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内阁第一首辅张居正

作者:无价讲历史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582年6月的一天深夜,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做了一个梦,第二天,皇帝派人过来看他,不久,张居正就闭上了双眼,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张居正辅佐了三代朝廷,为明朝呕心沥血,从进入官场开始,他无时无刻不在为大明着想。可即便如此,他死后,却被万历皇帝抄了全家,他的亲人被鞭尸,家人有的流放,有的处死,下场极其悲惨,不得善终。

明朝内阁第一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的老家是湖北江陵,或许他操劳一生,真的是想家了。只有死亡,能让他的灵魂得到安息和宁静。临死前,张居正曾多次要求告老还乡,可都被万历皇帝以离不开他为理由而拒

绝。万历皇帝真的离不开他吗?作为皇帝的老师,难道连这点自由都没有吗?真实的人心太难测了,而万历皇帝之所以不让他告老还乡,或许另有隐情。

明朝内阁第一首辅张居正

明代很神奇,每个皇帝都很有个性。有喜欢搞廷杖的朱元璋,有喜欢玩失踪游戏的朱允炆,有雄才伟略的朱棣,有喜欢带兵打仗的朱厚照,还有喜欢斗蛐蛐的朱瞻基,更有沉迷炼丹的嘉靖,三十年不问朝政的万历,喜欢做木工活的天启,以及后来的许多其他皇帝,他们都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悲欢离愁,他们的生活发生过很多奇葩的事。

明朝内阁第一首辅张居正

而与皇帝相比,明朝也出现了不少名臣,比如文化水平极高的刘伯温、能征善战的于谦、刚正无私的海瑞,还有就是被后世称为明朝第一首辅的张居正。

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下这个明朝第一首辅。

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1525年出生于湖北江陵,号太岳,人称张江陵。幼时他聪明好学,后来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辅佐裕王。这个时候,他认识了皇帝的老师高拱,随后又结识了恩师徐阶。

后来,裕王沉迷女色,不思朝政,很快就病死了。随后裕王的儿子朱翊钧登基,也就是万历皇帝,张居正成为了他的老师,对皇帝进行诗书教育。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明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明朝内阁第一首辅张居正

正是在这个时候,张居正在政治上开始有所作为。为了施展才华,他对朱翊钧的教育很严格,把自己的平生所学都用到了小皇帝身上。此时的他,俨然把自己当做了一个政治家,改革家,完全没有考虑自己所处的位置。

在他的教育下,万历皇帝成长很快,他对张居正一方面很崇拜,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后来证明,正是张居正的这种严苛教育,导致了万历皇帝的反叛,因为他骨子里渴望自由,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而不是一味地压制和批评。

1572年,张居正被提拔为首辅,之后他任用戚继光、申时行等人,开创了伟大的大明新时代。尤其是戚继光的任用,为明代的军队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的管理下,明朝经济复苏,国库充实,人民安居乐业,吏治治理卓有成效。军事上,由于有戚家军的存在,更是让北方游牧民族和倭寇不敢轻易来犯。有学者认为张居正的上任,为明朝延续了100多年的寿命。

明朝内阁第一首辅张居正

如果没有张居正的改革,恐怕万历的三大征讨不会发生,而倭寇也会变得更加猖獗,还有就是国库亏空的难题也不会得到解决。

改革成果显著

万历皇帝继位时,年纪尚小,张居正辅助后,大明的矛盾开始缓和,国家也变得强盛。据史书记载,万历皇帝很少上朝,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是张居正谋划操持。张居正死后,堆积如山的粮食和国库中的六百万两白银就是首辅功绩的明证。

万历皇帝接手大明,虽然比崇祯皇帝好些,但是各地的灾荒和灾害依然不少,比如连续出现旱灾、洪灾、蝗灾、地震、雪灾等自然灾祸,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对大明的经济是个严重的考验,虽然万历皇帝打赢了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朝鲜之战等战役,巩固了大明的江山,但后期的治理难度,相比战役,一点也不低。

为了这些,张居正冒着和清官海瑞撕破脸的危险,将一系列改革艰难地执行了下去。从1572到1582,张居正为大明积累了巨额财富,国库充盈。据统计,他推行新政后,北京粮仓的存粮可以以满足此后大明十年的需要,国库的存款从当初的几十万两白银,增加到六百多万白银。太仆寺、南京、广西、浙江和四川的省库的平均存款都大幅提升。

