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回忆杀:拨号上网的年代,每次连接都是一场考验

作者:老陈说科技资讯前沿
回忆杀:拨号上网的年代,每次连接都是一场考验

谁还记得那些被尘封的物品?用调制解调器(Modem)拨号上网,需要占用一根电话线路,速度只有33.6K或56K。速度慢得可以让你在等网页加载的同时去泡一碗方便面。发一封1Mb的邮件也要耗费数分钟的时间。如果在这时有人不小心拿起了电话,网络连接就会断开,所以只有在深夜里偷偷上网,并且尽可能避免听到刺耳的拨号音(即便在英格玛的音乐中,这种声音仍旧很明显)。每月结账时,总是会因为过度上网而惊呆于高昂的电话费账单…

回忆杀:拨号上网的年代,每次连接都是一场考验

除了电话费外,上网账号还需要付费,可供浏览的网站数量也相当有限。大部分是瀛海威时空、榕树下、秘密花园等论坛,以及搜狐、上海热线、东方网等门户网站。此外,还有联众等小型游戏平台。使用的聊天工具是Qicq,而后来的MSN、QQ、人人网和开心网则成为了70后和80后玩乐的新场所。

回忆杀:拨号上网的年代,每次连接都是一场考验

Qicq界面

在当时,拨号上网的账号仍然需要付出代价,而后来上海热线推出了一个密码为8888的免费账号,省去了很多开支。拨号上网的时代持续了近10年,之后才有了可以占用两根电话线的“宽带”ADSL,再之后又逐渐采用了长城宽带等互联网服务。

回忆杀:拨号上网的年代,每次连接都是一场考验

然而,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当今,我们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或光纤接入高速宽带,随时随地与世界保持联系。从最初的每月几百元到现在无限流量套餐,互联网行业的变化与发展令人瞩目。但也许有些人,依然会想起那个曾经需要我们夜以继日、不眠不休地冲浪的时代,留下一份怀旧回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