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什么档次??和我哭一样的穷?

作者:俊俊电影

什么档次,居然敢和我哭一样的穷?

最新国产剧《心想事成》,开播就哭穷。

北京土著,住着二环内四合院。

怕您没看清楚,北京二环内,四合院。

这一套得几千万吧,多一点,上亿不过分。

然后解释说,这房子看着好,实际上是奶奶单位分的,没产权,而且没厕所,只能上公共厕所——

也就是说,这部剧极力想要塑造一个北京贫穷土著家庭,除了祖产一套房,其他啥都没有。

那么,它是怎么塑造的呢?

什么档次??和我哭一样的穷?

一家四口,

大姐互联网打工人

小妹奶茶店打工人

妈妈教师

爸爸无业

住四合院,梦想可以在旁边买高层住宅,为此而努力。

行。

这样剧,其实很多,讲市井平民,乃至贫民,讲贫富差距,青年奋斗。如《欢乐颂》

但我想提一部2000年的老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一家六口人,也就不到五十平的小屋子,还得分出一个里屋给张大民当婚房。

再提一部,蜗居,已经被禁了:D

相比之下,今天介绍这部新剧《心想事成》,姐妹两个人因为只能住一个屋,所以产生矛盾。

这个屋多大呢?

60平

怎么,姐妹两个是没听过隔断间?隔一下每个人30平还不够住?

又或者这剧组没穷人,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北漂,租个60平的房子得多少钱?

这和韩雪拍外卖员辛苦,然后租5000一个月的房子有啥区别?

拜托,拍电视剧哭穷,走群众路线,可以理解,但是哭穷也得走点心吧?

您这个档次,我们不配。

什么档次??和我哭一样的穷?

现在的国产剧,没有真正的穷人,也没有真正的奋斗。

冯老爷一部《北辙南辕》,随随便便几百万掏出来,讲说是奋斗——如果还有人记得我当时写的文——《没想到!!冯小刚喜欢大蜜美女,老年郭敬明》

再说穷人。《三十而已》最后王曼妮开挂,今天这《心想事成》也一样。

开头说四合院是奶奶分的房,但你好歹有房吧?

有地方住,很多事情就不用烦恼了。

土著家里有房产兜底,怎么敢和北漂哭穷?

心想事成,想把公房买下来,没钱,机械降神,再找奶奶要。

奶奶默默掏出珍藏多年的第二套人民币,于是乎,钱就来了——

等等,有点不对。

等等。

开头,说穷,说虽然住四合院,但是奶奶分的,没产权,虽然几千万上亿的价值,但还是哭穷。

后面,买公房,奶奶掏钱助攻,解决问题。

。。。。。。

我怎么感觉,你这不是哭穷,你是划胖?

说是穷人奋斗,骗观众同情。实际上你是万柳少爷,万柳公主。

对不起,奴才有眼不识泰山。

什么档次??和我哭一样的穷?

国产剧讲穷人,呵呵,我都不敢找表弟来写,我怕他们把文删了。

他们是真的讲穷人吗?

他们只是把穷人当做流量的突破口,矛盾对立,话题炒作的焦点。

穷人,永远是背景板和陪衬,实际上,讲的依然是富人谈恋爱,努力。

富人占尽了便宜,最后还要给自己披上道德高尚,更加努力的外衣,连奋斗和善良的虚构品质,也要从穷人的手里夺走,然后才可以心安理得的踩在穷人身上,说你穷是因为你又蠢又坏又懒。

富人,心想事成。

贫民,贱不能移。

好一个《心想事成》

什么档次??和我哭一样的穷?

找表弟来,表弟表示就近取材,接下来只拿最近一个月的新闻。

先写一个拉车、保时捷。

某官博视频里,歌颂拉大车的苦力,用自己的劳动赚来的每一分钱心理都踏实。

然而画面里,对面一辆保时捷和拉车人形成鲜明对比,网友热评。

不料官博奇招,把保时捷P掉,结果后面又露出一辆更贵的卡宴。

网上各种深入解读和段子,不方便细说,只觉得此乃世界名画。

再写一个B站户某某全网炸号始末。

唉,一个月,只有107块钱,还有人不信6亿人月薪不足1000.

