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隋炀帝杨广:本应流芳,无奈遗臭

作者:与君初相识犹如故友归

#历史开讲#

杨广,生于569年,604年即皇帝位,逝于618年。他是隋朝第二个皇帝。

我们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杨广,是一个只知道花天酒地荒淫无耻穷兵黩武残害忠良鱼肉百姓的昏君+暴君,不学无术,不务正业,一无是处。

隋炀帝杨广:本应流芳,无奈遗臭

隋炀帝画像

真实的杨广果真如此吗?

首先,杨广“美姿仪”,外观形象很好,节俭,朴实,待人接物谦恭有礼,有家国天下情怀和圣贤抱负。

其次,杨广文采斐然,修为极深。其诗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以《春江花月夜》、《野望》丶《饮马长城窟行》最为驰名,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再次,杨广是个战功赫赫的天才军事家。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统领隋朝大军突破长江天堑,一举消灭南陈,结束了长达百余年的南北朝割据的局面。609年,杨广又御驾亲征消灭吐谷浑,将青海、甘肃等地纳入了隋版图,拓彊千里。

隋炀帝杨广:本应流芳,无奈遗臭

杨广灭陈

和杨广竞争皇位的杨勇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史书称杨勇宽厚仁孝儒雅谦恭,给予这样评价其实就是旁敲侧击说杨勇是个平庸之辈,没有啥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能夸夸性格和气质了。

杨勇能当上太子,只因为他是杨坚和独孤伽罗的大儿子。他怎么丢掉太子地位的?因为他公然敛财花天酒地,犯了以勤政节俭治国的老爸杨坚的大忌;因为他喜新厌旧纵妾抑妻,又犯了以妒妇成名的老妈孤独伽罗的大忌。

不成器的太子杨男,被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杨广取代,是再正常也不过的事情。杨广接掌统治权,其实是大隋王朝所有人的共同选择。

隋炀帝杨广:本应流芳,无奈遗臭

杨广诗作

杨广作了哪些恶干了什么坏事呢?

最早数列杨广罪状的宣传品就是祖君彦为李密造反时起草的《檄洛州文》,罗贯中又在《隋唐两朝志传》中进一步提炼补充修改,概括为:1.弑父;2.乱伦;3.沉迷酒色不思朝政;4.大兴土木用度奢侈;5.收苛捐杂税民不聊生;6.喜欢巡游,好大喜功劳民伤财;7.征辽东;8.杀戮功臣良将;9.卖官鬻爵任用奸人;10.赏罚不明。

后面八条在对错判断上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搞基建工程花多少钱才是合理的?预算不够就不再追加而任其成为烂尾工程?皇帝不外出巡游实地调研,只能坐在宫中看奏章听汇报吗?没有得到重用的人就有资格说受到重用的人是奸臣侫人吗?功臣良将胡作非为或起不臣之心危及政权,也杀不得吗?任由高句丽不断蚕食隋朝疆土掠夺百姓是对的搞自卫反击是错的?

杨广书法作品

杨广有没有弑父?这条罪状是有争议的。

杨坚去世时年龄为64岁,与当时的人均寿命40多岁相比,已是妥妥的高寿。杨坚死之前已卧病许久,由担任了4年太子的杨广主持朝政,署理军国大事。杨广权倾天下呼风唤雨,杨坚已奄奄息朝不保夕,即便杨坚有易储之意,也只能是想想罢了,杨广实在没必要急不可耐地杀死杨坚。

唐大臣魏徵、长孙无忌在修撰《隋书》时是这样记载杨坚之死的,“甲辰,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决,并握手欷歔。丁未,崩于大宝殿,时年六十四。”

一个有“诤臣”之名,一个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并且都是全程经历了隋亡唐立。他俩编撰谎言,在唐朝官方史书上替杨广隐瞒杀父之事是最不可能的,这份资料的真实性应该比《资治通鉴》可靠。

杨广弑父有争议,杨广杀兄却是真的。他的表侄+女婿——李世民可比他狠多了,杨广只是下旨毒杀废太子杨勇,李世民可是杀掉了李建成李元吉及二人的所有儿子,其中李建成还是李世民亲手射杀的。

隋炀帝杨广:本应流芳,无奈遗臭

杨广巡游图

有关杨广“乱伦”之事,各种资料也大相径庭,令人真伪莫辩。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杨广调戏的是杨坚宠妃宣华夫人,初唐赵毅《大业略记》说他调戏的是杨坚宠妃容华夫人。故事情节完全相同,但女主角却是两人。

杨广继承大统后,收编了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是事实,这大概与民族传统和当时的世风习俗有关。

杨坚原姓普六茹,是掌握北周政权之后才改姓杨的。普六茹为鲜卑族大姓,如果杨坚果真是鲜卑族人,其死后所有妻妾由儿子继承也就一点都不意外了。

这种“乱伦”在之后的唐朝也屡见不鲜,李世民先是娶了弟媳杨珪媚,后来又把老岳母萧皇后纳入了自己后宫;高宗李治堂而皇之地迎娶了他爹的妃子武则天,唐明皇李隆基与儿媳杨玉环的爱情居然还能够名扬天下传为佳话。

隋炀帝杨广:本应流芳,无奈遗臭

科举制度

杨广做的大事很多很有前瞻性。

杨广在位14年,一直都在忙,不是在干大事,就是在思考干大事。杨广虽然有大抱负大格局大气魄,无奈曲高和寡。

杨广在606年设进士科,通过考试为国家选拔人才,让真正有才能的人报国有门。

这一利国利民政策却扣除到了豪门士族的极力反对,因为杨广打破了他们对人才市场的垄断,剥夺了其政治权益。

杨广用6年时间开凿修复了以洛阳为中心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南北方经济交流贡献极大。

但杨广高估了国家财力和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沉重的傜役赋税逼得八方揭竿,也使得这一功在千秋的水利工程成了他不可原谅的罪状。

时和运都没有站到杨广这边,所以杨广的失败结局早已注定。

隋炀帝杨广:本应流芳,无奈遗臭

隋朝大运河

杨广被称“隋炀帝”,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弄,也是因果轮回。

“炀”字是个很有学问的字,集成了帝王六种恶行,“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炀”这个字是杨广追封给南陈后主叔宝的,但他的姨表兄李渊又把这个字送给了他。杨广送给陈叔宝这个字时应该费了不少脑筋,李渊则是活学活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为失败者杨广扣实了好色无礼,背信弃义,祸国殃民的黑帽子。

所谓的史其实不一定是客观事实,特别是在信息闭塞的古代。谁是胜利者,谁的嗓门就高,就会被更多的人听到;传播的越广,就会被更多的人认可为真相。谁的说法最利于维护统治者利益最能媚俗,就越可能以文字保存和口口相传。

隋炀帝杨广:本应流芳,无奈遗臭

身体再健康的人,也架不住被偷偷脱光衣服绑起来放到冷风里吹,吹一阵子就感冒了,再继续吹下去就高烧肺炎了,就成了标准的高危病人了。再吹一阵子,就可以被官宣身患重疾不治而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