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详解云桌面3种主流架构:VDI、IDV、VOI,技术原理和区别

作者:IT一指禅

大家好,我是IT售前工程师Bernie.

本文简要介绍下云桌面(云电脑)的3种主流架构:VDI、IDV和VOI,概念、原理和区别,欢迎阅读。

云桌面作为桌面办公和云计算融合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办公形式。目前阿里云、华为云、移动云、电信云,还有华三、锐捷、中兴等互联网大厂都在积极布局该领域。

详解云桌面3种主流架构:VDI、IDV、VOI,技术原理和区别

云桌面的技术原理

总体来讲,云桌面和云主机、云手机、云游戏等其他形式的云产品类型是一样的,都是采用虚拟化技术。

首先,我们会采购一大批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比如各种类型的服务器、显卡、网关、路由器、交换机、网线等等。

然后我们为服务器做LLD、做硬集建设(上架、通电、通网),紧接着会做软集建设(安装底层操作系统、做虚拟化、搭建云管平台)。

最后我们会将虚拟化后的产品做成产品,通过IaaS、PaaS、SaaS等形式对外提供服务。

详解云桌面3种主流架构:VDI、IDV、VOI,技术原理和区别

对于云桌面产品来讲,类似于我们在云端部署了一台电脑,通过网络下发给租户。租户需要有个设备作为显示终端,比如瘦终端、胖终端或者零终端。

终端设备在使用时,通过IO设备上行控制指令,待云端虚拟机运算后,会将计算结果下发到用户侧显示。

详解云桌面3种主流架构:VDI、IDV、VOI,技术原理和区别

下面介绍下云电脑最常见的虚拟化架构,即: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VDI架构

VDI架构是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前轻后重的架构。在VDI架构中,所有的计算、存储任务都放在云上完成。客户端只作为一种IO设备和显示设备。

可以说VDI的架构对客户端的性能作出了很大的解放,用户不需要在终端设备上花费高昂的成本。比较适合网络条件较好、有较高接入密度要求的办公场景。

详解云桌面3种主流架构:VDI、IDV、VOI,技术原理和区别

VDI的结构其实也存在一些缺陷,由于计算和存储都放在云端,所以不支持离线办公,对网络的要求会高一些。另外,VD方案的外设(鼠标、键盘、打印机、扫描仪等)兼容性稍微弱一些,大概有90%~95%的兼容率。

IDV结构

IDV结构会将全部或者部分的计算、存储功能放在终端完成。镜像管理、身份认证和策略管理等功能放在云桌面来做。

详解云桌面3种主流架构:VDI、IDV、VOI,技术原理和区别

实际上这种方式终端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因为虽然策略放在云端,但是计算、存储需要大量的计算都是在终端完成。

也就是说:需要一款胖终端!比如我们平时用的笔记本、台式机,安装一个云电脑的客户端软件,数据本地处理。

或许有人会说:“对于IDV的方式,既然需要电脑这样的胖终端,我还花钱用云电脑干嘛?” 也有一定的道理,有些策略、身份管理功能在某些场景下有集中管理的要求,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做。

IDV因为需要胖终端,适用场景稍微少一些,市场普及率并不高。相较于VDI的方式,它的优点是:支持离线。

VOI架构

VOI架构又称为虚拟操作系统架构,核心是“集中存储、分布计算”。说直白一点就是:各种策略、认证放在云端,存储也放在云端,但是计算的功能放在客户端完成。

详解云桌面3种主流架构:VDI、IDV、VOI,技术原理和区别

VOI的方式跟VDI方式相比,将计算功能分布式、下发到客户端完成,对客户端的计算能力有课更高的要求。对存储没有要求,客户端此时类似于一个无盘工作站。

与IDV相比,释放了存储的压力,但同时增加了网络的依赖。设想一下:如果长时间断网的情况下,会引起系统缓存溢出,导致数据丢失。

所以,有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将VDI和VOI方式进行融合,分场景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详解云桌面3种主流架构:VDI、IDV、VOI,技术原理和区别

总结

以上是关于桌面虚拟化的原理,以及常用的3种云桌面方案VDI、IDV和VOI的相关介绍。在市场上我们通常应用最多的是VDI的方案,尽管存在对网络依赖较高、对服务器运算和存储性能要求较高,以及外设兼容性差的问题。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今天看似难以处理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我是IT售前工程师Bernie,欢迎关注!下期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