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中国的帝王用上了外国的绰号(下篇)

作者:小文章大视野

接上篇,继续来说一说如果给中国帝王起一个西方的绰号,会是怎样一种场景。

第十位:“完美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一般来说,一个朝代只有一个开国皇帝。到了李世民这便有些特殊了。唐朝的创建者是李渊,但是他更多的是名义上的创建者。说白了也就是最高领导是他,但是实际上完成统一大业的是李世民。晋阳起兵之后,第一个杀入关中的是他,李渊称帝之后,平定南北枭雄,诸如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均是他的手下败将。我们打开隋末群雄割据的地图看一看,这几人便几乎占了天下的大半。所以说,凭借着李世民的这些战功,给他上一个“祖”都不为过。

当中国的帝王用上了外国的绰号(下篇)

李世民发动“宣武门事变”,成功上位,成为了太子,之后又登基为帝。杀兄杀弟,这是李世民一直为后世所诟病的原因,但是李世民登基后,对内重用人才、虚心纳谏;重视农桑,与民休息;对外则开疆拓土,扫平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同时打通西域,积极与西方联络交往。唐太宗对各民族包容并蓄,因此得到各国、各民族的拥戴,称其为“天可汗”,大唐之名,从此响彻天下。基于此,我愿称其为“完美王”。

第十一位:“血腥女王”武则天

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上位,《新唐书》对这位皇帝很不友好,称其懦弱多病,故而被武后攫取了朝廷大权,导致后来李姓宗族惨遭屠戮。武后便是武则天,本是太宗的才人,李治登基后不久,便册立其为皇后。武后在李治后期逐渐掌握大权,最后在李治死后,先后将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扶上帝位,之后又迫使儿子退位,自己登基称帝,国号为周。

当中国的帝王用上了外国的绰号(下篇)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前期知人善任,重视人才,还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算起来还是个明君,但是他为了稳固政权,大肆屠杀宗亲及功臣,任用酷吏压榨天下,晚年更是宠信男宠,弊政从出。

我们去看史书,在武则天当政期间,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便是“杀”!所以,给武则天一个“血腥女王”的称号还是合适的。

第十二位;“乱伦者”朱温

朱温是唐王朝的终结者。他出身杀人魔王黄巢的起义军中,后来又归顺唐廷,与李克用等人一起镇压黄巢,为此,唐僖宗还给了他一个非常名不副实的名字——全忠。朱温也是个非常有本事的谋略家,他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积蓄自己的力量,后来唐朝又封他为梁王,他以河南为自己的根据地,逐渐成长为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

公元901年,朱温进入关中,控制了唐朝中央政府,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又在公元907年,逼迫唐帝退位,自己称帝,国号为梁。

当中国的帝王用上了外国的绰号(下篇)

朱温在手中有实权之后,开始纵情享乐。他的儿子、义子众多,每次儿子们出兵征战时,朱温都会将他的儿媳们召进宫中,大加淫乐。而他的儿子们非但不以为耻,反而争相以自己的妻子进献朱温,以求宠信。

朱温的义子朱友文的妻子貌美,朱温仅仅因为这一点,就想要立养子朱友文为太子。此事被自己的亲儿子们知晓后,勃然大怒。公元912年,朱温被自己的亲儿子朱友珪所杀,而他创建的梁朝,仅仅存在了16年。

第十三位:“戏曲爱好者”李存勖

李存勖是五代十国第二个朝代后唐的立国之君,他和之前的唐玄宗一样,前期英气勃发,气宇盖世,提万军驰骋沙场,争霸天下。他灭后梁,平岐蜀,威震天下,当此之时,更应当奋发图强,平定南方,混一寰宇,成不世之功。而他呢,却有着一点点的小爱好。

当中国的帝王用上了外国的绰号(下篇)

不同于其他君主沉湎酒色,李存勖雅好梨园,也就是戏曲。这本来算是一个高雅的趣味,怎么说也不会危及到社稷江山。但是,他爱屋及乌,从爱戏转移到爱戏子伶人,这也就算了,宠爱这些人,多给些财宝也就够了。而李存勖却把官职和权力交给了这些只会唱戏的伶人,这就导致整个后唐官场混乱,私欲横行。李存勖又不体恤民力,厚加敛赋,导致天怒人怨。

