齐王建的兄弟。

立了新王,还要配齐一套全新的领导班子:田角为相,田角的兄弟田间为将。

章邯的破局之道,出奇制胜,力挽狂澜,死掉了两位国王!

我们会以为齐国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新班底继承田儋遗志继续高举反秦大旗,但并没有,《资治通鉴》的原文是“以距诸侯”。也就是说,齐国人迅速组建了这个新班底,反不反秦先放在一边,首要目的是维护齐国独立,好好防着那些本该成为反秦战友的人。

浑水摸鱼

通观秦楚之际,齐国的大局观最弱,对秦国的仇恨也最浅淡,齐国王族只是想着浑水摸鱼恢复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这也并不奇怪,毕竟从君王后到齐王建,两代统治者积极跟秦国交好,保障了秦齐之间的几十年和平,以至于战国末年的齐国几乎是一座世外桃源。

最后秦国吞并齐国,也没打什么硬仗,因此也就没结深仇,而秦始皇在东巡旅途中也没少对齐国人示好。田儋、田荣、田横都能在本乡本土成为豪族,再看田儋死后,田假、田角、田间马上就可以取而代之,对比楚国那边,项梁好容易才从民间发掘出了一个给人放羊的熊心。

章邯的破局之道,出奇制胜,力挽狂澜,死掉了两位国王!

齐国但求独立,楚国矢志复仇。所以当田荣被章邯困在东阿,生死存亡只在一线之间的时候,同样姓田的田假、田角、田间袖手旁观,反而是项梁亲自率军赶来支援,在东阿城下击败章邯。

这是章邯出师以来的第一场败绩,也是项梁出师以来直接指挥的第一场硬仗和第一场胜利。章邯向西撤军,项梁一路追击。

而在东阿城内的田荣既然险死还生,即便不从家国大义来讲,只从个人恩怨来看,实在欠了项梁一个天大的人情,自当整顿兵马,和项梁一道追击章邯才对。但田荣充分展现了齐国王族的特点:气不过齐人立了田假,当务之急带兵杀回大本营,说什么都不能让田假称王,其他事情通通靠后。

田荣的愤怒很可以理解,不但国王有了,连一将一相都配齐了,就算他们可以心无芥蒂地接纳自己,自己也注定会从田儋身边的二把手跌落到权力外围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并且从战术上说,田荣必须抓紧时间,趁田假他们还没有把政权握牢的时候速战速决,耽搁一天就少一分胜算。

章邯的破局之道,出奇制胜,力挽狂澜,死掉了两位国王!

项梁这边,一战击败常胜无敌的章邯,实在是一件太露脸的事情了。

攻打城阳

项梁亲自率军追击,同时安排给项羽和刘邦一个任务:攻打城阳。

城阳在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巿牡丹区东北,当时属于秦朝东郡,大体上位于东阿和临济中间。城阳之战,只是大时代的背景下小小不言的一战,但它是刘邦和项羽的第一次联合作战,所以别有一种风情。战事进行得很顺利,《资治通鉴》的原文是“屠之”。这是项羽继坑杀襄城守军之后的第二次屠城,也是刘邦造反之后的第一次屠城。

秦汉之际,屠城是战争当中的家常便饭,因为时代观念就是任侠精神当中最典型的“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仇必报”,即便在和平年景,复仇意识也完全突破于法律束缚之外,所以不难理解的是,胆敢为敌人坚守城池的人,当然就是自己的仇人,对仇人如果不能以牙还牙的话,不消说心底意难平,就连一张老脸也会无处安放。

章邯的破局之道,出奇制胜,力挽狂澜,死掉了两位国王!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这是我们读历史的时候需要格外留意的事情。

项梁和章邯的决战将会如何发展,齐国的权力斗争又将鹿死谁手,我们下一讲再谈。

上期回顾:本为牧羊人的熊心,为何被项梁拥为楚怀王?反秦战争的旗帜!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章邯的破局之道,出奇制胜,力挽狂澜,死掉了两位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