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郑州大学王雪晶等临床证实帕金森病新机制,并提出潜在治疗方法

作者:生物世界
郑州大学王雪晶等临床证实帕金森病新机制,并提出潜在治疗方法
郑州大学王雪晶等临床证实帕金森病新机制,并提出潜在治疗方法

编写|王聪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特征是震颤,强壮,运动缓慢和姿势失衡,而非运动特征包括便秘,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和嗅觉下降。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是很清楚,衰老、遗传和环境因素(环境)及其相互作用被认为与帕金森病的发展有关。

脑膜淋巴管(mLV)是一个淋巴管网络,从中枢神经系统的内膜引流大分子,先前的动物研究表明,脑膜病性淋巴功能障碍与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然而,在人类中没有发现直接证据支持这种关系。

2021年1月18日,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王学静、滕俊芳、马明明作为合著者,在国际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脑膜淋巴引流受损》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脑膜炎球菌淋巴管(mLV)引流功能障碍会增加α-syn病理学并促进类型型帕金森病(iPD)的进展,这表明改善脑膜炎球菌淋巴引流可能是延缓甚至预防地方性帕金森病(iPD)进展的有希望的治疗靶点。

郑州大学王雪晶等临床证实帕金森病新机制,并提出潜在治疗方法

传统上,中枢神经系统(CNS)被认为是免疫特权器官,主要是由于缺乏与周围免疫系统的直接沟通或接触。然而,淋巴管(LVs)或脑膜炎球菌淋巴管(mLVs)的存在已经在小鼠和人类中得到证实。

最近的动物研究支持脑膜炎球菌淋巴管(mLV)可能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创伤后脑损伤后遗症的可能性。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小鼠模型中,脑膜淋巴管(mLV)的损伤增加了脑膜β淀粉样蛋白沉积。在帕金森病的小鼠模型中发现了阻断脑膜淋巴引流,这加剧了帕金森病的病理。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那里获得直接证据来支持动物模型中的这些发现。需要对人类脑膜淋巴引流功能采取无创动态方法来了解脑膜炎球菌淋巴管(mLV)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使用动态对比度增强磁共振成像来评估正常控制和地方性帕金森病(iPD)或非典型帕金森病(AP)患者的脑膜淋巴液流量。

该研究发现,与非典型帕金森病(AP)患者相比,流经上对称窦和钹窦的脑膜癣淋巴管(mLVs)显着减少,颈部深部淋巴结的灌注显着延迟。帕金森病(iPD)或非典型帕金森病(AP)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脑膜炎球菌淋巴管(mLV)大小(横截面积)无显著差异。

α突触核蛋白(α-syn)是一种可溶性蛋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之前和期间表达。

α突触核素(α-syn)的假折叠和沉积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例如帕金森病,路易斯痴呆,多系统萎缩和单纯自主神经衰竭。预制的α-syn纤维会触发内源性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错误折叠。

2020年2月18日,丁学静等人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首次成功创建了一个由预制α合成纤维注射诱导的简单自主神经衰竭小鼠模型。

郑州大学王雪晶等临床证实帕金森病新机制,并提出潜在治疗方法

基于上述模型,研究小组发现,在注射预制α-syn纤维的小鼠中,α-syn病理学遵循脑膜淋巴引流的延迟,脑膜淋巴管中吸湿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的丧失以及脑膜炎症的增加。

最后,阻断用预制α-syn纤维治疗的小鼠通过脑膜淋巴管(mLV)的血流增加了α-syn病理状态,并加剧了运动和记忆障碍。

这些结果表明,脑膜炎球菌淋巴管(mLV)引流功能障碍增加α-syn病理学并促进帕金森病的进展。

这些结果支持以下假设:脑膜淋巴管 (mLV) 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平衡方面发挥作用,并且脑膜淋巴管 (mLV) 功能障碍参与与蛋白质聚集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病机制。

总体而言,该研究发现,在超帕金森病(iPD)患者中,脑膜炎球菌淋巴管功能没有显着变化,而不是在典型帕金森病(AP)患者中。已经表明,脑膜炎球菌淋巴功能障碍与地方性帕金森病(iPD)的病理过程特别相关,因此改善脑膜炎球菌淋巴引流可能是延缓甚至预防地方性帕金森病(iPD)进展的有希望的治疗靶点。

相关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1198-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4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