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缅之战—3败1胜,为什么成为乾隆皇帝最大的遗憾?

作者:阿丘说史

中国和缅甸有着良好的邦交传统,但其实在200多年前中国和缅甸发生了长达7年之久的中缅战争,乾隆皇帝临终前说了这样一句话“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那么这其中有什么曲折内幕呢?

中缅历代关系

中缅两国自汉代有了官方的正式往来。元、明时期,中缅关系进入了新的时期,缅甸与元朝建立朝贡关系,到了明朝从嘉靖到万历年间,随着缅甸东吁王朝的崛起以及明朝统治的逐渐削弱,明朝在西南边陲的统治受到挑战。莽应龙( 缅甸东吁王朝第三代国王 1550年-1581年在位)继续北进,开始蚕食中国的西南边疆,1562年夺取大明属地掸邦。

清缅之战—3败1胜,为什么成为乾隆皇帝最大的遗憾?

极盛的缅甸VS全盛时的大清

明朝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派刘綎、邓子龙率军出征西南,历时两年的战争以刘綎收复所有失地而胜利告终,缅军被打败,原本摇摆不定的土司纷纷又重新归顺明朝。 乾隆十五年(1750年)7月,“缅甸初次奉表称臣纳贡”, 两国在政治上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缅甸出兵入侵中国,中缅燃起战火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缅甸方向内地土司征收贡赋未果,遂出兵入侵中国。正式点燃了中缅两国边境冲突的导火线。 缅甸木邦的土司率领2000人侵入中国孟定和耿马两内地土司的管辖区域,劫持了孟定的土司,耿马土司逃出后,立即率领军反击追杀缅兵,于滚弄江畔击败缅兵,先后斩杀约200人。

清缅之战—3败1胜,为什么成为乾隆皇帝最大的遗憾?

1764年大清西南形势图

新任云贵总督刘藻到任后,于是紧急派兵追剿,但除擒获5人外,毫无战果。刘藻为一介书生根本不懂带兵打仗,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乾隆帝对局势的误判,没有将它当成是一场边境战争而是当作普通的剿匪,所以敢于放手让书生去带兵。

乾隆三十年(1765年)10月缅军再次以数千人的军队规模入侵西双版纳,宣布西双版纳为缅甸领土,刘藻急忙调遣3000绿营兵围剿,但缅兵游动作战清兵并无多大战果。相反,一路大约600人的清兵在援救途中陷入缅兵埋伏,被击溃死伤10余人。乾隆帝闻奏大怒,将刘藻革职。

清缅之战—3败1胜,为什么成为乾隆皇帝最大的遗憾?

缅甸军训练有素的象阵

第一次中缅战事,大清首战失利

12月21日清军600绿营兵遭遇缅军,主将悉数阵亡,只有100余人生还,总督刘藻畏罪自杀。 清军第一次出击失败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2月,乾隆帝派出的他器重的边疆大吏杨应琚(汉军八旗出身,时担任大学士,由陕甘总督移任云贵总督)到达云南。

此时,清兵趁缅兵撤退之际,出边攻入缅甸,缅属整欠和孟艮两土司管辖地区均被清兵占领。但由于缅兵一路上坚壁清野,清兵并无多大战果。

清缅之战—3败1胜,为什么成为乾隆皇帝最大的遗憾?

第二次战事,大清再败

缅王派遣缅兵1万沿阿瓦溯伊洛瓦底江而上与清兵对抗,1766年9月24日,3000缅兵乘船抵达新街,随即对清兵发动攻击。双方兵力悬殊,清兵坚持两日一夜,终寡不敌众,主将刘天佑战死,杨应琚紧急调集各镇绿营兵赴援。

清缅之战—3败1胜,为什么成为乾隆皇帝最大的遗憾?

