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太极,承前启后的第二代创业性领袖

作者:吐鱼刺的猫
皇太极,承前启后的第二代创业性领袖

爱新觉罗·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后金第二位君主,大清国的创建者,清朝建国后第一位皇帝。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他的母亲是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皇太极不同于其它皇子,他对汉学很感兴趣,所以从小就学习汉文,内心并不向其它皇子一样排斥汉人和汉文化,因此皇太极从小就与众不同,非常聪明和机智,富有文采,遇事常有独到的见解。由于常随父处理政务,有时还替父办理政事,因此从小得到良好的锻炼,在政治方面颇有技巧和手段。

皇太极,承前启后的第二代创业性领袖

满文书法

此外,皇太极很早就开始随父亲努尔哈赤征战四方,万历四十年(1612年),皇太极刚满20岁就随父出征海西女真的乌拉部,皇太极年轻气盛,多次请求全力出战,但努尔哈赤告诉他,乌拉是个大部落,不能一次吞下,要刀削斧砍,慢慢磨灭它。年轻的皇太极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在战场上不断磨炼自己作战水平,为努尔哈赤献计献策,经过几年的打拼,被任命为正白旗旗主,成为努尔哈赤的一员大将。

在努尔哈赤正式与明朝决裂后,皇太极建议父亲先攻打抚顺,利用抚顺开马市的机会,遣50人假扮马商潜入抚顺,然后突发发难,里应外合拿下了抚顺城,此事件震惊了明朝。

萨尔浒大战中,明朝调遣40万大军兵分四路欲围剿努尔哈赤,皇太极奉命率领正白、镶白和镶红三旗前往阻击明朝西路大军,皇太极身先士卒,冲杀在前,明军大败,主将杜松战死,后金兵首战告捷。后断续随父连破明朝的北路、南路两路大军,逼得李如柏率领的东路军仓皇撤回。最终在后金和明朝的这场决定性的大决战中,皇太极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皇太极,承前启后的第二代创业性领袖

由此可见,皇太极文治武功均卓越,确实是努尔哈赤接班人的合适人选,但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相信皇太极能成为后金第二位大汗,甚至连想都没有想到过。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排行靠后。女真部族的继承传统里讲究“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皇太极母亲虽是皇后,但是努尔哈赤一生有好几个皇后,嫡子不只他一个。另外,皇太极排行第八,就算有几位兄长不幸夭折,他前面还有三个哥哥,怎么也轮不到他。

二是母系背景不好。皇太极的母亲是叶赫家族的,这个家族和努尔哈赤家族有很深的仇恨,是不共戴天的那种,以至皇太极母亲去世后,努尔哈赤向叶赫家索要遗体,都被叶赫家断然拒绝。因此作为叶赫家的后代,皇太极的母系家族成分成为了劣势。

三是不受父亲专宠。努尔哈赤的儿子众多,最开始就确立了由长子禇英作为接班人,因此全力培养他,虽然后来没能实现,但是在当时除了长子外,次子代善为人和善、忠厚,在朝中人缘极好,且军功卓著,深受努尔哈赤的喜爱。还有幼小的十四子多尔衮更是被努尔哈赤万般宠爱,曾对外说此子是与我最为相像的,可见一般。皇太极虽然也不差,但却一直不是父亲的最爱。

皇太极,承前启后的第二代创业性领袖

既然皇太极并没有任何优势,那么他最后为什么能登上至高汗位呢?我们要看他面对以上问题,如何逐个击破、分而解之的。

努尔哈赤长子禇英虽从小被父亲培养,也随父四处征战,打仗十分勇猛,但是此人人品不好,心胸狭隘,特别记仇,尤其与努尔哈赤手下“五大臣”交恶,甚至连自己的众多弟弟都容不下,曾在酒后放话,称自己将来坐上汗位就要杀掉“五大臣”和不听话的弟弟们,由此让所有人惧怕,因此联名向努尔哈赤举报禇英,努尔哈赤无奈只能囚禁禇英,后再三思索,为平息内部矛盾、保障事业发展,努尔哈赤杀掉了禇英。至此,原定接班人就没了。

禇英被杀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重新整合八旗,并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是为“四大贝勒”。除了皇太极外的三个人都是他上位的障碍。

皇太极,承前启后的第二代创业性领袖

四大贝勒

代善因为性格好,在后金中人缘极佳,加上又是大贝勒,本来是最有希望的继承者,但是他却被人举报和努尔哈赤的大福晋有染,更不可思议的是,当努尔哈赤在与他对质时,他没承认也没反驳,而大福晋却承认了此事,这就基本坐实了。后来虽然努尔哈赤没有将这事公布于众,但从此对代善态度大变,而且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被传出后,代善在后金的威望大减,基本已经失去继承汗位的机会了。

