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记0046

2019-06-09至2019-06-15

  我觉得以后如果一周很忙碌,我就不用在周记里提了。毕竟我几乎每周都非常忙,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周(一年可能能有三四周吧),会稍微不是很忙。

  所以不提了。

  6月9号是个明媚的周日,这样明媚的周日我在做什么呢?

  那当然是在调试电脑。

  我的电脑在安装了双系统之后,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每当我从Ubuntu切换回Win10的时候,Win10的系统时间会发生错误。大概来说就是会把UTC+8的北京时间,变成UTC时间。这样,每次打开win10,我需要手动进入时间与日期,然后关闭自动同步时间,再开启自动同步时间,系统时间才会矫正回来。

周记0046

上图是我在grub界面用的背景图片,介于grub界面并不能截图,大家自行想象上面有四行字,分别是Ubuntu,Ubuntu高级选项,Windows,grub高级设置。。。。

  上网查了一下,大概找到了问题的原因。linux系统通常认为BIOS时间是UTC时间,linux会在BIOS时间的基础上,算一个当前时区的时间。但是windows不这么认为,windows认为BIOS时间就是当地时间。

  所以如果一直使用windows,那么系统时间不会出错,一直使用linux,系统时间也不会出错。而如果两个交替使用,系统时间就会出现8小时的差异了。然而Ubuntu比较智能,她很快就会发现系统时间错了,跟当前时区不符,而改正过来,windows却不会。

  所以网上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参考这篇文章:双系统导致系统时间不对。一种,是让Ubuntu禁用UTC时间。另一种,就是修改Windows注册表,让windows将BIOS时间看作UTC时间。

  人家Ubuntu好好的,没有出任何差错,凭什么教训人家呢?我认为不妥。所以我还是决定让有点小笨的Windows来改正错误。但是说到修改注册表,我就犯了难,要知道我才刚刚因为改动注册表,而导致系统停摆,恢复出厂,现在正处于一种修改注册表恐惧症之中。

  但是作为一个有志于搞清楚计算机系统,最终能够自己部署操作系统的,有着远大志向的计算机小白,我还是决定试试看。大不了。。。大不了就再重装一遍嘛!

周记0046

  于是我按照上述文章说的,增加了一个叫RealTimeIsUniversal的REG_QWORD键值(32位则为REG_DWORD),值设为1。然后怀着忐忑的心情重启电脑。

  电脑正常开机了!没坏!而且再切出windows,切去ubuntu,再切回来,时间显示也正常了!

  美滋滋,人生成就达成——修改注册表而不引起系统错误。

  6月10号,周一,跑报销。出差这么多天,终于可以去报销之前开会的材料。以后开会,要注意尽可能不住会议举办方安排的酒店——又贵,住得又不好。旁边的如家一晚便宜四倍。。。。。虽说肯定不如这边豪华,但是开发票、开流水等等业务绝对比这家酒店更专业。这家酒店开发票和流水的时候实在是要急死我了——而最终也没有开正确。。。。

  希望报销能早点下来,填补我最近过度买买买的空虚钱包。

  6月11号,周二。遭遇了新的电脑问题。Thunderbolt!

  为什么呢?为什么在BIOS界面出现之前插入Thunderbolt设备(比如我的网卡),在进入系统以后,就会无法再使用任何Thunderbolt设备。据说是挂载设备的时候,会把Thunderbolt按PCI-e总线来挂载,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Thunderbolt设备都是PCI-e。

  Ubuntu论坛说,是内核的问题,我暂时还不懂内核,那就这样吧。。。。

  6月12号,买了好几本书(趁着最近打折),主要都是电子电路的书。之前买了一本国内的讲运算放大器的书。。。讲得很杂,又是公式又是什么的。但是具体如何操作,具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这样,就很一笔带过,仿佛我是个大神——然而我并不是一个大神。新买的这本是日本人写的,严谨而且系统。日本虽然近几年工业有点衰落了(但依然很强),过去可是能在高新技术领域硬钢美国的存在。他们的工程师思路就非常清晰了。上来并不会给出一堆理论公式,而是给出一个基本的模式,不断往上添砖加瓦,渐渐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让人很有学习的欲望和成就感。

