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豆瓣8.4、预测票房6千万+,《宇宙探索编辑部》如何“横空出世”

作者:我是麻辣鱼

文 | 安妮特

编辑 | 安妮特

早在2021年的平遥电影节上,《宇宙探索编辑部》爆款的消息就不胫而走,当时它就毫无争议地拿下费穆荣誉最佳影片、青年评审荣誉影片、迷影选择荣誉、藏龙单元最受欢迎影片四项大奖。

无论是评审团还是影迷群体,看过之后都为之一“震”。

豆瓣8.4、预测票房6千万+,《宇宙探索编辑部》如何“横空出世”

随后的一年,《宇宙探索编辑部》在北京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上均有提名,在北京电影节上拿下注目未来单元的两个奖,那个9月,在北京电影节的展映期间,它更是一票难求。

4月1日,这部预订爆款国产片终于上映,上映7天,票房破3000万,预测内地总票房不断飙升,已到6000万+。这对于一部青年导演的长片处女作、中小成本电影来说,已经是非常令人惊喜的票房成绩。

同时,《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口碑大有摘得年度影片之势,豆瓣超十万人打出8.4分,好于96%的科幻片、好于97%的喜剧片。

豆瓣8.4、预测票房6千万+,《宇宙探索编辑部》如何“横空出世”

孔大山,这位1990年出生的青年导演,带着《宇宙探索编辑部》横空出世。

这是孔大山的首部电影长片,在此之前,他曾拍过五部短片,从这五部短片可以看到导演孔大山的创作和成长脉络。

他的第一部短片是2011年的《少年马力傲的烦恼》,改编自动画短片《李献计历险记》,也是在那一年,《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拍摄了《李献计历险记》的真人版长片,孔大山与郭帆因此结缘。

后来,孔大山进入郭帆导演的《同桌的你》剧组做副导演,今年上映的《流浪地球2》,孔大山也是副导演。而郭帆不仅成为了《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监制,更在里面客串了郭凡一角。

豆瓣8.4、预测票房6千万+,《宇宙探索编辑部》如何“横空出世”

《宇宙探索编辑部》最初的创意来源于孔大山看到的一则新闻,一名记者去采访一名声称自己接触过外星人的农民,这位农民非常认真且诚恳地讲述他如何遇到外星人,并如何通过抓野兔的电网陷阱抓到这个外星人。

后来,他打开冰箱向记者展示外星人的遗体,才发现那不过是一个用硅胶做的、低劣的外星人玩偶。这则新闻后来也出现在了《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剧情中。

当时导演郭帆问孔大山是否要拍摄一部长片,孔大山便将这则新闻发给了郭帆,并计划拍摄一部伪纪录片。在郭帆的支持和鼓励下,孔大山开始了剧本创作,但整个过程很缓慢,直到王一通的加入。

王一通与孔大山也是通过作品结缘,两人在2017年的平遥电影节上相识,在此之前早已对彼此的作品十分欣赏。王一通后来与孔大山一起创作《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剧本,并在其中饰演孙一通一角。

豆瓣8.4、预测票房6千万+,《宇宙探索编辑部》如何“横空出世”

孔大山

《宇宙探索编辑部》还有另一位监制,是孔大山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研究生时的导师王红卫。

2015年,孔大山被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录取,开学第一天,导师就布置了拍摄伪纪录片的作业,这也成为了孔大山伪纪录片训练的启蒙,以及奠定后来创作风格的开始。

孔大山认为“拍摄伪纪录片的练习有助于更好地安排故事,以及控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伪纪录片的方法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锻炼工具。即使我将来不拍这样的电影,其他风格和模式的电影肯定也需要扎实的故事性,以支持特定的电影语言和世界观。”

从那时起,孔大山开始有意识地去拍摄伪纪录片 。

其中,2015年的伪纪录短片《法制未来时》一度在网络上疯传,甚至隔几年就会火一次。

豆瓣8.4、预测票房6千万+,《宇宙探索编辑部》如何“横空出世”

影片模仿了新闻报道的形式,讲述了在电影院里有人被文艺片“闷死”了,所以有一项新的法律禁止所有人拍摄文艺片。影片通过新闻报道,讲述了警察“卧底”“蹲点”一个文艺片剧组,并最终将他们一网打尽的过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带出强烈的讽刺,这也是很多人认识孔大山的开始。

这一点被延续进了《宇宙探索编辑部》。《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成功,其中之一便来源于这一显著的特点。

院线上映的伪纪录片非常少。2016年,青年导演马凯有一部恐怖伪纪录片《中邪》一度受到关注,当时也被预测会成为票房黑马,但遗憾的是,最终因为各种原因,直到现在也没有上映。

豆瓣8.4、预测票房6千万+,《宇宙探索编辑部》如何“横空出世”

2020年,大鹏导演的《吉祥如意》是伪纪录片和纪录片的结合,但由于题材较为严肃,票房一般。

去年有一部小众爆款《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由一群海外华人制作而成,讲述了为了筹备一场春晚,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的过程。影片充满荒诞,同样属于“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系列。

豆瓣8.4、预测票房6千万+,《宇宙探索编辑部》如何“横空出世”