公元926年,李存勖被乱军所杀,一代雄主以这样的方式黯然谢场落幕。

第十四位:“披黄袍者”赵匡胤

赵匡胤是北宋王朝的建立者。他早年曾经是后周大将,在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曾经随其南征北战,战功彪炳。柴荣北征契丹时病故,临危时授赵匡胤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的最高将领。

周世宗柴荣去世后,契丹及北汉联合南犯后周,赵匡胤受命带兵前去抵抗。军队行至陈桥驿时,发生兵变,士兵们将黄袍披在了赵匡胤身上,要拥护他为皇帝。赵匡胤推辞不过,只得称帝,建国号为宋。

当中国的帝王用上了外国的绰号(下篇)

宋朝的历史,一方面很繁荣,另一方面又总让人咬牙切齿,恨其不争。在这里便不细说了。出于赵匡胤的这个故事,送给他“披黄袍者”,应该不会被打死吧!

第十五位:“高粱河车神”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的历史不必多说。他在历史上著名的“斧声烛影”之后,成为了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继位之后,继续推行太祖赵匡胤的统一政策,先后灭掉了南方的吴越和北方的北汉,正式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

当中国的帝王用上了外国的绰号(下篇)

然后这货意气风发便想着乘胜一举夺回燕云十六州。但是当时的情况是宋军久攻北汉,气力早已用尽,最好的办法是休整之后再进攻。而赵光义太过心急,也太想超越自己的哥哥了,于是乎带着疲惫之师北上,想要与辽军决战。不想在辽军的猛攻之下,宋军军阵大乱,而赵光义大腿中了两箭,大为恐慌,弃师而逃。宋军群龙无首,几乎全军覆没。赵光义可不管这些,撇开了嫔妃和随身的宝器,坐着驴车一路狂奔。辽军十数万兵马一路追到涿州,愣是没追上赵光义,经此一战后,“高粱河车神”的名号便彻底坐实了。

第十六位:“上帝之鞭”成吉思汗

“上帝之鞭”本来是西方人用来形容匈人阿提拉的,用来形容成吉思汗,虽然说小了点,但是也能勉强凑合着用吧。成吉思汗是尊称,他的本名叫做铁木真,本是蒙古乞颜部的部落首领,之后一路扩张,在公元1206年成为全蒙古的大汗;公元1218年灭西辽之后继续西征,灭掉了花拉子模,进入了东欧大草原,还击败了罗斯王公。西征回来后又乘势灭掉了西夏,与此同时进行的,还向南夺取了金朝龙兴之地,中原也遥遥在望。

当中国的帝王用上了外国的绰号(下篇)

成吉思汗的一生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他灭国无数、杀人无数、屠城无数,令他共同的敌人闻风丧胆,是真正的“上帝之鞭”!

第十七位:“驱胡者”朱元璋

朱元璋的历史不用多说,他的经历放在整个世界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真正的开局一个碗,最后一统天下,成为皇帝。朱元璋最引以为豪的,便是将“胡人”,也就是蒙古人赶出了中原,恢复了汉家河山。孙中山先生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最早的说话恐怕还在朱元璋这里。所以给朱元璋“驱胡者”的称号是比较贴切的。

当中国的帝王用上了外国的绰号(下篇)

第十八位:“土木堡战神”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和上面“高粱河车神”并驾齐驱的人物。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公元1435年登基,宠信宦官王振,在公元1449年,觉得有必要展示一下自己惊世骇俗的军事才能,于是御驾亲征北方的瓦剌。结果在土木堡时被瓦剌首领也先打败,明军伤亡大半,三分之一被俘,当然,明英宗朱祁镇也在被俘之内,此战明朝的精锐几乎战死,是明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节点。他回国之后干的那些糟心事儿此处也不屑提及,一句话,白白糟蹋了一个“英”字。

当中国的帝王用上了外国的绰号(下篇)

第十九位:“长寿者”康熙

康熙是清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二位皇帝,他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功绩自不必多说,他除鳌拜、平三藩、灭葛尔丹、收台湾,端端地是赫赫武功;他重用汉家子弟,缓和满汉矛盾,重视民生,是一位合格的皇帝。后人吹嘘其为“千古一帝”,则言过其实了。

当中国的帝王用上了外国的绰号(下篇)

好了,这一次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