  我并不是说我们中国人的技术不强——事实上非常强。但是我们写书的水平,讲故事的水平,实在是有待提升。

  6月13号,周四。新电脑就是新电脑,每天都有不一样的问题出现呢~(愉悦脸(并不))

  这次的问题是硬盘的挂载问题。

  我的新电脑目前有两块固态硬盘,都是nvme的。为了能够实现windows系统和ubuntu的部分资源共享,我在ubuntu的开机挂载硬盘设置文件/etc/fstab里挂载了windows系统的F盘。以下简称Mirror。(我的C,D,E,F盘卷标分别是OS,Sword,Sheild,Mirror)。

  fstab里,挂载Mirror用的是/dev/nvme1p2,第1硬盘的第2分区。这本来应该是正常操作,但是没想到还是很有问题。如何定义第1硬盘?那就是开机的时候挂载的第2块硬盘(从0开始)。然而开机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从同一块硬盘开始挂载的。这样,挂载Mirror有时候就会挂载到OS上,OS是另一块硬盘的p2。

  所以我尝试用UUID——硬件的唯一识别号来挂载硬盘。

  然后系统就又崩了。

  幸亏我技术过硬,在recovery模式下的命令行UI里,注释掉了fstab里的这条挂载信息,重启系统,终于算是救了回来。

  问题出在哪儿呢?问题出在我菜上。

  用fdisk -l查询到的UUID有两个,一个是普通的UUID,另一个是partition UUID。我看着两个似乎差不多,想了想我要挂载的文件系统很明显是硬盘的一个分区,那当然是用partition UUID来挂载啦~

  系统就是这么崩的。其实第一个普通的UUID已经在指向这个分区了,所谓partition UUID,系统在挂载硬盘的时候并不是很认识。于是系统超时,挂掉。

  为什么说我菜呢?因为操作的时候没有细心观察,认真比对,冷静思考,就修改了系统配置文件——话说回来修改系统配置文件(Linux)真的比修改注册表(Windows)要安全和便利得多啊——实际上如果仔细观察,完全可以弄明白UUID的挂载方式。因为系统的几个主要挂载点,都是通过普通的UUID挂载的,而不是那个Partition UUID,我本应该很容易就注意到的。

  更换了挂载的UUID,果然万事大吉,而且没有再出现过,本来应该挂Mirror,却挂成了OS的问题。

  对于UUID什么的,因为涉及到底层硬件配置,其实是我很应该学,而且说不定会用到的东西。将来我会好好学习一下这里面的门道。

  这还没完,晚上帮师姐做了个视频,是第二天实验室检查的时候,展示我们成果的视频。说到这儿我又要吐槽。我国的科研部门,真的技术很强,但是宣传能力也太差了!当年我们靠过硬的宣传能力,维持了部队的战斗力和整支队伍的思想性、革命性。然而如今的宣传工作简直就是稀烂。

  相关的技术部门,居然连基本的影像资料都拿不出来,给我的素材居然是在爱奇艺上下载的!爱奇艺的资料我拿回来还需要转换格式,因为那是爱奇艺专用的格式,并不能用来剪辑!而很多视频连格式都没办法转!

  更不要说,清晰度简直。。。。

  总的来说最终还是剪出来了。

  6月14号,周五。早上开组会,一边开会一边把我的论文从Latex编译的PDF转译成Word——虽然我并不想干这种费时费力而且是倒退的事情,但是为了发表论文也是没办法的。

  下午,突然实验室要检查,在实验室呆了一个下午。我的电脑早上用完就没充电,下午又开了一下午做展示。果然挂掉了。心疼。

  晚上吃了新开的一家过桥米线。菜味道都很不错,但是米线,不管是价格还是味道,都实在是远远比不上我在云南地震局对面一家过桥米线吃到的。

  6月15日,周六。快要搬宿舍啦!收拾东西。顺便睡了很久。我都没有意识到我是如何在办公椅上睡着的。可能是因为春困秋乏夏打盹吧。

  最近还买了一些电磁仿真的书。没有专门做我这个领域的,但是有比较接近的,讲电机和变压器的。参考参考。

周记0046

  随便甩张图,溜了。