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CentOS 初体验七:常用命令

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zhaoyanjun6/article/details/78962179

本文出自【赵彦军的博客】

1、clear 清屏

命令:clear

也可以使用 Ctrl+L 清除屏幕,这是在编写 Linux 常用的一个命令。

CentOS 初体验七:常用命令

2、ls 列出目录的内容

查看目录中的文件

命令:ls

显示详细信息

命令:ls -l

显示隐藏文件

命令:ls -a

3、cd 目录切换

进入某个目录

命令:cd 目录名

切换到用户的桌面目录

命令:cd ~/Desktop

退出当前目录,回到上一级目录

命令: cd ..

退出当前目录,回到上两级目录

命令:cd ../..

回到 home 目录

命令:cd ~

回到根目录

命令:cd /

回到上一次所在的目录

命令:cd -

另外说一句 ,

home目录

usr目录

是平级的,同属

根目录

4、光标移动

光标移动到行首(ahead of line),相当于通常的Home键

Ctrl + a

光标移动到行尾(end of line)

Ctrl + e

交换光标位置前的两个字符

Ctrl + t

取消当前行输入的命令,相当于Ctrl + Break

Ctrl + c

5、mkdir 新建文件夹

命令:mkdir 文件夹
CentOS 初体验七:常用命令

6、touch 创建文件

命令: touch 文件
CentOS 初体验七:常用命令

7、 rm 删除文件

命令: rm 文件
CentOS 初体验七:常用命令

1、删除home目录下的test目录

rm /home/test

这种不带参数的删除方法经常会提示无法删除,因为权限不够。

2、-r是递归的删除参数表中的目录及其子目录。 目录将被清空并且删除。 当删除目录包含的具有写保护的文件时用户通常是被提示的。

rm -r /home/test

3、-rf : f 是不提示用户,删除目录下的所有文件。请注意检查路径,输成别的目录就悲剧了。

rm -rf /home/test

8、 rmdir 删除空文件夹

rmdir abc

删除空文件夹 abc 。

CentOS 初体验七:常用命令

如果 abc 文件里面有内容,则不能被删除,如下:

CentOS 初体验七:常用命令

9、mv 移动文件

命令:mv [options]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1、移动 file1.txt 文件到 newdir 目录

mv file1.txt newdir

2、移动多个文件到 newdir 目录

mv file1.txt file2.txt newdir

10、cp 复制文件

cp file1 file2

复制 file1 文件里面的内容 到 file2 中

11、pwd 显示文件路径

pwd 命令用于显示用户当前所在的路径、目录。

pwd

显示当前所在的目录的路径

CentOS 初体验七:常用命令
pwd 文件名
CentOS 初体验七:常用命令

token.txt 文件的路径。

12、su 切换到用户模式

从普通用户模式切换到 root 用户模式

命令: su

或者

命令: su root
CentOS 初体验七:常用命令

从 root 用户模式切换到普通用户模式

命令: su 普通用户
CentOS 初体验七:常用命令

13、reboot 重启CentOS

重启 centos 机器

命令:reboot

14、exit 退出当前会话

退出当前会话

命令:exit

15、shutdown 关机

shutdown命令安全地将系统关机。 有些用户会使用直接断掉电源的方式来关闭linux,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linux与windows不同,其后台运行着许多进程,所以强制关机可能会导致进程的数据丢失﹐使系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甚至在有的系统中会损坏硬件设备。而在系统关机前使用shutdown命令﹐系统管理员会通知所有登录的用户系统将要关闭。并且login指令会被冻结﹐即新的用户不能再登录。直接关机或者延迟一定的时间才关机。

重启

shutdown -r now //立刻重启

shutdown -r  //过10分钟自动重启

shutdown -r : //在时间为20:35时候重启
           

关机

shutdown -h now //立刻关机(root用户使用)

shutdown -h  //10分钟后自动关机

shutdown : //10:01关机

shutdown -c  //命令取消重启
           

16、find 查找文件

从根目录开始,查找文件/目录

命令: find / -name file

从根目录开始,查找后缀为

.png

的文件

命令:find / -name \*.png

从当前目录即子目录查找后缀为

.png

的文件

命令:find -name \*.png

17、文件压缩/解压

1、tar 压缩

压缩

  • 压缩 1 个文件

把 aa.txt 压缩成 aa.tar

tar -cvf aa.tar aa.txt
  • 压缩 2 个文件

把 aa.txt、bb.txt 两个文件压缩成 aa.tar

tar -cvf aa.tar aa.txt bb.txt

解压

  • 解压文件
tar zxvf fileName
  • 在不解压的情况下查看文件里的内容
tar -tf fileName

2、bzip2 压缩

  • 压缩

    test.txt

    文件
bzip2 -z test.txt

压缩完以后,压缩文件为

test.txt.bz2

, 原文件

test.txt

被删除。

  • 解压

    test.txt.bz2

    文件
bunzip2 abc.txt.bz2

解压完,压缩包被删除。

3、zip 压缩

首选安装

zip

压缩服务 , 安装命令如下:

