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zookeeper 常见四大坑及避坑指南

作者:T锅侠

zookeeper 是一个分布式协调服务,它可以提供服务发现、配置管理、分布式锁等功能。但是,在使用 zookeeper 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坑,需要注意避免。以下是常见的四大坑:

zookeeper 常见四大坑及避坑指南

数据节点大小限制:

zookeeper 的数据节点(znode)的大小不能超过 1 MB,否则会导致客户端无法读取或写入数据。如果需要存储大量数据,可以考虑使用数据库或其他存储系统,或者将数据分片存储在多个 znode 中。

zookeeper 常见四大坑及避坑指南

会话超时设置:

zookeeper 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需要维持一个会话,如果客户端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和服务器通信,会话就会超时,客户端就会失去对 zookeeper 的连接。会话超时的时间可以在客户端创建会话时设置,一般建议设置为 2 倍到 3 倍的 tickTime(服务器心跳间隔)。如果设置得太短,可能会导致频繁的会话超时和重连,影响性能和稳定性;如果设置得太长,可能会导致故障检测和恢复的延迟,影响可用性。

zookeeper 常见四大坑及避坑指南

写操作的顺序性:

zookeeper 的写操作(包括创建、删除、更新、重命名等)都是顺序执行的,每个写操作都会分配一个全局唯一的 zxid(事务 id),按照 zxid 的顺序提交到服务器。这样可以保证写操作的原子性和一致性,但是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如果一个客户端先发起了一个耗时较长的写操作 A,再发起了一个耗时较短的写操作 B,那么 B 必须等待 A 完成后才能提交,即使 A 和 B 操作的是不同的 znode。这可能会导致写操作的延迟和阻塞,影响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zookeeper 常见四大坑及避坑指南

观察者模式的局限性:

zookeeper 支持观察者模式(watcher),即客户端可以对某个 znode 注册一个回调函数,当该 znode 发生变化时,服务器会通知客户端,并触发回调函数。这样可以实现数据变化的实时推送,提高效率和及时性。但是,观察者模式也有一些局限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观察者是一次性的,即一旦触发,就会失效,需要客户端重新注册。
  • 观察者只能监控 znode 的数据变化和子节点变化,不能监控 znode 的创建和删除。
  • 观察者的通知是异步的,可能存在延迟和丢失,不能保证强一致性。
  • 观察者的数量和频率受到服务器的限制,如果过多或过频,可能会影响服务器的负载和性能。
zookeeper 常见四大坑及避坑指南

结论

使用 zookeeper 进行分布式协调服务时需要注意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以免在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合理地配置和使用 zookeeper,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