国外也有不少伪纪录片,但这一创作手法被使用的领域大多在恐怖、惊悚片类型中,像《宇宙探索编辑部》这样将其与喜剧、科幻结合的较为少见。

虽然《流浪地球》《三体》等作品让国人看到了国产影视剧在科幻类型方面的长足进步,也积累了大量受众,但软科幻这一赛道仍然缺乏作品,比起硬科幻,用喜剧呈现的软科幻有更广泛的受众基础。这也是《宇宙探索编辑部》票房不错的关键因素之一。

豆瓣8.4、预测票房6千万+,《宇宙探索编辑部》如何“横空出世”

当然,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宇宙探索编辑部》用精妙的创意,讲述了一个看似很荒诞,实则浪漫主义的悲壮故事。

唐志军是一家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科幻杂志——《宇宙探索》编辑部的主编。现如今的杂志社日渐式微,唐志军也终成落魄潦倒,鳏寡孤独之人。但他却依然几十年如一日的痴迷于寻找地外文明。终于有一天,他接收到了一个疑似来自宇宙深处的异常信号,于是他召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伙伴们,带着那一个困惑他终生的问题,再一次踏上寻找外星人的旅途。

豆瓣8.4、预测票房6千万+,《宇宙探索编辑部》如何“横空出世”

唐志军这一人物对外星人探索的执念,通过伪纪录片的创作形式,和演员神经质的表演方式,消解掉了很多严肃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他喋喋不休的很多理论是真是假,他越严肃,就越能引发“笑果”,使得戏里戏外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疯子”。

唐志军令人想起很多寓言故事中的理想主义人物,他的执着与信念是移山的愚公,他的无效又无望的重复是西西弗斯,他的幻想与悖于时代是唐吉坷德。

如果唐志军是一个有话语权的资源持有者,那么或许别人对他任何“胡言乱语”都会敬畏三分,但他恰恰是一个“民科”。

豆瓣8.4、预测票房6千万+,《宇宙探索编辑部》如何“横空出世”

很多民间科学爱好者,一部分是骗子,一部分“傻子”,还有极少数的偏执狂。民科并非完全没有本事,但确实越来越鱼龙混杂,很多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却盲目自信,经常研究不切实际的“项目”,闹出的笑话不少,导致群嘲不断。

在这个基础上,唐志军这一人物的喜剧性便成立了。同时,《宇宙探索编辑部》的英文名就是“Journey to the West”——西游记,唐志军便对应了唐三藏,唠叨不停。

有唐僧了其他人也少不了,上文提到的编剧之一王一通,饰演的孙一通便对应了孙悟空。

豆瓣8.4、预测票房6千万+,《宇宙探索编辑部》如何“横空出世”

孙一通常年顶着一口锅,会随时随地突然晕倒,又突然醒来,他会写诗,同时直觉极强,似乎总有神迹会发生在他身上。

其他人物也都特色鲜明。非要对应的话,唐志军的同事秦彩蓉或许就是猪八戒一角,全程不情愿,吐槽不断,可谓实时弹幕,观众“嘴替”,贡献了大部分笑料。

还有一位那日苏,酒鬼,随时随地喝酒,随时随地醉倒。

豆瓣8.4、预测票房6千万+,《宇宙探索编辑部》如何“横空出世”

这样一个组合,在“取经”路上自然是状况不断,但无论是最后加入的孙一通,还是抱怨连连的秦彩蓉,他们都选择支持唐志军,即使秦彩蓉觉得一切都无比荒谬,她仍然想办法筹集经费,与唐志军一起上路。

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深知一名理想者的可贵,他们为唐志军身上西西弗斯的精神所动容,他们认为这个“正常”世界需要支援这样看似“不正常”的人。

豆瓣8.4、预测票房6千万+,《宇宙探索编辑部》如何“横空出世”

无论是唐志军本人,还是他的“团队”,都体现出当下极为稀少且珍贵的执着,也许他们执着的对象不一。有人是为探索一个答案,有人是为保护一种情感,但能和“偏执又愚蠢”的唐志军一起踏上被“群嘲”的荒诞之路,这或许不为赌一个结果,而是一种试图将自身软弱寄托于他人身上,寻求一种突破的勇气。

豆瓣8.4、预测票房6千万+,《宇宙探索编辑部》如何“横空出世”

《宇宙探索编辑部》用伪纪录片的创作形式、手持摄影、跳切、抽帧的剪辑风格,试图向宇宙追问一个内心的答案,最终回到了人类情感的原点。

《宇宙探索编辑部》中,外星人是村民冰柜中等待一个有缘人的劣质硅胶玩偶,也是一个可探索、可追寻,但永远无法抵达的意象,它是科学,也会突然走向玄学。

片中没有大量奇观,却在麻雀落满石狮子时令人触目惊心;却在那头出走的驴乍现时,令人体会到神迹降临的感动;却在唐志军吃了毒蘑菇后,让答案在幻觉中安然落地。

在这一切之后,再回想起唐志军说的那句“这不是普通的电视雪花点,这是宇宙诞生时的余晖”,似乎一切都没有那么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