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骂到关闭评论区的新京报,没有一个字是无辜的

作者:暮年的诗人

上班和上学之间,选择了上香?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奋斗才是年轻的底色!新京报等官媒的这番言论被登上了热搜,打开评论区基本全是网友的唾弃声,基本不到一天新京报就关闭了评论,删除了视频。

被骂到关闭评论区的新京报,没有一个字是无辜的

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最近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全国各地的寺庙香火也鼎盛起来,这是疫情解封后迎来的第一个春天,今年的寺庙旅游与往年不同,一些记者和编辑发今年年轻人来寺庙旅游上香的人数明显增多,于是作为官媒的他们开始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如今一些年轻人偏爱到寺庙旅游,到清幽禅静中去寻找心灵慰藉,将人生转机寄托于超自然的力量,这是不合理的,奉劝当下年轻人都要努力奋斗,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努力才是改变现状的最佳途径。”

被骂到关闭评论区的新京报,没有一个字是无辜的

此番言论一出,众多网友感觉受到了莫大的讽刺,于是大家打开评论区,阐述自己的观点,大部分网友不明白“为什么年轻人上香就要特殊看待,为什么年轻人上香就好像不上进,在清净庄严的寺庙上个香释放下压力转移下焦虑有个寄托,怎么就走偏了呢。”

“凡是去上香的年轻人,怎么就成了不上进、不上课了?不去发现和改变目前的不合理,只单纯高大全的求责于年轻人,不是去创造更多更公平竞争的机会,而是去无理由地苛求于那些卑弱的人,这就是有些媒体的惯性思维,难怪一看人们就烦,一张嘴就翻车!”

被骂到关闭评论区的新京报,没有一个字是无辜的

短短不到半天时间,评论区被上万条留言淹没,很快新京报删掉了视频,关闭了评论区。

这样的事情最近发生了好几起了,现在有些官媒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年轻人指指点点,脱离了群众,引起了网友的愤怒。

被骂到关闭评论区的新京报,没有一个字是无辜的

那么新京报的点评中“不上课、不上班、只上香”的点评中,有什么根本性的错误?

一,以管窥豹,缺乏实地走访调查

随便去了一家寺庙,拍了几张照片,几段文字,一段视频,没有任何关于年轻人寺庙旅游的数据,作为官媒新京报这素材整理的过于简单,没有任何的数据支持就得出年轻人爱烧香的结论,作为官媒很容易误导大众。

被骂到关闭评论区的新京报,没有一个字是无辜的

二,远离群众,站在道德制高点

看了新京报的整段视频,连一句群众的采访都没有,你又怎么得知这些年轻人来上香的目的,你又怎么得知他们是逃课,不上班跑过来的,难道所有的年轻人都和你们一样的工作时间吗,现在有不少人年轻人上夜班的,难道他们白天出现就很不正常吗?

被骂到关闭评论区的新京报,没有一个字是无辜的

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上香也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家中有老人的都知道,老人经常通过上香的方式祈祷自己的家庭健康幸福,祈祷自己的子女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这些习俗一代代传承,怎么到了年轻人这里就变成了不上进?不进取了呢?

被骂到关闭评论区的新京报,没有一个字是无辜的

现在的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的越来越多,他们并不傻,所以这次新京报的翻车让我又想起了,前不久的央网评孔乙己事件,他们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远离群众,缺乏调研。

三,关心大众的背后是精致利己的嘴脸

这次新京报被骂到删视频,关评论,在我看来是自作自受!

看似是一番苦口婆心相劝现在的年轻人,实则远远脱离了现实,不切实际

它的号召发出了,自己的KPI完成了,流量也获取了,焦虑也制造了,矛盾也激化了,最后只剩下年轻人留在舆论的中心,他们自己却全身而退,看起来是在关心大众的生活状态,但实则是精致利己。

同样作为一名年轻人,看到这番言论,也感觉自己成为了那个不思进取的人,不能看见年轻人干点和自己不一样的就认为不思进取。记得年轻的时候遇到难处,又不想让家里人知道,就自己坐地铁2号线或者三环公交车300或特8路,因为这都是地上地下一个环线,从起始站开始再坐回起始站,就是单纯的发呆和放空。难的时候,你不知道每个人解压的方式可能是什么。

被骂到关闭评论区的新京报,没有一个字是无辜的

后续同样作为官媒的北京日报针对新京报的观点,也作出了点评:“与其忧心年轻人上香,不如关心他们真正在求什么。”视频一发出就获得了清一色的点赞。官媒之间出现截然不同的两者观点,那到底谁才是年轻人真正的心声?这一看便知道了。

被骂到关闭评论区的新京报,没有一个字是无辜的

最后我想说脱离群众就是最大的危险,希望新京报这些媒体站在那里指点江山时有没有想过这个理儿,希望他们好自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