明朝内阁第一首辅张居正

另外,十年改革时期里,张居正还提拔了大量有为的官员,尚书、侍郎、总督、巡抚,这些职位都有他的亲信。戚继光、申时行、李成梁等名将名臣,都来自他的提拔,尤其是戚继光和李成梁,深受张居正的信赖。为了补救大明官僚体制上的缺点,张居正利用政府的监督部门以加强行政纪律,要求监督官员们运用他们的弹劾权力支持他的新政,而不要在琐碎而肤浅的问题上互相推诿扯皮。

由于张居正的努力,新政的十年间,大明的官僚政治提高了效率,没有依靠镇压行动,而是通过内部改革,就能达到这种效果,张居正居功至伟。

张居正在新政推行上可谓功绩卓著,但是他的改革过于激进,和所有激进者一样,他会触犯到不少皇亲国戚的利益,因此他的结局可想而知,自然不会太好。另外,为了政绩,他滥用权力提升自己,牺牲有品德的人来成就自己的政绩的假象,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失意埋下了隐患。

明朝内阁第一首辅张居正

为了改革吏治,他命令所有四品以上的京官都要提交自我鉴定书,这让很多大臣都对他意见频频,最终导致人事安排演变成了党派斗争。

在张居正的时代,正是皇权与相权的激烈争斗期。之前,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皇权得到加强,但是皇帝一个人怎么可能忙得过来那么多国务大事呢,于是设立内阁作为参谋顾问,后来内阁一步步做大。足以制约皇权。

内阁制度合理吗?这个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内阁确实为皇帝分担了不少重担,比如于谦在任时期,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内阁出现后,皇权就相对减弱了,这里面的平衡,需要皇帝和内阁大臣权衡好,否则就会出问题。

明朝内阁第一首辅张居正

万历时期,皇帝想要把权力收回,但是内阁首辅张居正一直大权独揽,不愿放权,这从一开始就令万历皇帝很恼火,但是他韬光养晦,并没有从明面上表现出来。作为内阁首辅,张居正不仅要对内实行改革,得罪不少官员的利益,对外还要平衡其他势力,除此外,全国的赋税、徭役这些政务他都要负责,稍有差错,就会受到惩罚,抑或同行的打压排挤。

明朝时,官员的俸禄不高,这跟朱元璋是苦出身有关,因此他制定了官员低薪制度。明朝的首辅李东阳,据说一年也很少能吃上几次肉,而于谦在被抄家时,家里除了生活用品,基本什么都没有,令搜查的锦衣卫都感到汗颜。可见,明朝的官员在物质上并不富裕。

到万历时期,明代的官员制度变得腐败而臃肿,做事效率很低,官僚作风严重,在这样的环境中,张居正竟然要推行新政,实行制度改革,势必会让很多人感到不舒服。

明朝内阁第一首辅张居正

据史书记载,张居正在位期间,遭到弹劾十几次,甚至有官员威胁他,让他取消新政。可见,当时不少人对于新政是持反对态度的。但张居正不为所动,他知道想要社会发展,就得推行新政,洗涤人心。

为了大明,为了百姓,他甘愿受到其他大臣的打压和排挤,甘愿忍受白眼和世人的不理解。不过遗憾的饿是,张居正在金钱面前,并没有守住底线,面对美色,他也没能抵挡住诱惑。死后,张居正被控受贿、生活奢侈、安插党羽、滥用权力、作弊使儿子进入翰林院、勾结太监冯保、压制舆论、蒙蔽皇帝等多想罪名,可见多少人忌恨他。

明朝内阁第一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的一生献给了大明王朝的三代皇帝—嘉庆,隆庆,万历,祖孙三代,他相信他为国效力,鞠躬尽瘁,这个国家不会亏待他。从客观讲,他确实为百姓谋划了福利,为朝廷做出了贡献,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大明依旧强盛。

而崇祯皇帝勤政十七年,大明却灭亡了,这跟张居正的努力关系紧密,但尽管为大明操劳一生,张居正还是没能逃过人心的劫难,万历皇帝对他的隐秘仇恨是他死亡的最大原因,可能到死他都没能参悟过来。对于张居正的功与过,或许只有历史才能给出一些让后世感到唏嘘的答案。

明朝内阁第一首辅张居正

残酷的历史不因个人的喜好而停顿,明朝晚期的财税改革已经无力医治这个庞然大物,朝廷腐败,官僚臃肿,宦官当道,国家机器已经被败坏到无法持续的地步,失去了张居正的大明帝国已经走到了尽头,等待明朝人的是满族人的铮铮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