再说二贝勒阿敏,他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舒尔哈齐后来因为与努尔哈赤政见不一,两兄弟最后决裂,舒尔哈齐被囚禁,最后被赐死。因此阿敏不可能继承汗位。

最后看三贝勒莽古尔泰,他的母亲有一次和努尔哈赤发生了争吵,努尔哈赤一怒之下说了一句谁替我杀了这个妇人,结果莽古尔泰突然说我来,然后手起刀落,砍下了他亲生母亲的头,此事虽然表达了他对父亲的忠诚,但是也让他留下了无情无义的骂名。他也失去了继承汗位的资格。

现在只剩下皇太极这个四贝勒了。在努尔哈赤突然死去后,他拉拢三位哥哥,承诺他登上汗后,将与他们共同理政,三个贝勒心想反正自己已经没机会了,就同意共同支持皇太极上位,这样的情况下,最后的阻碍只剩下父亲生前最喜爱的十四弟多尔衮了。

由于努尔哈赤生前十分喜爱他,且曾在人前表露过有意传位给多尔衮的意思,因此,多尔衮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当时的多尔衮还比较小,没有能够成为这场角逐的主角之一,但是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地位不一般,如果她全力支持自己的儿子上位,那将是皇太极的一大威胁,因此,四大贝勒统一口径,谎称努尔哈赤生前要求在他死后要大福晋殉葬,即使大福晋百般不愿,最后也被迫自尽,皇太极在大福晋临终前答应她会善待多尔衮和多铎,后来事实证明他的确也做到了。

皇太极,承前启后的第二代创业性领袖

皇太极培养多尔衮

皇太极终于坐上了后金的汗位,改年天聪。可毕竟是四大贝勒共理朝政,自己的座位两边还有三张椅子,这肯定不是皇太极想要的,因此之后他又以各种借口和理由,先后除掉了阿敏和莽古尔泰,代善比较知趣,见此情景主动退居二线,交出手中的权力,提前开始退休生活,因此最后得以善终。

至此,皇太极终于实现了中央集权,把汗王的权利紧紧攥在自己的手中,所有的障碍都已经铲除了,他可以放开手脚干事了。

皇太极,承前启后的第二代创业性领袖

皇太极继位后,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皇太极本人有很好的文化素养,这时他推行了振兴文教的措施。提出“以武功戡乱,以文教佐太平”,一改其父努尔哈赤屠杀文人的政策,并于当年进行考试,选取了满、汉、蒙古生员二百人。规定凡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岁以上,俱令读书。他派人丈量土地,将“各处余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不许旗主、贵族再立庄田。

皇太极为了团结和拉拢汉族与蒙古族,加强统治基础,同时为了增强军事力量,以适应对明战争的需要,也为了平衡满族八旗旗主和诸贝勒的军事势力,将八旗组织扩大到汉族和蒙古族中。在皇太极影响下,明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纷纷归降了后金。皇太极率诸贝勒出迎至浑河,行抱见礼,以示优隆。

皇太极,承前启后的第二代创业性领袖

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1635年),多尔衮等平定察哈尔部,统一了漠南蒙古,并且获得所谓“历代传国玉玺”。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盛京天坛祭天,然后“践天子位”,受尊号为“宽温仁圣皇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刚建国的当年年底,皇太极就发兵攻打朝鲜,以稳固自己的后方。朝鲜原属明朝的藩属国,经过这一役,清朝代替明朝把朝鲜变成了藩属。朝鲜对清朝由以前的兄弟之称,更执藩臣之礼。至此,皇太极彻底解除了清朝攻入关内的后顾之忧。

皇太极,承前启后的第二代创业性领袖

皇太极对明朝的军事行动主要受山海关的阻隔,崇德年间,皇太极一共发起过三次进攻,但都应袁崇焕的阻碍而失败,联想到自己父亲也栽在这个人手上,自己又多次被他打败,皇太极真是恨死袁崇焕了,既然打不过你,那就玩阴的,最后皇太极用反间计让崇祯皇帝杀掉了袁崇焕,崇祯皇帝自毁长城,灭掉了大明最后的希望。

皇太极,承前启后的第二代创业性领袖

松锦之战

皇太极是个情种,在他的众多妃子中,他独宠辰妃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海蓝珠。这位辰妃贤淑文静,皇太极和她颇恩爱,婚后曾生一子,皇太极高兴至极,为此发布了大清第一道大赦令。可惜这个孩子两岁夭折,辰妃因丧子之痛而病到,当时皇太极正在松锦之战前线,听闻爱妃病例,立即放下战事赶回,可没等他赶到,辰妃已经病逝,皇太极悲伤欲绝,经常食无味、夜不寐,身体越来越差。

在一次战斗前线指挥时,皇太极突然鼻血不止,甚至用碗接血,还要坚持指挥。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谥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后累加谥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庙号太宗。葬沈阳昭陵(北陵)。

皇太极即位不到十年,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皇太极,承前启后的第二代创业性领袖

皇太极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