什么档次??和我哭一样的穷?

拉车吧,骆驼祥子。

不是我不想详细写,只怪敏感的不能多说,只能在敏感部位小心翼翼的做圆周运动反复试探。

不过,分享一个今天新写的孔乙己吧。

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热搜视频表示,你用尽青春,努力学习,考上本科,研究生,你以为这是你的敲门砖,是美好人生的开始,是为了国家崛起而读书。但毕业之后,你发现自己只能去生产线打工,去送外卖。

此话题热度几天不减。

最近上网看见的最想动笔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把许多人正在面临的现实问题披上了一件赋有文学乃至带有社会性关怀的外衣。

粗看这个话题,似乎是在讨论读书无用论。但它没有引起过往人们对读书无用的嘲讽,因为但凡有学之士体会过知识的红利都不可能说出如此反智的结论。骨子里崇尚读书无用金钱至上的人说不出孔乙己的长衫这种典故。

所以,这句话真正的意思不是读书无用。而是深含一种无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乃至整个社会都教育我们读书有用,本科毕业乃至985211光宗耀祖。我们也觉得读书的确有用,甚至从书中找到了理想,规划了未来。

可是,一转眼,这个世界迎来了转折,正如《四重奏》里著名的日语谐音梗——人生有三条路,上坡路,下坡路,没想到。

没想到,过去大学生躺平摆烂大不了去送外卖,清华毕业送外卖日记能上全网热搜,可如今,热搜写的是外卖已经招满,大学生抢着去,想送外卖都没得送,原本兼职赚零花钱、躺平体验生活,现在则成了唯一的出路。失业率堆高,经济危机来临,年轻人的普遍态度别说结婚生子成家立业,连啃老都令人羡慕,至少还有得啃。

没想到吧?

想到了又怎么样呢?你能改变什么?

20多岁能有一份5000-10000的工作,你已经碾压了同时代的同辈,985春招秋招,多少优秀的应届生毕业就是失业。失业率已经吓人,不由想起美国大萧条时期幻想自己能应聘消防员便点火烧了森林的流浪汉。

时代变了,下坡路不会管你怎么想。

如此,读书有用吗?当然有用。问我一万次,读书也有用。书是性价比最高的人类发明。

矛盾不在于书,而在于书和学历已经成为了奢侈品。现实的引力太重,想靠着学历、理想、个人奋斗、无用的知识实现他们许诺的美好生活,已经算是某种童话故事,极少数幸运儿。

这条热搜乃至其背后社会性思想变化,实质意义在于:社会无力承载00后20%以上的本科率,农民、低端技术工人、体力劳动尚且失业,服务业、白领、中高端产业多数人就算想抢,都没资格。连卷的资格都没有。更何况现在的AI技术可以把一部分文案、绘画、软色情乃至程序员都淘汰掉,一点不夸张的说。

什么档次??和我哭一样的穷?

(图23为AI绘画最新成果,因太逼真而引起震动)

什么档次??和我哭一样的穷?
什么档次??和我哭一样的穷?

在这样严峻的矛盾下,脱掉了孔乙己的长衫,就能确保找到出路了吗?

老龄化、不婚不育、房价停摆、金融暴雷、外贸紧缩、国际形势、贫富差距、后现代思潮。。。问题的本质不在于读书和学历,而在于当全世界都在走下坡路的时候,就该把对上坡路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识时务者为俊杰。谁能更早的适应下坡路的思维逻辑,谁就能积攒势能,领先上岸。

最好笑的是某团写文,说孔乙己的悲惨是因为他自己不努力。

鲁迅的棺材板压不住了。

我怎么记得,孔乙己的悲惨,正确答案,主要是因为被封建科举制度荼毒,次要是被地主阶级剥削,第三是因为周围的人麻木,不帮助孔乙己反而嘲笑他,第四,才是孔乙己迂腐。

怎么,以前考试正确答案,现在不正确了?

在虚假装穷的电视剧里,找娱乐,找麻药,找感动,等着先富和后浪大发慈悲,纯属于是韭菜还没睡醒,嗷嗷的等着被割。心想事成,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