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作者:方待夜半听君语

西湖美景,自古得人偏爱。

苏轼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欧阳修说:“群芳过后西湖好。”

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更有乾隆皇帝在西湖各处景点题写的诗词、碑牌。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你是否也曾好奇过,这些写出如此美景的古人所见到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还记得前段时间,“谷歌地球”推出的以横跨40年的延时摄影功能,带你感受同一个地方在40年内的变化,那么今天,就让我带你看一次更牛的“延时摄影”,借助从乾隆、光绪时期保存至今的,曾经深藏于皇家库房,如今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珍贵古代“舆图”,领略西湖在300年间的变化。

雷峰塔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乾隆四十七年(西湖全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西湖全景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二十世纪初摹绘本,西子湖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20世纪20年代左右的雷峰塔,曾因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古塔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风貌。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今天的雷峰塔

比较三件作品与今天的雷峰塔,小编发现,它们的外观有的是圆顶,有的是尖顶,几乎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特别的地方。当然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雷峰塔已不是当年的那个雷峰塔了,1924年,旧雷峰塔倒塌,我们看到的这个,已是后来重建的了。

三潭印月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乾隆四十七年(西湖全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二十世纪初摹本,西子湖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民国时期的三潭印月 (来自《亚东印画集》)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今天的三潭映月

这三座石塔,相传为苏东坡在杭疏浚西湖三潭印月时所创设(现有石塔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断桥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乾隆四十七年(西湖全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二十世纪初摹绘本,西子湖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近代断桥上居然有个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今天的断桥

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断桥如何得名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一说大雪初停,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日出映照,断桥向阳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因此叫断桥。您觉得是哪种呢?

灵隐寺

灵隐寺在当时又称云林寺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乾隆四十七年(西湖全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二十世纪初摹绘本,西子湖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民国时期的灵隐寺及大雄宝殿前的石塔之一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今天的灵隐寺,仍旧香火不断

自东晋时西印度僧慧理禅师开山至今,灵隐寺已有167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雨雪搏激流。寺宇可毁,人心未灰。经过历代僧人的不懈努力,灵隐寺屡毁屡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苏堤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西湖全景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二十世纪初摹绘本,西子湖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近代的苏堤,略显苍凉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今天的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

柳浪闻莺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西湖全景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二十世纪初摹绘本,西子湖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今天的柳浪闻莺,依旧人头攒动,鸟语花香。

每到阳春三月,绿柳笼烟时节,万树柳丝迎风飘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汹涌。

曲院风荷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乾隆时期(西湖全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西湖全景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今天的曲院风荷,每个季节都别有一番韵味。

宁静的湖面上,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清波照红湛碧。从水面造型各异的小桥上且行且看,人倚花姿,花映人面,人、花、水、天,相融,相亲,相恋,悦目,赏心,销魂。夏日清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下飘逸,游人身心俱爽,不饮亦醉。

岳庙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西湖全景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二十世纪初摹绘本,西子湖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今天的岳庙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

平湖秋月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乾隆四十七年(西湖全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二十世纪初摹绘本,西子湖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今天的平湖秋月

湖秋月三面临水,在此眺望湖光山色,无论春夏秋冬、晴雨阴晦,都会令人觉得趣味盎然。真可谓“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保俶塔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乾隆四十七年(西湖全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西湖全景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二十世纪初摹绘本,西子湖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1917年时的保俶塔,当时山顶已被广济医院院长梅藤更租用,在塔的东西两面分别建造了肺病疗养院和康复所两座建筑。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今天的保俶塔

天晴时浮屠撑云,金碧排空,七宝玲珑,足可观赏。素有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说。为西湖之标志。

花港观鱼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光绪二年(西子湖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二十世纪初摹绘本,西子湖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今天的花港观鱼

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架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

六和塔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乾隆四十七年(西湖全图局部)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近代的六和塔,变得粗壮了些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今天的六和塔,仍旧腰檐层层支出宽度逐层递减,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衬托分明 。

如郭沫若所说:“登上六和最上层,钱塘江畔岭纵横。千年胜迹垂千古,百代游人尽百生。木筏联铺津浪阔,铁桥飞渡堑云平我来适见车轮过,俯听睛空霹雳声。”

西湖全景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乾隆四十七年(西湖全图)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光绪二年(西子湖图)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西湖全景图)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后期(二十世纪初摹绘本,西子湖图)

300年前,西湖风光图画中

清末期(西湖胜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