命令:yum install -y unzip zip
  • zip 压缩

abc

文件/目录 压缩成

abc.zip

文件,压缩完以后源文件

abc

将会被保存不动,不会被删除。

命令:zip abc.zip abc

如果

abc

是一个文件,那么这个文件将会被压缩成一个压缩包。

如果

abc

是一个目录,那么这个目录里的内容将不会被压缩到压缩包里。

命令:zip -r abc.zip abc

使用

-r

参数,代表递归。

如果

abc

是一个文件,那么这个文件将会被压缩成一个压缩包。

如果

abc

是一个目录,那么这个目录里的所有内容将会被压缩成一个压缩包。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压缩文件
zip abc.zip abc

//压缩目录,加 "-r"
zip -r abc.zip abc
           
  • unzip 解压

解压

te.zip

文件,解压完成后,解压的内容将会放在

te

文件夹中,所以不必担心解压的内容推挤在当前目录。

unzip te.zip

18、du 查看目录/文件大小

du -h fileName   //查看某个文件大小

du -h dirctoryName  //查看目录中所有文件大小,如果目录名字为空就代表为当前目录

du -sh dirctoryName  //查看某个目录的大小

du -h --max-depth= directoryName //查看目录中所有文件的大小,参数--max-depth用来指定深入目录的层数,为1就指定1层, directoryName 为空就代表是当前目录
           

19、cat : 查看文件内容

cat

命令的用途是连接文件或者标准输入并打印。这个命令经常用来显示文件内容,或者将几个文件连接起来显示,或者从标准输入读取内容并且显示,它经常与重定向符号配合使用。

  • 查看

    a.txt

    里面的内容
cat a.txt
  • 查看

    a.txt

    b.txt

    里面的内容
cat a.txt b.txt
  • aa.txt

    文件的内容写入

    bb.txt

    , 原

    bb.txt

    内容会被覆盖
cat aa.txt > bb.txt
  • tac

    反向输入

cat

反过来写是

tac

, 那么

tac

命令就是反向输出

tac aa.txt

20、more 显示文件内容

系统在显示满一个屏幕时暂停,使用

空格

可以翻页,使用

回车键

显示下一行,使用

Q

键可以退出。

cat

的特点是一次把文本内容显示完,如果文件比较大,使用不是很方便。

more

的特点是一次只显示一屏内容,不支持上下巻动屏幕。

less

命令也可以分页显示文件,和

more

命令的区别就在于它支持上下键卷动屏幕,当结束浏览时,只要在

less

命令的提示符

:

下按

Q

键即可。

21、查看打开的端口

  • netstat -lntp

查看监听(

Listen

)的端口

  • netstat -antp

查看所有建立的

TCP

连接

22、vim 打开文本

1、vim 的基本概念

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

  • 1)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 2)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按「ESC」键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 3)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将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设置编辑环境,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

不过一般我们在使用时把vi简化成两个模式,就是将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也算入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命令行模式 —> 插入模式 :按 i 键

插入模式 —> 命令行模式 : 按 esc 键

命令行模式 —> 底行模式 :按 Shift + 冒号 键

1 、创建文件

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并进入编辑 , 如果文件已经存在,则直接进入编辑

vim newfile

2、 光标移动

通过 ↑↓←→按键进行光标的移动。

3、 vim 退出

执行以下命令之前可以先按一下 Esc 键,以确保处于视图模式。

命令严格区分大小写

  • wq: 保存文件并退出vi
  • wq!: 强制保存文件,并退出vi
  • q:不保存文件,退出vi
  • q! :不保存强制退出
  • w: 保存文件但不退出vi
  • w!: 强制保存,不退出vi
  • e!: 放弃所有修改,从上次保存文件开始再编辑

4、vim 编辑操作

在命令行模式下,

yy

命令复制光标所在行到缓冲区,

p

命令粘贴缓冲区的文本。

在命令行模式下,

x

删除光标所在的字符。

在命令行模式下,

dd

删除光标所在行。

在命令行模式下,

u

回滚到上一次操作,比如你误删了一行内容,立刻按下

u

就能恢复被误删的行。

在底行模式下,输入 数字 并且回车,跳到当前行的开头。

个人微信号:zhaoyanjun125 , 欢迎关注

CentOS 初体验七:常用命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