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明冷知识:大批人吃寒食而饿死,曹操下令建立“网格化吃饭员”

作者:酒熟梅子青

华夏五千年,因为一个人而产生的节日可谓屈指可数,除了众所周知的端午与屈原外,便是介子推与清明了。

介子推的名气虽然比屈原小,但品德之高亦可流传千载,古人们尊为介子,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当然了,一开始纪念介子推的日子并不是叫做清明,而是寒食节,二者有着一个漫长的合二为一的过程。

清明冷知识:大批人吃寒食而饿死,曹操下令建立“网格化吃饭员”

离谱的是,古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大批大批的吃寒食,以至于饿死、生病者不可胜数,堪称是匪夷所思。再后来,曹操甚至还下令不许不吃热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介子推的传奇

春秋之际,晋国公子重耳因嫡母丽姬相逼,只得流落异域。行路艰辛,风餐露宿,多次遭遇杀身之祸。一日,他们行至一处荒野,食物匮乏,重耳饿得昏了过去。介子推见状,急忙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放在火上烤熟,喂给重耳吃。重耳醒来后,感到肚中有些异样,问介子推这是什么肉。介子推闭口不言,后来还是从其他人处才知道那竟然是介子推自己的肉。

清明冷知识:大批人吃寒食而饿死,曹操下令建立“网格化吃饭员”

十九年后,重耳终于得到了楚国和秦国的支持,率领大军回到晋国。他打败了奚齐和骊姬的势力,重新登上王位,是为晋文公。他开始封赏那些曾经跟随他流亡的忠臣们,但却忘记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说:“主公啊,你怎么不赏赐介子推呢?他可是为你割肉喂食的人啊。”晋文公连忙派人去请介子推来见面,可是介子推却坚决不肯来,还带着自己的老母亲在绵山上隐居。

晋文公心存不甘,又有人出了个“馊主意”,居然试图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受赏,竟把介子推母子活活烧死。晋文公悲痛不已,下令每年此日禁止生火煮食,只得食寒冷之物以示哀悼,也就是最早的寒食节。

需要注意的是,《左传》、《史记》中并无关于介子推与寒食节的记载,最久远详实的记载其实是东汉末年的蔡邑所著的《琴操》中有所描写。

清明冷知识:大批人吃寒食而饿死,曹操下令建立“网格化吃饭员”

可以确定的是,寒食节的兴起恰恰是在汉朝,至于汉代以前是怎么样过寒食节的,历史上的记载几乎没有。因此,虽然有学者推测寒食节可能和介子推无关,不过是民间传说的虚构之举,但一味求证细究,未免让一个融入民间的节日失了几分乐趣。

为了过好寒食节,老百姓饿肚子、生病都要吃寒食

历史记载,到了东汉时期,寒食节已经成为了民众普遍会参与的节日,不过那时候的记载就相当有趣了。据东汉桓谭所著政论著作《新论》记载:

太原的老百姓为了介子推,连续五天不吃热食,以至于本来没病的都病倒了,生病的病得更加严重了。

清明冷知识:大批人吃寒食而饿死,曹操下令建立“网格化吃饭员”

离谱的是,到了东汉末年,寒食节的时长居然延长到了一个月,这后果可想而知。据《后汉书》中记载:老百姓连续吃了一个月的冷饭,男女老少不堪其扰,饿死了好多人。

众所周知,曹操是个相当讲究实效的人,他有心扭转这个局面,便亲自下了个《明罚令》。在这个命令中写道,北方是酷寒之地,老少身体羸弱,一直吃寒食身体顶不住。从命令到后,所有人都不许吃寒食。如果违反,那就“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一月俸”。

曹操这个做法,简直是网格化“吃饭员”,要求老百姓们快点吃热乎饭,不然别怪我惩罚你们。

清明冷知识:大批人吃寒食而饿死,曹操下令建立“网格化吃饭员”

唐朝官府要纠正清明习俗,却徒劳无功

前面提到,寒食节和清明节结合在一起。据《齐民要术》称因为寒食节与清明节的日期很近,加上后人又敬重介子推的忠孝精神,便将两个节日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扫墓祭祖、缅怀先贤的传统节日。

到了唐朝时,寒食节的习俗逐渐流入宫廷,至此寒食”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

当时,唐朝明文规定寒食节要禁火三天,所以在寒食节开始之前,就要准备好足够食用三天的冷食。而清明过完后的第一次生火就叫做新火,诸多诗人曾经描述过,比如杜甫就曾写道“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清明冷知识:大批人吃寒食而饿死,曹操下令建立“网格化吃饭员”

有趣的是,唐高宗李治曾经下过一道诏令,不允许百姓们祭祀完祖宗后去游乐吃喝。这样“别出心裁”的政令又是为何呢?

这是因为王室都是儒家的忠实粉丝,觉得祭祀完先祖再去玩乐吃喝,一哭一笑,是一种不合时宜的表演,所以说不准你们这样做。但是老百姓根本不理他,仍然自由自在地过自己的节。

清明冷知识:大批人吃寒食而饿死,曹操下令建立“网格化吃饭员”

又过了一百多年,到了开元二十年,李隆基上台了,朝廷又发了个通知,说可以过寒食节,但是不能一边哭一边笑,更不能把吃的和祭祀的混在一起!不过老百姓还是不买账,觉得朝廷的规定太无聊了,就这样清明节的习俗传到了今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