缅兵主动发动攻势。缅兵部分装备的是燧发枪(来自英、法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或通过购买/俘获),射速、火力、对环境的适应都远胜清兵。结果双方交战四日,互有死伤。但清兵伤亡较大,逐渐不支急忙求援。

由此可以看出大清的火器在乾隆时期已经比周边小国都落后一个代差,100多年来持续闭关锁国没有任何长进,在1686年的雅克萨之战沙俄军队就已经装备了燧发枪,当时的大清连鸟枪都只装备了少量。大清没少吃火器的亏,却再三不长记性!

后陇川交战,猛卯、木邦兵败, 纵观中缅第二次战事,虽然士兵总数上清兵多过缅兵,奈何火器差距悬殊,依然屡战屡败。

清缅之战—3败1胜,为什么成为乾隆皇帝最大的遗憾?

明瑞征缅用兵路线

第三次战事,云贵总督明瑞战死

1767年4月明瑞到任,明瑞在平定新疆中,也立过不少军功,调任前为伊犁将军,是员悍将,但他不了解缅甸敌情,轻敌情绪严重。 蛮结之役,明瑞率清兵杀敌2000余,俘敌34名,此战让明瑞更加轻敌,继续北上孤军深入缅甸境内,后勤补给越发困难。

1768年12月, 数万缅兵将万余清兵围困在小孟育处,明瑞率领队大臣、侍卫及数百满洲兵殿后,身受重伤力战后自缢而死,一代封疆大吏陨落缅北,此次小孟育突围战共有千余官兵战死。

清缅之战—3败1胜,为什么成为乾隆皇帝最大的遗憾?

云贵总督明瑞将军

第四次战事,傅恒挂帅劳师远征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2月,傅恒率兵出征, 乾隆帝还亲自在太和殿授之敕印,寄予厚望。缅甸方的战略依然为坚壁清野诱敌深入,清军誓师出征2000多里兵不血刃没遇到像样的抵抗, 缅兵调集齐主力在新街、老官屯一带夹江与清兵对峙。

清水兵师及部分陆军一起水陆攻击,击败缅兵水师,杀敌2000余,夺得战船6艘。并攻破缅兵3个营寨,杀敌1500余人。此战后,缅兵退守数十里外的老官屯,清军占据新街。

清缅之战—3败1胜,为什么成为乾隆皇帝最大的遗憾?

傅恒

老官屯之战,缅兵在营内挖了不少深及三尺的土坑,兵员在其间既可躲避炮火,又可隐藏目标, 木栅坚固无比,外加枪炮火力极猛,清兵一日内连续多次攻势都被击退,总兵德福也中枪阵亡。

但水师多有斩获, 击沉缅军20艘战船,但是陆上进攻屡次受挫,久攻不下双方精疲力竭。 后缅甸主动要求停战, 几经交涉后,谈判定议画押,正式停战,老官屯清兵全部撤走。这场持续7年、花费大清911万两白银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清缅之战—3败1胜,为什么成为乾隆皇帝最大的遗憾?

激战中的缅军

火器代差教训已然沉痛,却并没有让大清警醒

一些参加过清缅战争的将领,目睹了部分缅甸士兵所持火器威力巨大,其实这就是100年前雅克萨之战沙俄军队开始装备的燧发枪,而清军还停留在100年前用的传统鸟枪,装填速度以及火力优势明显落于下风。

此战后有将领上书乾隆帝,提议向西方购置先进的枪支,仿制枪支,升级火器。但乾隆皇帝受“骑射为本”祖训的影响,认为发展火器将会导致八旗军的骑射技艺废弛,导致过度依赖火器并未予以重视。

清缅之战—3败1胜,为什么成为乾隆皇帝最大的遗憾?

乾隆皇帝骑射形象

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对缅战争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较多争议的一件。乾隆帝晚年时曾说过“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

最后说一句:落后就要挨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满清做了200多年天朝上国的迷梦,把西方的先进科技视为奇技淫巧,当这些奇技淫巧打造的坚船利炮叩响大清国门的时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为时已晚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